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起东周,想想,当初到底是什么让我一个年少无知的小女孩去读这样一本纷乱复杂的历史小说呢?
真的想不起了,只知道那时只是一味的爱着先秦的历史,对了,是因为小白,是管仲?我到真的有点迷茫,也许吧。对于他们君臣,我不知道更喜欢哪一个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欢先秦才喜欢上他们还是因为他们才迷恋上先秦的。
最初认识他们恐怕还是因为那个故事吧,桓公不计前仇任用管仲。虽然很多人觉得那是为了国家,为了霸业,可是,我还是觉得,要原谅并且重用一个差一点就把自己杀害的人真的是很需要宏大气量和宽厚的心的人,更何况是认作“仲父”了,这个词对当时的诸侯来说,是多么的敬重啊。
再说曹沫,以剑对桓公相胁,他也并不计较,设宴款待庄公,尽数归还汶阳,这也不能不说明他的心怀之博大吧。
然而,桓公最让我信服的并不是这个,他兵伐山戎,他不但不把得到的土地归为己有,反而把庄公一路相送的五十余里地都赠与燕国,而这一点,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如果也不说这个,那桓公不负鲁、梁之民,没有听从管仲的话以贸易之法收他国之民呢?不为了私利而损仁义,这等胸怀,实在是不能不令人敬佩。
另外,我们假想一下,这历史上有几个君王能像桓公一样拿出私财来救济灾民,割爱宫女下嫁与民呢?市井之中,北郭良司讽于朝政,宁越妄言却都能委以重任,授宁越又不听谗言访查他,这也不能说是一般的君主能做到的吧。我实在是用无意滥美之词,可是他的这等胸怀与气势,实在是不能不让我佩服啊。
酒色与霸权,几人能并重?桓公者,世之少有啊……(虽然结局很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