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哲学史笔记(绪论+商周)

[复制链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5 1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绪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哲学的研究
1.        资料的编辑和汇总: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中华大藏经》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迄今11卷)河南人民出版社
                         《船山全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朱熹研究:李荣捷(哈佛),陈来(北大),束景南(浙大)
李定生《文字要诠》
2.        通史研究:任继愈 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隋唐)
                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中下)理想人格论
                华东师大 杨国荣,许卫平,高瑞泉——三驾马车
3.        断代史研究:金春峰《汉代思想史》
                  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中国近代哲学史》)
4.        专题史研究:朱伯崑《易学哲学史》(1-4)
                 吴光《黄老之学通论》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贾顺先《宋明理学新探》
5.        范畴史: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
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
葛荣晋《中国哲学范畴史》
蒙培元《理想范畴史》
6.        人物学派研究: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
                   王葆玹《正始玄学》
                   徐远和《洛学源流》
                   崔大华《庄学研究》,《南宋陆学》
7.        宗教研究:任继愈 编《中国佛教史》
方立天(人大)《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佛教哲学》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
赖永海《佛性论》
王雷泉(译)《禅宗与西方思想》
任继愈 编《中国道教史》
卿西泰《中道教思想史纲》
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
钟肇鹏
《中国谶谣文化》
8.        中西哲学比较:北大,华东师大
                   乐黛云《跨文化研究》(不定期期刊)
9.        港台研究:新儒学(杜维明,成中英,余英时等)研究
士林文化研究
三.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概况
1.        研究对象: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思想(哲学)流派及其相互影响的源流
2.        发展概况
A.        商周哲学(上古思想):天,帝,阴阳五行
B.        先秦哲学:儒墨名道法阴阳
C.        西汉哲学:经学
今文:董仲舒“天人感应”
古文:王充“元气自然论”
——是本源论(史论)而非本体论(道论)
D.        魏晋玄学:(1)玄学-西晋-谈言派:王衍
                             狂放派
                             玄理派:贵无,崇有,无无(郭象)
-东晋:a.张湛携《列子》南渡
b.玄佛合流
       (2)佛学的流入和初期发展
       (3)道教的建立和发展:《太平经》(全称《太平清领经》)
E.        隋唐佛学:(1)四宗-天台,华严,唯识,禅宗(第一理不可言-超佛越祖之言)
(2)道教
(3)儒教:韩,柳,刘
F.        宋明理学(冯友兰称道学):
(1)        元气一元论派:张载-王夫之
(2)        理一元论派:程朱
(3)        心一元论派:陆王
G.        明末清初实学:崇实黜虚,王夫之,戴震,颜元-龚魏
H.        近代新学(断代划分有争论):西学-严复
3.        中国哲学的特点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1)        合知行
(2)        一天人
(3)        同真善-三主
(4)        重人生而不重知论
(5)        重了悟而不重论证
(6)        既不依附科学也不依附宗教-三次
第一章.        商周哲学
序:研究状况-关于早期思想形成及内容:论争
1.钟泰《中国哲学史》“上古之思想”(从本源论角度)
(1)        本天:非地不能养,非天不能生(帝祖观念统一)
           周朝帝祖分开
(2)        尽人
(3)        本孝
(4)        用中
(5)        上民
(6)        大天下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孔子以前及同时宗教之思想(从实在论角度)
4.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从现实角度反观早期思想
一.        背景分析
二.        主要思想资料
1.        甲骨卜辞:刻在甲骨上记在当时事功的文字
刘鹗《铁云藏龟》  郭沫若《卜辞通纂》
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
2.        金石铭文:郭沫若《西周金文辞大系》
3.        《尚书》《周易》《诗经》
(1)《尚书》:Ⅰ.内容-虞,夏,商,周
Ⅱ.文体-典,谟,训,诰,誓,命
Ⅲ.注释本:孔颖达《尚书正义》
          蔡沈《书经集传》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2)《周易》:《易经》《易传》
Ⅰ.名称:周-普遍/周代
         易-简易/变易/不易
Ⅱ.来源:《连山》艮为首卦
        《归藏》坤为首卦
        《周易》乾为首卦
Ⅲ.具体内容:爻(阴,阳)
             八经卦:乾        天
                     坤       地  
                           震       雷
                         巽       风
                           坎       水
                           离       火
                           艮        山
                           兑        泽
                    六十四卦
                    386爻辞
    Ⅳ.易传(十翼):彖辞(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Ⅴ.演变与注释:汉 田何   丁宽    田王孙   施仇,孟喜,梁丘贺
A.        王弼以老解易,韩康伯《周易注疏》
B.        李鼎祚“刊辅嗣之野文,刊康成之逸象”《周易集注》
C.        宋-邵雍《梅花易数》(操作性研究),《程氏易传》,朱熹《周易本义》
D.        清-惠栋《周易述》,孙星衍《周易经传集解》,焦循《易学三书》:《易章句》《易通释》《易图略》
E.        近代-于省吾《周易新证》,高亨《周易古经今译》,《周易古经通说》,南怀瑾
(2)        诗经
三.基本思想
1.        天命神权观:“有丧服(受)天命”《尚书•召诰》
                 “致孝乎鬼神”《论语•泰伯》
                 《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1)        商代:上帝与祖先同一,主宰一切
A.        帝立子生商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诗经•商颂》
B.        由问卜决定:“甲辰,帝令其雨?”
C.        贵族垄断:“绝地民与天神相通”
巫,祝,史
(3)        周代:天命神权观念的哲理化,政治化
A.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重人力
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
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
保民而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知小民之依,知稼穑之艰
B.        重视道德建设:王国维和任继愈意见相反(后者认为道德依据政治制度)
——继承了“夏从忠”和宗法制度(慈孝友恭)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下)
2.        阴阳五行的观念:“古史辨”派认为五行起自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何新《诸神起源》
(1)        阴阳观念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Ⅰ.产生:发端于文明的前夕
        商-阳日,不阳日
        周-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Ⅱ.《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A.        太极生成论
B.        对立统一思想:a.阴阳
                 b.卦
                 c.对立统一观“一阴一阳谓之道”
C.        变化发展观
III.阳伯父对原始阴阳思想的发展
“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阴伏而不能出,阳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国语•周语上》
A.        认可了阴阳为天地之气
B.        阴阳有序
C.        用阴阳的矛盾运动来说明社会
D.        剖析自然的科学性
(2)        原始五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行①恒,常也;②运行
①  产生《尚书•甘誓》:“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尚书•洪范》中箕子提出九畴:水火木金土[庞朴 五行-仁、义、礼、知、圣(从道德方面)——郭店楚简(93.10)]   
② 《尚书•洪范》中的五行思想:五行,一曰火,二曰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下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a.当时人们理性把握世界的方法(五是思维范式,如五纪——岁、月、日、星辰、历数;五事——貌、言、视、听、思;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b.当时人们的实在论、认识论思想
c.人们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观念
③史伯对原始五行观的发展:和实生物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稗同,尽在弃关。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1:16 | 只看该作者
又是不全的,不好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精华

86

帖子

293

积分

Honorary Poets

Rank: 9

3#
发表于 2006-1-28 01:04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啊!支持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7 01:55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