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曲》分析
《神曲》是意大利语的翻译,原意是神圣的喜剧。最初没有“神”字,是后来的人添上的。但丁在给斯加拉大亲王的信中说,因为这一部诗是用意大利语写的,不很严肃,又因为它的结局是幸福的,所以叫“喜剧”。假设从它的内容方面的政治讽刺和批评的意义上看,就更能抓住“喜剧”二字的深刻意义了。希腊罗马的喜剧的特征是它们的政治讽刺和社会批评,诗人是希腊罗马文学的崇拜者,把他的作品叫做喜剧可以更暗示着他诗篇里的强烈的政治和社会的批评。《神曲》的写作始于但丁放逐初年(约1307年),他逝世前不久才完成。前后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
(一)《神曲》的主题和内容
1、主题
但丁《神曲》是在13世纪佛罗伦萨文化学术上四个学派的影响下写作完成的。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①诗人用了西西里派那种生动的人民语言。②运用了拉丁尼派的隐喻象征方式。③像经院哲学那样,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去找他的宗教道德的根据,以罗马时代的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球中心学说去构成他的天堂地狱系统。④本着圣芳济派的教义,苦行禁欲。它是一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奇伟宏富的梦游地狱,净界,天堂的叙事诗,因为有了以上四个方面的深刻影响而使其更具特色。
关于作品的主题,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但丁在给弗梵罗拉领主大亲王斯加拉的信中谈到他的《神曲》时说:“必须注意这部作品,它的意义不是简单的而是含有多种意义的。第一种是字面的意义,另一种是象征或道德的意义。这部作品的主题,单就字面来看,是人类死亡以后的灵魂状态;就象征意义来说,它的主题是人,他理所应得的奖励与惩罚。”这就是说,诗人这一诗篇是含有强烈的道德意义的。人类生活的准绳是什么?人类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呢?这是诗人提出来解决的主要问题。依照但丁所说,人类必须除掉行动上的一切罪恶,而且要清除思想情绪上的一切欲念,才能得到心灵的纯洁,才能由人智产生神智,得到最后的幸福。相反,如果人们犯了上述的罪恶,他们就应该受相当的惩罚和折磨。这里但丁把以古代到中世纪的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以及他当时的政治活动家作了总的评价,把他所憎恨的人们都摆在地狱里受应得的惩罚,把他所崇拜的人摆在天堂里受应得的褒奖。通过这些,但丁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党争,鲜明地表示了他本人的政治态度,深刻地暴露了教会的种种罪恶,形象地描绘了他所生存的那个大变动时期的各种社会生活,并对那些现实生活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2、内容
《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由14233行三行连环韵体诗共一百首歌组成。第一部1308年完成,三十四歌(含序歌);第二部1313年完成,三十三歌;第三部1321年完成,三十三歌。诗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诗人在1300年的一个早晨,在耶鲁撒冷的一个阴暗的森林里迷了路,遇到一头狮子,一头豹子和一头狼,它们拦住了他的去路,在这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亚特里齐之托,前来援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由贝阿特丽采引导,游历了天堂。这儿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阴暗的森林指当时混乱的政治环境;狮子为野心,指攻打佛罗伦萨的法国王朝;豹子为淫邪,指佛罗伦萨黑党;狼是贪婪,指教会的权力。非常巧妙地将现实状况和内心情绪写入诗歌。
三部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就是《地狱》篇了。作者将地狱分为九层,如漏斗状,越往下越小,有些圈又分若干层。罪人的灵魂依照生前罪孽的轻重,分别被放在不同的圈层中接受苦刑惩罚,罪行愈大者愈居于下层。地狱的层次是这样的:
第一圈:侯判所。不信基督教的人被放在这一层,其中包括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荷马史诗中的英雄赫克托尔等,这与但丁的神学观有着直接的联系。诗人对这一圈作了极特殊的处理,这里对这些异教徒没有任何的处罚。诗人说他们不信教不怪他们,因为他们出生时基督教尚未诞生。他们住的是宏伟的城堡,周围有美丽的溪流,青翠的草地,在整个阴森恐怖的地狱中,只有这一块地方是光亮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古典学术的崇拜,这已为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者研究古代学术的风气作了先导。他对特洛亚英雄的热爱,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光荣历史的精神。但丁的二重性,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端倪。
第二,三,四,五圈是各种犯不能节制过错的人所居。诗人依照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把人世罪恶分为放纵情欲、强暴、故意为恶三种。放纵情欲即不能节制的过错,比起后两种罪行较小,所以诗人把他们放在地狱的上层。
第二圈是一些贪色者的灵魂。里面有倾国倾城的海伦和她的情人帕里斯,有难过美人关的希腊英雄阿喀琉斯,有殉情自杀的狄杜,还有埃及的风流皇后克里奥佩特拉。这些灵魂长年不息地被寒风卷来卷去,呼号痛哭。诗人这样惩罚他们,正表现了诗人圣芳济派的禁欲主义精神。但在描写但丁的熟人保罗和弗兰采斯加的爱情故事时,诗人不但发挥了西西里情诗丰富的抒情性,而且也表现了对他们的极大的同情。由此看出但丁内心潜在的人性美与反对旧传统看法的一面,具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第三圈是贪食者的灵魂。他们被饿狗所撕食,生前贪吃,死后被狗吃,作者给予了他们最为残酷的惩罚。
第四圈是贪财者。他们都抱着重物互相撞击,永远不停。这些鬼魂大都是祭师,教皇和主教。可见诗人当时对教会中贪婪的人是非常痛恨的。也可看出当时社会中的腐败不堪,令人痛心。
第五圈是忿怒者的灵魂。他们在污水中互相殴打,被咬成碎快。
这五圈属于地狱的上层,诗人的刑罚大都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们自食其果,自作自受。不过,这五圈比起下面的而言就还不算严厉的了。
从第六圈起就进入下层地狱。这一圈是地帝城,是地狱的首都,是信邪教者的灵魂所居。过了地帝城,要经过一段崩岩才能下到第七圈。第七圈是残暴者的灵魂居所。从第七圈下去,又要经过绝壁才能到第八圈,那是欺诈者所居。然后再过一段绝壁,就到了最后的第九圈地狱,是罪大恶极的叛逆者的鬼魂所居。
第六圈的邪教徒的灵魂所受的刑罚,是睡在开着盖子的棺材里被火烧着。他们因为相信灵魂与肉体同时灭亡,因此受到这样的惩罚。这里诗人描写佛罗伦萨的基伯林党人法利那太如何从棺材里挺起身来和他说话,预言他以后的放逐。诗人肯定法利那太当基伯林党要把佛罗伦萨荡平时,他独持异议为这个城市辩护,保着了家乡。这里洋溢着诗人爱乡的感情。
第七圈中诗人首先描绘了被煮在血河里的暴君们。他们因为杀戮和掠夺人民,因此在这里为他们不仁的罪恶而哀哭。里面有当时意大利两党的首要人物,也有嗜杀的强盗,诗人特别提到了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和匈奴王阿提拉。他们都是好战嗜杀,屠杀过意大利人民的暴君,所以应受此苦。其次,诗人采取了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中的情节,描写了自杀者所变成的树林和希腊神话中吃人肉的哈比鸟。末了,诗人还从《圣经》里吸取了火雨场面进行惩罚,加之于蔑视上帝的人们。在这里但丁遇见了他的老师拉丁尼的灵魂。
第八圈是地狱的重点。但丁把他最痛恨的危害人民的人都安置在这一圈里。这圈分九个沟,住着各式各样的有意欺诈的罪人。如淫谋、诱奸、阿谀、买卖圣职、用寓言骗人、贪污、伪善,劝人为恶,离间,伪造等诸种罪恶。诗人对危害人民利益的社会恶德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和严厉的惩处。他把买卖圣职、贪污腐化的教皇们放在第三沟里,对于他们的惩罚特别严格。罪人倒栽葱埋在沟壁和沟底光石上的圆洞里,只剩脚和小腿子露在外面,脚底上燃着火,把腿烧得不住抖动。诗人和正在受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谈话,责备他由于贪婪,给世界带来了悲惨的命运,对他表示极大的憎恨。尼古拉三世告诉诗人,教皇蓬尼法西第八将来也会受同样的惩罚。这就看出诗人对教会的罪恶切齿痛恨。诗人对那些压迫人民的贪官污吏也表现了极大的厌恶,他把他们摆在第五沟里,让他们被煮在沸腾的沥青里,他们伸出头来喘气时,就有黑的魔鬼用钢叉把他们叉下去。诗人看见恶鬼把一个贪官推下沟去,一面骂他为了金钱可以把非变成是,因此他们活该受罪。第六沟中对伪善者的惩罚是特别的。这些伪善者大都是一些教士,他们穿着彩衣漫步闲行,其实他们的大袍外面镀着金,里面却是铅制的,因此压着他们走不快。这恰恰象征他们的虚伪。诗人用请君入瓮的方法来惩治这些伪君子,真可谓恰如其分。第八沟是惩治恶谋士的。罪人在火团中奔跑,这里诗人把尤利西斯(奥德修)和代俄密特(狄俄墨得斯)放在这里受罪是出人意料的,因为尤利西斯用木马之计攻破特洛伊城,在荷马史诗中是被歌颂为“智多星”的,是作为英雄形象来描写的。而在这里,但丁却正因为他用木马之计攻破特洛亚而给他以火刑的惩罚。“他们正在火焰中为木马藏兵之计而呻吟,那一计骗开了城门,罗马人的高贵的始祖不得不从那儿逃去。”很显然,诗人对这一英雄形象的评价与荷马及一般的读者都不同,特洛亚人是拉丁民族的祖先,所以诗人是稳稳地站在他祖国和民族的立场上,把用计攻破特洛亚的人作为恶谋士处以火刑。这正是诗人爱国精神所在,也是他作品独创性所在。
第九圈是叛逆者受罪的地方,分四狱,判处四种叛逆者:谋杀亲族的,卖国的,暗算宾客的,出卖恩主的。在第二环安泰诺狱中,诗人非常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意大利比萨城党争的残酷。诗人描写冻结在冰湖里的鬼魂,比萨城盖尔夫党的党魁乌哥利诺咬着基伯林党党魁罗吉埃利大主教的头,因为主教罗吉埃利曾出卖过乌哥利诺,把他的四个孩子关在塔楼里活活饿死。诗人细致地描写了塔楼里的惨剧,并且提出这是比萨城人民的耻辱。第四环即地狱的最后一环,是犹大狱,这一环的景象特别阴森可怖。罪人完全冻在透明的冰中,无比庞大的地狱之王鲁西弗半身露出冰外,三头三面,每面下生两翼,六翼不断转动生风,六只眼睛淌着泪到嘴下与血混合,每张嘴里咬着一个罪人,正面一个在剥皮,头在口内,脚在外乱动,这就是出卖耶酥的犹大。其余两个是谋杀恺撒的帕鲁托斯和凯西阿斯。这里,诗人又显示了他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独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