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第二视力(卡夫卡《骑桶者》 )

[复制链接]

0

精华

168

帖子

539

积分

荣誉居民

まくらのそう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0 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第二视力——论“飞翔”行为


(转载)



内容提要:本文从二十世纪重复出现的“飞翔”行为入手,探讨飞翔之根源:“为何飞翔”,飞翔之结果:“飞起来后如何”,飞翔之实现:“如何飞起来”,并同时展开与古代神话中的“飞翔”行为比较,以求给今天的人们提供一种启示:寻求更好的生存状态的可能性。


关键词:飞翔     生存状态  

一  

     飞榻,飞麻布,飞毯,飞马等‘飞’的意象充斥着整个阿拉伯世界,同时这意象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所呈现:帕耳修斯用来杀死美杜莎的飞鞋,及用来逃离孤岛的双翅,以及中国神话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有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中的展示的黑人的飞回家的传统,都说明了“飞翔”是人类的原型行为。这种原型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有大量的涉及,然而不同的是:古代神话中的“飞起来”行为,一则是惩戒恶人的,比如说在阿拉伯神话中用一飞毯旋转在佛庙的上空使得有色念的僧人知错并且断了念;二则是作为一种逃脱困境的工具:古希腊神话中有       建造双翅来离开孤岛的故事,在中国神话中的嫦娥奔月也是一种逃跑的表现;三则是实现愿望的手段,在阿拉伯神话中有站在飞毯上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当然神话所昭示出来的层面是多方面的,这是由神话的趋向性决定的,也就是说古代神话与20世纪的相比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手段显示出来的,而20世纪展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行为本身。如果说古代神话提供的是一种生存手段的话,那么20世纪则是提供了一种生存方式,以飞起来——这种高空视角来生存的生存方式。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20世纪笔下的飞翔行为:

二  

      二十世纪科技的更高速的发展,尤其是达尔文理论被广泛运用到社会各领域中,甚至也被引入了日常生活的行为中,可以说人的观念有了颠覆性的震动。物的无止境地被生产,被需求,挤占了人的生存空间和思维空间,而人成了物质世界中的爬行者,在这样的世界里物质的极度匮乏者只有入地狱的份,卡夫卡的“骑桶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开始他就让骑桶者飞了起来,正如肚子饿了的小鸟去觅食一样骑桶者骑着桶出去了,然而他始终是一个贫穷者,老板娘拒绝了他,用围裙一扇,便使他飞走了——这里文本展现了两次飞翔:  


      煤的缺乏在使人感到寒冷的同时也使得桶飞了起来,“艰难地随桶滚下台阶,但到了下面我的桶儿却往上升起”,也就是说“轻”(无外加的重量)使桶在解放了自己的同时也给人以轻逸的感觉,会飞的桶成了自在的目的;如果说第一次飞翔是物(煤)对物(桶)的结果,那么后一次的永不复返的飞翔便是人对人的拒绝的结果:老板娘视而不见地对地下的老板说没人来买煤,在这里形成了这样一幅画面:能提供帮助的是在地下,而他却是在空中,中间地带的人却是“视而不见”——那也就是说生活在地上接触大地的人已经丢失了他们的视力,在这里与其说是视力的丧失不如说是心眼的没有开启,这种被物遮蔽了双眼的人在拒绝使他人作为人生活在大地的可能性的同时也轻易地放弃了(“扇”字可见一斑)自己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东西;对骑桶者的态度与后来她殷勤地对待有购买能里的人的相比就足以表明人的视力的丧失。其二,即使帮助者在地上,那也是有条件的。老板的帮助是与“弄得自己一无所有才会有拥有一点的”这样的条件相挂钩的,这种条件提出的背后按当今的心理职业者来说这是一种满足自己拥有物质的快感的变态心理的表现。从最本质上来说,这条规则的提出或是说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本身就说明了天空之下大地之上是病变的;其三,他遵守了这规律——骑着空桶去赊煤,但被老板娘赶走了,因为他一无所有,类似‘第22条军规’式的荒唐出现了:要靠一无所有才能获得生存,但也正是一无所有使他失去了生存的机会,陷入了背谬的境地。从以上三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见这世界病了:不管是那荒唐的军规也好,那生存的悖谬也罢,都是由于人的眼睛被物的欲念遮蔽了,视力的丧失成了必然。飞了起来也只是一种必然下的例行飞行罢了。  

      到此有见地的人们还是会说这只不过是一种异化现象而已,是的很多人在对卡夫卡有所了解后给他的标签更多的是异化,说他表现的是一种制度对人的异化,而且会举出大量的例子比如说“变形者”“地洞里的人”。然而,我不以为然。西德批评家安得特斯曾如此说:“作为犹太人,他(卡夫卡——引用者加)在基督徒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卡夫卡最初的确是这样——他在犹太人当中也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作为替工人保险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但是在职务上面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就此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卡夫卡的写作是一种内心化的寻找自己的行为,而所有的努力也只是在寻找一个生命的支撑点,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他在给女友的信中说他自己是一个什么也不能抛弃的人,这种一无所有的感觉使得他随时都处在一种游离状态。桶的经常起飞,扇地轻易使它起飞,都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卡夫卡的生存状态:那么我们在对卡夫卡的小说做异化化的评论时,是否更应该注意到他最终的着眼点是在寻找一条路,一条林中之路上呢?那么我认为“飞翔”则成了他的寻求中的一种方式,正如《地洞》里的人在努力地去营造自己的房子一样,卡夫卡也在建造自己的家园。或许有人会说他的飘离感不也是他生活的环境,国家制度的结果吗,奥匈帝国根据宪法是个自由的国家,但是它却受基督教权派的统治,教权派统治着这个国家,但是居民却信奉自由主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但是并非人人都是公民?是的,在这个充满矛盾的国家里着实为卡夫卡提供了异化的可能,但是他的身份尤其是犹太人的身份,一直以来处于流浪,无根状态的血液在他心中沸腾的外化便是去寻找一个定居点。所以我认为《骑桶者》的异化现象只是一种表现的托词,而生存与飞翔的对话才是最根本的。  


                                      三  

      二十世纪从卡夫卡开始为寻找生存之道的大有人在,而通过飞翔方式来寻找的也为数不少,马尔克斯就是其中一个。 有文献记载:有一国家的人最怕的是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追求的就是一种相同。不同的表现会遭受出局的厄运,就此而言雷梅苔丝也受到了出局的惩罚,她的飞起来就是一个证明。由于她的不同于时的表现:喜欢穿宽大的衣服,从未使用过一套完整的餐具,更重要的是她不受任何情感束缚包括自己的,而这一切与有规有矩的马贡多人是不一样的。然而,就是这种顺其自然的表现吸引了很多男人,这些唯欲的体现者正因为她的脱俗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她被赋予了具有“死亡威慑力”的人;基于这些,她被排除在外了,每天洗上两三个小时的澡便是她的行为——在孤独的荒漠中游荡是她唯一的自在,这种被陷入孤独的最终完成是由于人们没有想到“惟一能征服雷梅苔丝的是那最原始最朴素的爱情这种感情”——也就是说是“爱”缺席了:雷梅苔丝不懂得爱为何物,她不知道也没有人告诉她也不会有人告诉她;而那些追求者只是想得到一种欲念的满足即没有爱人的能力。最后他以“从没有好过的感觉”结束了她的地上之旅。就文本而言是由于她一直适应不了这个世界而引起的起飞,但是在进一步探讨起原因时我们就会发现她是现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的表现: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技术淹没了这块充满神话的土地,在香蕉热中在吉普赛人一次次带来的新鲜玩意中人们沉浸在其中乐而忘归,而雷梅苔丝却是惟一具有免疫力的人,因为她有“洞察一切的光亮使她能看到藏在一切事物现象之下的本质”的眼力,而这正是马贡多的其它人身上所没有的;她守侯着自己那一片土地,用她拥有的思维,以惊人之举嘲讽了众人,唯欲者们的那一次次的死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这充满“跟这样迷人的娘儿们睡一夜,不要命也值得的” 欲念——爱的缺失的国度里雷梅苔丝扮演的是爱情天使的角色(她用她的洞察力讽刺了人们对她的嘲笑),在这逐渐理性化的世界里她扮演的则是一个精灵带着远古气息的,在这如人们不允许“异端言说”的存在的世界里,雷梅苔丝采用了识趣的方式:飘走。  

      看完《百年孤独》我们的第一感觉便是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可思议,有如一个个神话。雷梅苔丝的飘走也是的,这种在理性世界里的人们认为是超现实的表现,在美洲尤其是在拉美则不然。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的渴望自由的人们,他们相信能产生奇迹,而且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马尔克斯曾在《番石榴瓢香》中说,《百年孤独》中所表现的出来的在别人看来是魔幻的东西,如吃泥土,不停地织裹尸布,在生活里是存在的。被人们称之为魔幻主义作家的都纷纷表示了同一的观点。不仅如此,就连他们的思维行为也感染了:雷梅苔丝似的飞翔缘于一个老太太的一种想法,她的孙女有一天与男友跑了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她逢人便说她的孙女是飞走了,那也就是说雷梅苔丝的现实是神话思维的结果。那也就是说在那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是以神话式的状态生存着。

      同样是借用飞翔行为来表现生存状态的布尔加科夫在《大师与玛格丽特》中也让玛格丽特飞了起来:拥有丈夫的宠爱,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别墅,可以任意购买可买的东西:物质条件非常好的玛格丽特在生活中感到的是乏闷,物质的富裕怎么也不能把她从想象的深渊中拔离出来,直到遇到了大师同样生活在想象中的人,精神的火花点燃了开始腾飞在玛格丽特的所到之处。这种精神的渴望,在沃兰德的膏药的辅助之下得到了完全地展现,她起飞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隐身和自由”的呐喊。小说告诉我们玛格丽特的“起飞”这个动作是借助魔鬼的力量,也就是说布尔加科夫借用了圣经的话语,不过这一点从整体上可以感到。而起飞的内在动力则是布尔加科夫本身的遭遇所带来的,从有关布尔加科夫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犹如卡夫卡也是一种内心写作,在当时的那样的境遇他也是要为自己寻找一种出路,于是把自己融入了她之中“仿佛水消失在水中”,他要离开,她也要离开,而俄罗斯人天生具有的思辩才能使他向他们的信仰 ——东正教为自己的生存找到了一个口:起飞。  
      而卡而维诺与布尔加科夫不同的是,柯莫希是无法忍受:醉心于杀小动物而且要以此做大家的饮食为乐的姐姐;一个整日琢磨的只是家谱,继承权以及同远近的权贵们的斗争与联合事宜的父亲;一个厮守着一个碌碌无为,以编织度日的母亲;即使连最易交流感情的饭桌都成了暴露一切对立和互不相容的场所——这样的物质与精神全然瘫痪的世界,于是他走了,上了树,做了一辈子也不下地决定。 就这样人们起飞了,离开这病入膏肓的世界,去寻找他们所要的生活。卡尔维诺用意大利这整个民族所具有的童话式的思维给柯莫希也给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出路:那就是上树,远离大地但不抛弃大地的生活。

可见二十世纪人们也是在追寻着另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追寻的可能性却有“飞翔”来完成,这与古代神话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古代神话中却没有给我们一个起飞后的世界的展示而只是给予一种无限的可能,然而二十世纪的笔给我们描述了飞起来后的状况(即使有也是不一样的)

                                               四  

     中国神话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昭示给我们的是:嫦娥避免了死亡,不用进阴森森的地府,但是,她被打入了冷宫,进入了无休止的孤凄的岁月,而袁柯先生看来更为不值的是以蟾蜍的身份来度过漫漫的时日。这种飞起来以后的生活的演示过程,在20世纪笔下却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卡夫卡越过冰山之后的世界和雷梅苔丝飘走后的生活与古代神话一样给我们的是无限的可能,那么到了布尔加科夫那里已是童话式的——最后玛格丽特与大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结果,在卡尔维诺则更是让柯希莫过上了“人的本真状态”的生活

      柯希莫飞起来后,以他的能力使自己适应在树上生活,而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也让树成为了他生活中顺手拈来之物,犹如在地上的人们对土地的使用一样。同时他利用“站得高看得远”的优势:知道了卡雷加不是他在地上认为的那样碌碌无为,他是一个养蜂能手,又是一个水利方面的高手,虽然他不善于实施;告诉人们大盗布鲁基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是个彻头彻尾的十恶不赦的人,出现在柯希莫面前的他更多的是一个“读书的痴迷者”的形象,——这在地上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却是事实:他因为读书的狂热导致了他最后的被捕,临刑前的他还在关心小说主人公的下场,等柯希莫说出了主人公的下场,他才冥目欣然而去;他也开始了与农民之间的友谊,而这对地上的他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是他看到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他利用了这视阈扩大下的世界,让自己的日子至少说是接近了他要的模样:大盗事件让他对阅读和学习产生了极度的兴趣,促成他知识结构的完善;还与伏尔泰和卢梭通信,印刷自己的出版物;并让自己的学识为地上的人们提供各种解决事情方案——建立防火系统,打退狼群,挫败土耳其海盗等,同时人们也愿意来找他咨询——一种和谐的关系在酝酿之中;还参与了保卫祖国革命之中……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抛弃地上世界,与地上世界保持着一种联系,即使是“德斯马克伯爵的到来,柯希莫也是在树上悄悄地参加我们的生活”这个不回避人的孤独者的心中容纳的是众人。但是柯希莫的成功就在于没有离弃这世界的同时也没有被这世界淹没,他一直有着自己的生活,他说:“在那个共同的问题不存在之后,集体就不再像以前那么好了,做一个孤独的人更好一些”这是他在防火不再是问题之后说的。用海德格尔话来说是他掌握了“日常杂然的存在”使自己能以超越生活的琐碎状态生存,而这也正符合了生活在“社会生活与私人生活的种种限制,像一张网眼细小的大网越来越紧地束缚着人类生活”(米兰.昆德拉语)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所追寻的生存状态。  

      这就是飞翔之后所能达到的世界:做我们能做的,生活也走向更好。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柯希莫以“一直在树上——却始终热爱大地”的态度来生活的,是飞起来提供的高空视角的结果——而这相对于古代神话中的无限可能性的结果的给予而言是确定的,这确定性对于今天还没有找到路的人们而言是有现实意义的——那么对现实中的我们又是如何才能达到呢?      

                                          五  

      在探讨如何飞起来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现下的生存状况:卡佛在《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干什么?》这一短篇小说集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一个盲人有两台电视机,而且在家里最多的动作便是开电视机,而这一动作在今天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发生的频率非常之高,这充分展示了影像世界的魅力。这种魅力在震撼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的同时,我们发现我们的视力成了特权人士的感官,我们的思维也不再是自己的了,我们时刻被广告淹没,也时刻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技术,媒体,消费文化在慢慢地吞噬着我们的身体的今天,人感到的是自己变得越来越重,人的生活也就犹如蜗牛爬行在人群林立的世界里而不能抬头。更让人感到自己不可避免地变成了“肥胖患者”,当你有一刻钟不接触网络,电视等这些媒体时,你会发觉你已被留在了历史中,这种与时俱进的压力只会增加虚胖者的人数,只会让更多的人到了贴着土地生活的地步。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变重了,那么要飞起来势必要减轻我们身上的重量。  

      减轻重量,避免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他者如地狱般的影响,首先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他者: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如此之轻》中给托马斯以轻的质量后来却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承受的重的原因我以为是缺少卡尔维诺给予柯莫希的飞起来的高空视角,前者的失败在于他依旧是地上的生活依旧是在庞杂的琐碎中旋转,即还是一种囿于他在世界,用海德格尔的话说“是混迹欲靠闲言好奇,两可来引导的杂然共在之中,消失于常人的公共意见之中”,后者的成功在于他以高空的视力来掌握了这种他在世界,在于他明白人不是个体的存在。在卡夫卡,布尔加科夫夫,马尔克斯,之所以能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飞起来”给自己的笔下主人公找一条出路,也正是由于“飞翔”提供了一种高空的视角,在于它能“从另一角度去贯彻这个世界,以另外一种认识与检验的方法来看待这世界”(卡尔维诺语),而 这种视阈的扩大带来的是人以高高在于生活之上的姿态来生存的,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量,以达到轻逸的状态。

      在第三部分的详细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在二十世纪的这几个大家中他们都不约而同用了神话式的思维来提高生命的状态,而从中也给我们指明了另一条飞起来的路:去拥有会飞起来的思维。撇开逻辑的推理,让头脑自己来思维。而这在技术化的今天我们几乎抛弃了大脑自己给予我们的,孩童时代的幻想已经被技术所带来的想法所淹没了,捡起或是保留我们的祖先赋予我们的。  

    而这种如何飞起来的说明在古代神话中没有加以论证,或者说它们的提出总是借助于外在的力量,比如说安拉的法力,神仙的帮助。而20世纪给出的是人自己如何进行飞翔,即重在人的主动性上。  

                                                     六  

    综观飞翔行为,以如何摆脱现实生活的沉重来寻求一种新的生活——这是一脉相承的。但古代的就神话本身来说是一种趋向,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的生存倾向,这就意味着它们的关注侧重于未来世界,而到了20世纪成为了一种实在的行动,一种对现世的关照下的个体的自觉的行为。直到今天,人们也一直在寻求飞翔,同时由个体的起飞到了寻求集体的飞翔:《树上的男爵》中西班牙的集体流放在树上生活的细节,给出了一种预示,在今天的最明显的表现则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在进行飞天的科学实验。



参考书目:
           [1] 弗朗茨·卡夫卡:《骑桶者》
           [2] 卡尔·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3] 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  严永兴译   译林出版社,2000.4   
           [4]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树上的男爵 》,  《美国讲稿》 吕同六,张洁主编  译林出版社,2001.9
           [5]袁柯:           《中国古代神话》    中华书局,1960.1
           [6] [美]斯蒂芬·贝斯特,[美]道格拉斯·科尔纳:《后现代转向》;陈钢等翻译   
           [7]扎东斯基:《卡夫卡与现代主义》   洪天富译      1991.1
           [8]陈众议: 《 魔幻现实主义》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1
           [9]王为理:《人之问:思与禅的一种诠释与对话》      上海三联书店,2001.8
           [10]黎咏编译:《阿拉伯神话故事》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10
望着明亮的月光,怀念远方的人
回想过去的事,感觉到,这样的时候是再也没有了..

18

精华

4122

帖子

1万

积分

duke

为爱挥剑的流浪者

Rank: 10Rank: 10

牧场荣誉勋章

2#
发表于 2007-1-11 10:50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资源
如果能重新编辑一下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1

帖子

93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3#
发表于 2007-3-13 16:26 | 只看该作者
是不错
为使豆芽既断生,又不出水,软化,烹调时最好放点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11-22 18:2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