|
但丁与大款
但丁,这个名字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的了,但一定是但丁和《神曲》同时听到的。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但丁离我遥远,《神曲》可谓伟大,且高深、难懂。可不知为什么《神曲》还是吸引了我。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拥有了两种译本,分别是王维克和田德望两位先生翻译的《神曲》。都是散文体的,很像小说,我就拿它当幻想小说看的。出我预料的是《神曲》竟像童话一样让我爱不释手。但我从资料看到《神曲》原是诗歌形式的,可我一直没遇到过。
2001年我获得了去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的机会,听说还能“拐到”巴黎,可万万没想到我还去了罗马、佛罗伦萨……我来到佛罗伦萨这座12世纪就发展得比较完善的城市——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里最热闹的就是有关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等建筑景点。相比之下,那座黑灰色的三层欧式建筑——但丁故居,就冷清多了。如果没有导游介绍,我将与其迎面错过。
这里简单的家具、照片、书籍,仍然让我感到兴奋。我不动声色肃然起敬地看着,想着。这里或许还存留着六百多年前但丁的气息吧?我深深地呼吸着那个屋里的空气。外边墙上挂着一幅不大的但丁像。佛罗伦萨人没有用但丁大作文章,捞旅游者的钱。
我从意大利回来,一天不经意地转到书店,架上那排装帧考究的世界名著令我格外眼明,其中就有一本但丁的《神曲》,我怀着几分亲切的心情把它取下来想再翻看看。这一看可就放不下了。它正是我要找的诗歌形式的《神曲》译本。当我要买时却被拒绝了。
理由是:不单卖。你要买就得买全套,十几本大书一本都不能少的全都搬回家,总价值要一两千元。我对店员说:谁能一次买这么大一垛书?要一两千元?再说了,有的人可能已经买过这其中的一部分了,怎么还能再花这份钱呢?
店员又说:怎么没人买?人家大款装修房子搬新家,专门买这样一套一套的书,不看也放家里摆着,他们才不在乎这点钱呢!她以为用这番话就能把我打发了。
我笑着说:书店的宗旨是卖书给人看的,而你们的书不卖给要看书的人,却要卖给人家放那摆着。店员又说了:这你就落伍了,现在书的功能又多了一项,就是装饰作用。用书装饰家里既美观又显得有文化。我很怕和这位店员小姐弄僵了,我和蔼地和她商量:这就更好办啦!大款买这么庞大的一垛书,缺一本《神曲》他也不会发现的,即便他发现了,他也不会在乎嘛。你就把这本书卖给我呗。
这个女孩的心好像被我撼动了,她说:那我去帮你找经理问问……最终我胜了。当我掏钱时,发现我兜里的钱不足于四十元零六角,这让我在瞬间里有点尴尬。那我今天也要把朱维基先生的这个译本《神曲》带回家。
我把军官证押在了书店,挥一挥手说:明天见。
选稿:一凡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姜国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