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8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说古典音乐——肖斯塔克维奇1

[复制链接]

8

精华

98

帖子

37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0 0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之所以想起老肖,完全可能是因为他离我比较近吧,大家都是20世纪的人,说起话来容易懂;

从小就拒绝听外国的所谓经典,觉得三弦,烂酒,花生米才是境界;

不过人总是要长大,后来发现唱片,咖啡,百乐门也是一种境界,和三弦没什么区别;既然殊途同归,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态度,勉强的地放下了对西洋的架子;

而老肖就是让我放下架子的几个之一!

——————————————————————————————————————————

“古典”(Classic)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是典范、即奉古希腊(或罗马)为典范而加以模仿的意思。

人们有时把严肃音乐或艺术性音乐统统称为古典音乐,以同所谓“流行”音乐或娱乐性音乐相区别。“古典”的这一广义解释,把历史时期和风格全然撇开,因此,本来是属于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例如,巴赫、贝多芬、柴科夫斯基以至于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都可以称为古典音乐

音乐史上的古典时期基本上是属于器乐的,绝大多数作曲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器乐的体裁与形式,声乐的地位反而退居其次。敢于同大主教决裂的莫扎特,虽然在歌剧方面卓有贡献,他的器乐作品也是大量的。至于贝多芬,他纯粹是一位器乐作曲家,他以革命中的英雄作为作品的主人公,为此他有时也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作曲家。古典主义的规范化确立了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协奏曲和交响曲等多乐章体裁和快板乐章奏鸣曲形式。古典风格作品中节奏与配器色彩灵活善变,而不是整乐章划一不变;古典作品中所有声部、甚至于演奏的力度,都由作曲家亲自写出和标明,而不是留给演奏者演奏时即兴处理。至于感情的表达,古典作品由于理性精神的影响,往往比较克制、沉着,而不是狂热的倾诉——从这方面着眼,巴罗克风格全然不同于古典主义,它反而更接近于后来的浪漫主义的精神。

西方古典音乐是西方文明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西方古典音乐作品浩如烟海,而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西方古典音乐难于欣赏,成为一种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其实,古典音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片段,在我们生活中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

按音乐风格划分西方古典音乐
  

     西洋音乐史发源于距今约3000年的古希腊,从文艺复兴开始蓬勃发展。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人们的欣赏不同,音乐风格也丰富多彩,人们把风格大致相同的阶段被归为一个阶段, 简介如下:

1、巴洛克时期(1600-1750)
   
(1)巴洛克时期的起止:
   1600年歌剧诞生,1750年德国伟大作曲家巴赫去世,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的名字源于葡萄牙语,原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艺术史用于称呼17世纪豪华、精致的建筑风格,后来却成为了17 世纪新音乐的代名词。
   
(2)巴洛克时代音乐的特点是:
        A:题材上摆脱宗教的束缚,采用富有生活气息和戏剧情节的题材;
        B:风格上由肃穆、清高转为感情充沛奔放,富有生活气息;
        C:体裁上出现歌剧、清唱、芭蕾及组曲、协奏曲、奏鸣曲、赋格等。
  
(3)代表人物:
        A:意大利:科莱里,维瓦尔迪;
        B:法国:库泊兰和拉莫;
        C:德国:巴赫和亨德尔;

2、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
   
(1)古典主义时期的起止: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
   
(2)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这个时期被历史学家和美术学家推崇为“古典”,在音乐领域,古典的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
   
(3)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3、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
   
(1)浪漫主义时期的起止: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和德国作曲家威伯的歌剧为标志开始形成浪漫主义形式,一直延续到19世纪20年代。
   
(2)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不同,强调的是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的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3)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以19世纪中叶为标准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浪漫主义音乐发展到高峰,代表作曲家有萧邦、舒曼、李斯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等;
   后期:随着欧洲革命低潮时期的到来,浪漫主义音乐中的消极悲观情绪逐渐加深,大批音乐家、作曲家创作除了表现个人情感体验外,还常常倾心于表现某种哲理思想,企图找到精神的出路。代表作曲家有马勒、勃拉姆斯、格里格、西贝柳斯、拉赫玛尼诺夫等。

——————————————————————————————————————————————————
现在说说老肖

老肖(1906--1975)

老肖怎么说呢,兄弟有性格!获得过无数次的欧洲大奖,名誉称号,但从来不去领,从来不去认,也从来不出国!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很多西方组织,包括苏联当局希望他离开圣彼得堡避难,但老肖没有,反而三次申请上前线作战(虽然三次都被拒绝)!在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被困900天的日子里,平民每天只有75克的粮食供应,就在这种环境下,老肖竟然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第五交响曲》!
在战后苏联变态政权的日子里,老肖面临的是和他兄弟肖洛霍夫一样的命运,但老肖不离不弃!末了,还托他另一个兄弟帕斯捷尔纳克(此人1958年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之口向组织和政府表了态,“我生在俄罗斯,长在俄罗斯,在俄罗斯工作,我和她是分不开的,让我离开她到其它地方去是不可能的!”

唉!老肖!

以下的为《第五交响曲》的介绍,我本想自己来写,后来觉得本着对得起群众和朋友的态度,也是对老肖的尊重,不应该自己去胡拼八凑,所以认真地摘选了一篇,聊以自慰!

————————————————————————————————————————————————————————
论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内容提要  

肖斯塔克维奇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研究者的重视。那独特风格的旋律、律动鲜明的节奏极具艺术感染力,牢牢地捕获了听众的心灵。本文将从绪论、作品背景、作品分析、美学思想和结语五部分着手,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剖析,以求对这部作品深刻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  肖斯塔克维奇  《第五交响曲》  音乐思想

绪论

在交响乐发展的两个半世纪历程中,如果说海顿是一块坚实的奠基石,那么莫扎特就是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而贝多芬无疑是永恒的纪念碑。贝多芬站在古典交响乐辉煌的大厅门口,开启了浪漫派的大门,由此走出西方音乐史上一个个杰出的“音乐诗人”。20世纪初,彼得格勒音乐学院一个19岁的毕业生完成了他的第一交响曲。这首不拘成法、清新脱俗的新作立即得到众多西方指挥大师的青睐,而这个名叫肖斯塔科维奇的年轻人的名字也不胫而走。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名不经传的年轻人为20世纪的交响音乐行了一个奠基礼。

肖斯塔克维奇主要以交响乐作曲家闻名,他具有天生交响乐作曲家的雄姿,掌握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有纯管乐的,有标题音乐的,也有声乐器乐的。他和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代表了二十世纪俄罗斯音乐的巅峰,并且是其中唯一的一个在苏维埃美学范畴内创造自己全部作品的优秀作曲家。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研究者的重视。真正使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音乐具有优秀品品格的是他在30-55岁中年创作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使他的优秀作品明显地带有悲剧性和纪念碑性,这些品格的形成自然与众所周知的1936和1948年的两次批判密切相关。《第五交响曲》就是作曲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肉体与精神的生死考验,从茫然无措和忧郁失望中镇定下来后的产物。他假托纪念俄国文学巨匠普希金之际,创作了一部男低音与室内乐作品《四首浪漫曲》。这部作品从风格到内容上的巨大转变都预告了第五交响曲的诞生。作曲家把普希金诗歌中的激情化作在野蛮的压抑之下生存下来的艺术家的宣言,并把《四首浪漫曲》中的内涵以及一些动机和片断巧妙地使用到第五交响曲的“纯”音乐形式的下面。第五交响曲充满了神经质的搏动,一种狂热地寻找走出精神围困的悸动与信念。那感人的第三乐章沉重压抑,仿佛觉得几代俄罗斯人背负着苦难从西伯利亚的荒原中走来。

[ 本帖最后由 戒恋人 于 2006-5-10 06:08 编辑 ]

6

精华

2048

帖子

6209

积分

duke

Rank: 10Rank: 10

2#
发表于 2007-10-19 17:53 | 只看该作者
把“巴洛克”一词用到音乐上的历史据说只有百年,也就是说马勒的时代,对于巴赫、亨德尔及之前两百年的音乐还不知有“巴洛克”一词。我实在想不出这个词究竟有何实际意义,就像“比较文学”一词,实际的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用“跨越的文学研究”一词更贴切)几乎和单纯的“比较”完全没有关系了。
Bless Saint Michae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98

帖子

29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3#
发表于 2007-10-19 20:3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21世纪是后世所称的什么年代呢?...音乐上
来自特区的蒙地卡罗前地小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4#
发表于 2007-10-19 22:27 | 只看该作者
对他的认识也就只停留在第五第七上了……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98

帖子

29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5#
发表于 2007-10-20 08:53 | 只看该作者
嘿嘿......我听了他的弦乐四重奏.......
来自特区的蒙地卡罗前地小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8-3 17:19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