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9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论社会政治对唐诗的影响

[复制链接]

3

精华

729

帖子

2205

积分

Honorary Poets

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11 1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文学是离开不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时代的政治生活都会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唐诗的雄壮浑厚,宋词的婉约豪放,元曲的洒脱不羁,以及明清小说的世俗平民化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的一种折射。
    唐代二百八十多年里,有五万多首唐诗,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唐诗的雄壮浑厚,与唐诗那种开放的政治格局是相联系。明朝高棅的《唐诗品汇》中把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以下就按这四分法的脉络来简要地谈谈社会政治对唐诗的影响。
    初唐诗人除四杰和陈子昂外等少数诗人外,十分之九的都是宫廷诗人。他们对诗歌声律和词藻的研究,也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六朝的萎靡和脂粉还未洗尽,宫廷诗人的身份使他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诗歌的题材狭窄。
    唐太宗等开国大臣对南朝的腐朽淫靡的危害性都有切身的体会。唐太宗在《帝京篇十首》中说道“庶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漫之音。”奠定了时代审美的文化取向。在宫廷诗发展的第一阶段里,以整肃代替了六朝的柔弱。而宫廷诗人中的沈、宋带着负罪的心理遭贬之后,写了一些真情流露的诗歌,加上他们在宫廷中对音律和词藻的研究,使得这些诗歌具有感人的的力量。
    初唐四杰,展示了自己的报酬和性情。“才高位低”,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和、富有进取意识,产生了有别于宫廷诗的诗歌。
    陈子昂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屡次上书谏诤。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有两次从军的经历,这使得他对当时的宫廷诗很反感。他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批评"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他要求诗歌继承《诗经》"风、雅"的优良传统,有比兴寄托,有政治社会内容;同时要恢复建安、晋初时期的风骨,即思想感情表现明朗,语言顿挫有力,形成一种爽朗刚健的风格,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诗风。他的诗歌《感遇》三十八首正是效法阮籍的作品。

[ 本帖最后由 wmlfw 于 2006-12-26 11:45 AM 编辑 ]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2#
发表于 2006-12-11 16:15 | 只看该作者
高考是根指挥棒,古人诚不我欺。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729

帖子

2205

积分

Honorary Poets

Rank: 9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1 16:21 | 只看该作者
(二)
    社会重诗风习和科举出仕对诗歌的考试对诗名的重视极大地刺激了唐人去创作,去传播自己的诗。以求发挥个人才智,建立功业。如果说重诗风习影响了科举考试的科目选择,那么进士科考试对诗的重视更进一步影响了社会重诗风习,并把这一风习推向高潮。庶族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学进身。在唐代诗人中有许多优秀的诗人都是进士出身。大多数诗人出身庶族,诗人身份具有多样性,这就使得唐诗的内容也出现了空前的丰富。这种情况在盛唐则更加明显。
    初唐的那种意气奋发到如今,一切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学得到实现。再不是左思那种“郁郁涧底树”的不平了。
    随着儒学、道、佛三家的兴起,唐代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开元二十五年,玄宗降诏批评明经以“贴诵为功,罕穷旨趣。”指示明经、进士考试减少试贴,加试口义。盛唐仅五十年间、六千首左右的存诗,却拥有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严羽在《答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盛唐诗人大多是有所追求的。并不仅是为功名利禄,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发挥自己的才干。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岑参的“花门楼前看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等等都表现出了盛唐那种开放的社会,让人看见自己的希望,培养了人们的热情和自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090

帖子

6270

积分

duke

水仙

Rank: 10Rank: 10

4#
发表于 2006-12-11 16:5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没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729

帖子

2205

积分

Honorary Poets

Rank: 9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0:50 | 只看该作者
(三)
中唐的诗歌是求新求变。诗歌经过盛唐的发展,不管是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想重新超越已经很难了。于是中唐选择了另辟蹊径。元白的诗的通俗晓白,韩愈的奇崛险怪,柳宗元的简淡幽峭,刘禹锡的豪健犀利,这些都与他们面对政治上的失意被贬的态度有关。
    中唐是唐朝渐渐由繁盛走向衰败的一个转折点。一类诗人由以平淡简净的风格代替了盛唐诗歌的齐伟壮丽,如中唐的一些山水诗人。另一类诗人,他们不再强调对理想的追求,而是开始着眼于现实人生,如元结顾况。有以文代诗抒写胸中的不平产生奇崛风格,如儒家政教类的韩愈;也有提倡新乐府开始回归齐言七古的世俗型的才子,如元稹和白居易。
    晚唐的社会政治已经走向了衰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骄兵难制,战乱屡起,赋税沉重,民间空竭。由于朝廷控制的州县减少,官位紧缺,朝中清要职位又为朋党及有权势者所据,一般士人在仕途上进身机会很少;由于科场风气败坏,许多出身寒微,拙于钻营的有才之士,在考场上长期受困,甚至终生不第。少数士人即使幸而中举入仕,也很难凭他们的文才进入政治机构上层。面对王朝末世的景象和自身暗淡的前途,使晚唐诗人情怀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常常触绪即来。
    晚唐的诗歌没有了初唐四杰意气奋发,也没有盛唐的雄性浑厚,甚至也没有中唐的求新变革,更多是对美好事物流逝怜香惜玉的哀悼。李商隐转而向内心世界的关注对爱情的的追念,李贺的奇诡艳丽的主观化描写,杜牧高远劲拔的咏史怀古之作,都是一种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他们都有过远大的政治报负。
    晚唐的对前途的无望更表现在穷士诗歌中,他们已经没有盛唐时代的丰富的内容去写了,只剩下苦吟字句,对文字的琢磨赏玩了。面对现实的不满也产生了以世事讽喻见长的诗人如陆龟蒙、罗隐。罗隐的“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的悲愤也正显示了晚唐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悲愤。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初唐的意气奋发、盛唐的雄壮浑厚、中唐的求新变改、晚唐的纤弱伤悼,也正是唐代社会的兴起、繁盛、发展、衰弱的写照。
    参考资料:
    1.《唐诗风貌》余恕诚著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2006.12.13

[ 本帖最后由 wmlfw 于 2007-1-1 01:56 P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2 07:13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