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14|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外国文学的一些随笔

[复制链接]

5

精华

633

帖子

2046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8 1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一个挺有趣的东西,那就是荷马并不会理阿赫琉斯的牙齿会断几次,而桑丘和堂吉诃德却怕得要命。“桑丘兄弟,要知道牙齿断了也和失去生命来得一样严重啊。”堂吉诃德注重,或说塞万提斯注重。然后我们就相信这是更好更诚实的叙述法,或说没理由要荷马说赫克托耳生病,肚子痛,要大便什么,无法上战场或临时跑进特洛伊城解决的嘛,但是你有看见过荷马叙述过奥底修斯笨蛋过吗?荷马笔下的英雄人物就好像仲马迷说的——达达尼昂和三剑客——是属于让人有美好的梦想的。

2.说到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本文学巨著在第7部,女主人翁安娜自杀,第8部就只是只能让她的灵魂附属在文字上。那位为托尔斯泰立传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托尔斯泰在第7部之后,就没有心写下去了..."那当然,顾名思义,《安娜·卡列尼娜》不就是为了描述安娜的故事吗?她死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我突然想到结局要嘎然而止,才显得潇洒点,还能让读者颇有浮想联翩之作用,也说不定的。

  3.拜伦爵士毫无疑问是个天才诗人,他写诗的天才,连歌德也佩服,但我们这里不是说歌德说好就是好,他佩服的就是值得佩服的;而是我们会想到歌德这种大人物说的话,要不是带着客观性的,要不是大家都那么认为的,他这样说是很容易遭到反驳的。歌德说的话就是很让人信服,因为他会选择正确的那方面来说而不是自己认为的那方面来说。"什么,那个英格兰诗人,他算什么,他是个恶魔罢了。"殊不知,这些所谓攻击拜伦的人,不正是也将拜伦炒得火热起来吗?于是,我倒想想自己是否要高傲高傲了,不过首先要有勋爵的天才吧。

4.说到歌德,我和他有同感,我们都讨厌死《巴黎圣母院》了。歌德说雨果在表现丑陋,他塑造的人物不是活生生的,而是些木偶人,在演戏给大家看。不过,歌德没看过《悲惨世界》——这是一部媲美得过任何一部巨著的巨著——因为雨果还未发表的时候,歌德就向我们说再见了。要是他看过,将作何感想——那只有上帝知道了——不过歌德倒是很喜欢与自己有相同类似的手笔,他或许认为拜伦的《唐璜》是英国的《浮士德》,价值一斑!
谦卑。

5

精华

633

帖子

2046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20:35 | 只看该作者
5.著有《文学史纲》的美国学者约翰·梅西评论过海涅,说他较早期的诗无处可取,我只想就这一点来谈,他接下去为海涅辩论什么,说他有什么好处,我不去管。对于海涅早期的诗无处可取,我们联想到海涅的那些忧伤小诗,在文学价值上来说,果真没什么可取的。不过这些淡淡忧伤,真挚句子,感人笔触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约翰·梅西自己在《文学史纲》的序言说,"有时候在大作品中也需要有些精美小品来衬托"所以诗界,维吉尔,荷马,歌德他们浩浩荡荡的诗歌,也必要有海涅的小诗,雪莱晶莹剔透的短诗才显得更完美。在这里,我又可引用我写的断句"如没矮小,何来高大的“高大”"

6.我喜欢拜伦,不过我承认雪莱的一些短诗比拜伦来得好,但我却并不因此而喜欢上雪莱,怎么说呢?我们都知道房龙博士是很幽默的人文主义者,他在《人类的故事》拿破仑那一章写到如果他突然在家里看到拿破仑经过,他要抛下所有的一切,跟着他走。这一点法国皇帝和拜伦很像,就是有魅力,有感染力。或这样说吧,我喜欢优美的诗歌,但我更喜欢有感染力的诗歌。在这方面,我是认为拜伦比雪莱出色点的。

7.我这几天看(其实我早前也有看)一些较近代的,当代的小说家的小说,如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帕穆克的作品。然后我将他们的作品和之前看过的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对比一下。我发现一个——大家都会发现的——东西,那就是现代小说在想着如何打破传统,比如昆德拉的作品,在幽默的背后赋予了高深莫测的思想内涵,帕穆克的小说则形式新颖,但这两位都不及卡夫卡的爆炸力,仿佛这位奥地利——或捷克,犹太人就肯定是了——作家的眼神,那能震慑住任何目光的眼神,一下子让整个文学界都为他疯狂。帕穆克在《黑色之书》将结局交给读者自己解决,卡夫卡也一样,不过他的答案将因读者的思想而异,这是非常非常有趣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文学知识分子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和反对自己观点的人,大骂大叫的场面吗?

8.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有一本书叫《尤利西斯》,那不是任何人都能读的一本书,当然包括我了。如果你打开之后,你先翻到注解的页面,然后再考虑下能不能读。有兴趣或天性极高或耐心十足的人是读得到的,不过我常常想,很有可能我《堂吉诃德》看完了,读《尤利西斯》的人还没看完,就算看完也还未完全了解。当然他是很值得研读的,不过如果我能将阅读它需要的时间用来读两本名著,那么我会选后者。

9.我有时会想起一个不知是严肃还是滑稽的问题,那就是要是鲁迅先生,或甚至是歌德,或莎士比亚怀才不遇,该怎么办?他们写了好作品出来,就是没人要!岂有此理的事情!然后他们也许像施笃姆晚年才得到赞誉,又或者像多恩,死了才被认为是大师。这种事情如果发生,歌德,莎士比亚会怎样?他们生就就是为了写作的,可现在斩了他们的生计,歌德有钱不说,莎翁可不见是个富翁,该怎么办?说这话的人,也理所当然有点白痴,但请原谅,你们需要知道,这些也有一定的程度值得我们去想的。
谦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精华

633

帖子

2046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23:22 | 只看该作者
10.如果现在有个人问我,"伙计,介绍一篇中篇小说来看"(天知道他们是得了什么兴趣——长篇嫌长,短篇嫌无法吸收——会比较喜欢看中篇小说的)那么我就要介绍一位德国作家的了。这时候,如果你们肯定认为我要介绍《少年维特的烦恼》时,你们就错啦。我要介绍的是施笃姆的《茵梦湖》,这真的是我看过最唯美的小说之一了。在我心目中,最好的中篇小说有果戈理的《外套》,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柯南道尔的《血字的研究》屠格涅夫的《木木》大概就这些,但这几篇,唯独《茵梦湖》让我有一份心灵最初的悸动。我看过牧场看守人说过《茵梦湖》不容易翻译啊,确实不容易,关于翻译,我们转个圈再说。

11.英国的小说似乎被他们的诗歌所散发出来的光芒掩盖了,试想想早期的马洛,莎士比亚,弥尔顿,到拜伦欣赏的普柏,到拜伦,雪莱,济慈,还有丁尼生,华兹华斯和科勒律治等等。再看看小说界的,早期的迪福,斯威夫特,菲尔丁,到司各特,狄更斯,劳伦斯,简·奥斯丁,之后有勃朗特姐妹,之后就没什么认识了。确实是诗人较虎虎生辉了点,尽管《鲁滨逊历险记》《格列佛游记》《双城记》《傲慢与偏见》本本都是超级巨著。

12.歌德这位大作家,大文豪,不仅止于一般的大作家,大文豪,他还是德国最最最成功的大作家,大文豪。似乎是他一手撑起了德国文学界,虽然我们知道有席勒,海涅,荷尔德林,施笃姆,克莱斯特,尼采,但是要和歌德相比,总不免少了点霸气,不是吗?我们每次都这样,或说一些略懂外国文学的人,要你和他开口说到德国文学,他就只说歌德诸多,其它就点点滴滴罢了。

13.翻译这回事,汉语翻译家有个弊病,就是想用古典汉文来翻译,比如外国的诗歌,他们有些会翻译得中国化,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再来,当我们看一本翻译外国文学的名著,某些字眼总跑出几个古典汉文出来的,像"今答之"啦,"吾说"啦","兮"啦,这些不可以用在翻译的,确实不可以。因为外国作家不是用这种口气来描述的,而且不知道。翻译家不是用自家的文字来进行翻译罢了,而是要翻译得也很像翻译对象的风格,语气嘛。
谦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90

帖子

570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4#
发表于 2008-4-29 09:39 | 只看该作者
看你写的这么长,很辛苦,我也来凑个热闹:
8.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有一本书叫《尤利西斯》,那不是任何人都能读的一本书,当然包括我了。如果你打开之后,你先翻到注解的页面,然后再考虑下能不能读。有兴趣或天性极高或耐心十足的人是读得到的,不过我常常想,很有可能我《堂吉诃德》看完了,读《尤利西斯》的人还没看完,就算看完也还未完全了解。当然他是很值得研读的,不过如果我能将阅读它需要的时间用来读两本名著,那么我会选后者。

关于这一点,看经典和有明显特色的作品,显然要比看《堂吉诃德》要辛苦费力很多,但是看这样的书收获也大,仔细读完这样的一本书之后,判断力和审美力应该都会有更大的进步。所以这个是完全值得的,而且不仅仅是我们觉得看长作品和有明显特色的作品辛苦,名人也是如此,比如伍尔芙夫人说读斯宾塞的仙后总想推到最后读,约翰逊博士说读米尔顿的失乐园是个义务 等等。

13.翻译这回事,汉语翻译家有个弊病,就是想用古典汉文来翻译,比如外国的诗歌,他们有些会翻译得中国化,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再来,当我们看一本翻译外国文学的名著,某些字眼总跑出几个古典汉文出来的,像"今答之"啦,"吾说"啦","兮"啦,这些不可以用在翻译的,确实不可以。因为外国作家不是用这种口气来描述的,而且不知道。翻译家不是用自家的文字来进行翻译罢了,而是要翻译得也很像翻译对象的风格,语气嘛。
   关于这个看得出你是希望翻译中有些“洋味道”,就是说赞成的是异化,而不是归化翻译,这也无可厚非,有很多读者在看西方的书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期待。但是在原文中有使用古语的倾向时,翻译中带些古语是可以的,比如浪漫派诗人喜欢使用的woe is me ! 这句话在莎士比亚甚至在乔叟中都有,翻译中带些古语,可以让读者领略原文的意味。但是我也不赞成在这种情况下将其完全按古文,古诗的方式翻译,我看到过一个以中国传统古诗翻译西方浪漫派诗人的例子,当然翻译的文采极好,功力很深厚,但是我们所欣赏到的应该是另外一个美人了!

[ 本帖最后由 keatslover 于 2008-4-29 09: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精华

633

帖子

2046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3:59 | 只看该作者
keatslover版主,谢谢你来回复下,谁都知道(或猜到)我这人就是闲过头,或是无聊透顶才写些琐碎的句子。但这些还真是压在心头里许久了,不说如喉有骨,不吐不快。
关于翻译的问题,我也想到过,会不会外国的作家,他们也有用他们的古文来衬托下他们的作品呢?我是觉得不要用古文最好,但用了也并不大碍,只是少了点味道。

14.我对诗歌非常非常热爱,我爱的大诗人有海涅啦,拜伦啦,普希金啦,泰戈尔啦等等等。我知道很多人也偏爱这些诗人的,即使他们已经去世很多年了。那么你们肯定会看出一点,就是我比较喜欢浪漫派,古典一点的,确实如此,我宁愿读莎士比亚,维吉尔,也不读现代的所谓新诗。自从卡夫卡,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出现之后,小说仿佛一下子有了一种新形式的,突破性的,虽然比起莫泊桑时代,有些是很晦涩,有些是很奇怪。但,眼看现在的卡夫卡,要和伊丽莎白时代的莎士比亚相比,还有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呢。但我们这里不是谈小说的,我们谈诗歌。当小说革新得到成功后,那些所谓的新诗人也要革新诗歌了!当然我认为里尔克等人写的诗很好,但我在一些现代新诗看到很晦涩很丑陋的文字,这些!这些简直在侮辱诗歌!呸,诗歌!只有美,不要和我说艺术!要表达艺术,也不需要晦涩,丑陋!或说,会表达艺术的人,根本不需要用晦涩,丑陋来表达!我鄙视这些新诗,我宁愿读一辈子维吉尔,都不要读他们一首。我不知道同志们,你们看过吗?我很相信,看过的人,肯定会和我有同感的。我最最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侮辱诗歌,还自称这是诗!
谦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519

帖子

1557

积分

baron

最近神之男——处女座沙加!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08-4-29 18:54 | 只看该作者
我说你这两天怎么一直都没出现呢,原来是躲着想这些了
看了一下,感觉就是纯粹的心里所想
某些观点本人十分认同,真的
比如翻译的问题,特别的诗歌
以前看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像"今答之"啦,"吾说"啦","兮"啦,)
我就会非常气愤,这完全影响了我看书的兴致
甚至我还在心里咒骂这些搞翻译的人
真是的,人家欧洲人根本就不懂你的“之乎着也”嘛!
但是现在想来,这种情况是不能根除的,况且翻译的好也还能勉强凑合
所以也不必吹毛求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精华

633

帖子

2046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 21:16 | 只看该作者
15.我认为雨果不曾打算写短篇小说,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写法不能用在短篇的,他是在找字写的,他很难将自己的作品写得凝练些。还有一点就是,雨果和德国的歌德很类似,就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要大部大部作品地发表,他们要雄浑有力,气势磅礴,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像马尔克斯描述七代故事的《百年孤独》。

16.书一多,吸收反而愈少,书少呢,反而得到的更多,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观点。我一下看俄国的,一下看德国的,一下看法国的,我开始觉得自己这样做,简直是在糟踏自己,或像叔本华说的:成为了别人思想的运动场(或许我连这个资格都没有),我这是在滥读!我很清楚这一点了,我寻找出路,我不能被书本砸了。然后我找到余秋雨老师的一些文章,他说要专心读一本书,然后加以了解,千万不要扮作博览群书的才子,又要寻找有关读物来加深理解,到自己接近完全吸收或大部分吸收,这才叫读书。我一下领悟啦!但是,我在想我天性这么差(这是你们都知道的)而且耐性也并不十足,还是说说我今天下午看着《托尔斯泰传》吧。不知是罗曼·罗兰还是翻译家的关系,这名传的晦涩程度不亚于亚力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啊。所以,我怎能专心读这一本,了解这一本呢?

17.我相信大家都会联想到我肯定很喜欢看人文书籍,否则我是不会像个开演讲的,在这里指指说说。确实如此,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我一再用来引证我的观点的房龙博士,其他的呢,当属约翰·梅西啦,我也关注名人自传等的(不过名人很少自己立传),我看泰戈尔的童年,家族啦;我看《歌德谈话录》啦,其实我喜欢文学之余,我也喜欢对他们的生活细节,铁事等等感兴趣的,只是我总是忘了拿来引用,或更诚实的说法,我不懂如何引用。不过我就是喜欢这样写,我是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多属空洞无物,幼稚之至的,但我坚持写,坚持想,是为了有那么一天,我的观点也存在着独特的一面,也存在着不错的看法,所以我才坚持这样做的。

18.我尝试为我读过的名著作笔记,但是我很茫然,我不懂如何下笔。至多我挥挥笔杆,写写故事情节罢了,其他就真的...或说,我懂,但我不懂表达,我觉得自己最了解的作品是果戈理的《死魂灵》,其实应该是果戈理的艺术手法,但我不懂表达出来,不过我一写作,我就仿佛知道果戈理所教给我的。那么,我的笔记是怎样的呢,就是一些生字。我尝试看着书的时候,旁边放了一本笔记本,有什么想法就记下来,但是多数都摘句罢了,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时你们要问我"老兄,你谈这些跟外国文学什么屁事啊,你要写心情记事,麻烦滚到你的blog去吧!"我说,我想如果有位作家的笔记本可以出版,让我瞧瞧,那么会不会增加或改变我的笔记能力呢?
谦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精华

633

帖子

2046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 23:46 | 只看该作者
19.我对普希金的喜欢并非是他的诗歌而是小说,但我这篇是就他的诗歌来说的。他的诗歌在我心目中,并非每一首都那么好,至少没有雪莱和拜伦的诗,我都一致上认为这两位的诗多属心头好之作。然而,他还是很有魅力的,他的魅力在于他的某些诗非常震撼人心,如《致大海》《假如生活骗了你》《我曾经爱过您,这爱情也许...》这些诗,可是满分得还要再加分的。那么就是说,他的诗,有些较没什么惊奇,但是惊奇的呢,却是不可思议的惊奇。还有一点就是,我刚开始读普希金诗歌的时候,并不太喜欢(那时被泰戈尔迷到神魂颠倒),后来我发觉普希金的诗歌的一大优点了,就是绝无空洞之语,陀思妥耶夫斯基评论普希金的诗说过:这些诗那么短小精悍是普希金精雕细刻而成的。当我领悟到这一点时,对我写诗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时我才喜欢上这位俄国诗歌的太阳。以致现在我努力寻找《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首长诗,但找不到,但是一切随缘,我并不苛求。如纪伯伦说过的:不要强求你要的东西。

20.我对小说非常热爱,以下是我最喜爱的一些小说(无论排名):

短篇小说:
1.《喀布尔人》      泰戈尔    印度
2.《套中人》       契诃夫    俄国
3.《财神与爱神》    欧·亨利   美国
4.《老实人的下场》  里科克     加拿大
5.《好孩子的故事》  马克·吐温 美国
6.《判决》         卡夫卡     捷克/奥地利
7.《项链》         莫泊桑     法国
8.《一块牛排》     杰克·伦敦  美国
9.《海的女儿》     安徒生     丹麦
10.《村姑小姐》    普希金     俄国

中篇小说:
1.《茵梦湖》         施笃姆     德国
2.《外套》           果戈理     俄国
3.《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       德国
4.《羊脂球》         莫泊桑     法国
5.《杜布罗夫斯基》    普希金     俄国
6.《木木》           屠格涅夫   俄国
7.《塔拉斯·布尔巴》   果戈理     俄国
8.《血字的研究》      柯南道尔   英国

长篇小说:
1.《死魂灵》           果戈理    俄国
2.《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     俄国
3.《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  捷克
4.《我的名字叫红》     帕穆克     土耳其
5.《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西班牙
6.《唐璜》            拜伦       英国(我把它当小说来看)
谦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519

帖子

1557

积分

baron

最近神之男——处女座沙加!

Rank: 6Rank: 6

9#
发表于 2008-5-3 18:24 | 只看该作者
特别提出,《木木》是个很不错的中篇啊
太悲惨了,对主人的忠心换来的却是那班下场
我都为那条狗不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精华

633

帖子

2046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23:22 | 只看该作者
确实非常好的一篇小说,有说该作是刻意模仿果戈理的写作手法,看看故事中,跑了多少个“只有上帝知道”就非常明白了。屠格涅夫是个非常棒的作家,他写这样,我们才能气愤,木木本来被丢掉,走回来后,却又被逼淹死它。很可怜的。很意味深长的讽刺,耐人寻味的省思。我认为屠格涅夫在早期创作《猎人笔记》的那个阶段,下手非常狠,和普希金,莱蒙托夫一样对抗政府的。看看《猎人笔记》的《总管》,仿佛就是直直地在骂政府。

试看看《茵梦湖》,那天我重看一次,结果梦见自己变成莱茵哈特,那种亲身感受,真的好伤心,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梦中哭了多少回,施笃姆这部小说写得太让人扼腕叹息,太感动了。我不管别人取笑我,我认为我还如此感性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真是感谢这位德国作家,让我重温心灵最初的悸动。
谦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3 03:24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