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大仲马
--------------------------------------------------------------------------------
第714期 第4版
很多次被人问起过,外国小说中最喜欢谁的作品。若是考虑个两三秒钟,可能会说是陀氏或者博尔赫斯,那是装的。因为第一反应总会脱口而出:大仲马。实在是没品的回答,在卡尔维诺与索尔贝娄,保罗?科尔贺与村上春树纷纷杀出的年代里,我居然还是死死攥着十九世纪的那些老古董。可为什么喜欢大仲马?
中学时历史书上有幅查理一世被斩首之前的插图,断头台中间两个人,一个昂然挺立,一个俯首半跪,刽子手拄着大斧站在旁边。我常拿这幅图和同学花痴,说这台子底下当时就藏着个法国伯爵,他和他三个朋友差点就把查理国王救走。有一天历史老师突然兴之所至问我们:“知不知道哪个人是查理一世?”大家异口同声回答说应该是低着头的那个。老师笑道:“错了,另外一个人才是,他正在把勋章交给大主教。”这一下大家吃惊不小,我也一样,忽然意识到,自己从未相信过大仲马讲的故事。在历史书上查理一世是反派,反派就应该诚惶诚恐俯首认罪才对。但那幅插图上查理一世的神情分明就让我想起大仲马的话:“谁说君主政体完蛋了?在这种时刻,它依然那么骄傲!”从英国革命到法国大革命,更加彻底更加壁垒分明。历史书上对革命初期政府只是一笔带过,简略地提到了“大地主阶级的代表巴伊”和“贵族资产阶级的代表拉法耶特”,多绝妙的两个词。更绝妙的是,只有在小说里才能找到那位为法兰西革命卖出了一切的白马将军,才能找到那位著名的天文学家,有点温和的老好人。雨果说,了解全面需要历史,了解细节需要传奇。纸上那些冰冷的名字,原来都曾经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
大概就是这样吧,那时候不知道《法国革命史》,不知道《旧制度与大革命》。好容易找到一点和冰冷教条迥然不同的东西,就这样掉了进去。事后才发现掉进去的地方过于温暖,温暖得让人无法相信,却又不愿不相信。于是我跑到图书馆到处翻找本范努托?切里尼的雕刻图片,看到《围城》里方鸿渐乘坐的“布拉日隆子爵号”也能兴奋过头,给自己起个法文名字叫蕾欧娜拉?德?拉费尔,和两个好朋友自称三剑客,把手交叠一起发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历史试卷上奋笔疾书:查理一世是位高贵仁慈的君主,因为苏格兰人的出卖,他被克伦威尔的军队俘虏,送上断头台。历史老师哭笑不得地指着答卷问我, 这是谁说的?我义正词严地回答:大仲马!有点存心炫耀的小念头,但我全心希望大仲马的小说能变成真的,哪怕只有一次也好。
大仲马的故事,或许还是小人物爱看吧。寻宝和复仇的传奇,为爱情牺牲一切的忠贞女子,单枪匹马成就丰功伟业的英雄,具备畅销书的一切元素,且令人想入非非。他笔下的乡间景致无比美丽:雪白的苹果树花,砖墙和谐的古铜色调;积灰厚得见不着玻璃的陈年老酒,腌牛肉粗糙而诱人的香味……好像从骨子里就没有一点暗黑的色素,主人公们生得慷慨激昂死得光明磊落,就算是全灭的结局,可能会大吼一声大哭一场,却绝不会陷入想哭都哭不出来的痛苦境地。而且自始至终,这个快乐的胖子似乎从来没对信任、诺言、忠诚、爱这些老掉牙的词产生半点怀疑,即使阳光灿烂如我,也有些受他不了。
《布拉日洛纳子爵》中,达达尼昂为了帮助查理二世复位,去找从前的仆人杂货店老板布朗舍,两人各出资两万里弗尔,做这笔风险极大的“投机生意”。当火枪手带着三十万里弗尔归来时,却有点不舍得按照讲好的条件分成。他去试探布朗舍,告诉他自己九死一生逃回来,金钱全部损失了。杂货店老板脸色灰白,痛苦而慷慨地回答:达达尼昂先生,没关系,咱们一起开店,一起赚钱;如果赚不到钱,见鬼,咱们就分蜜饯李子和巴旦杏,一起啃最后一块荷兰奶酪……达达尼昂激动地大叫一声,揪住布朗舍下楼,抬上来四个钱袋子,倒了满屋子满地的金币。两个人浑身发抖,在金钱的小山上心醉神迷地打滚。
仲马先生,你知道自己债台高筑后的境况吗?
他写《夏尔尼伯爵夫人》,毫不心软地将夏尔尼家年轻的三兄弟一个个送上死路。最后,夏尔尼子爵的情人卡特琳?比约带着幼小的独生子答应嫁给一直深爱着她的乡下青年皮都。两个毫无财产的年轻人本应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这时皮都吝啬的老姑妈昂热利克去世,他劈碎了旧安乐椅想生火为守灵的卡特琳母子取暖,竟在椅子里发现了一千五百个金路易。于是皮都为卡特琳买回了比约家族的庄园,为小伊西多尔买回了夏尔尼家族的城堡,童话般的结局。幸福的婚礼上,皮都想起老姑妈不禁又流下眼泪:“没想到她竟然冻饿而死,可怜的昂热利克姑妈!”
仲马先生,您知道自己是怎样死去的吗?
我真服了大仲马,这家伙总不知死活地要为自己的小说抹上一笔亮色,而他自己的一生,却是可以让巴尔扎克再多一部《人间喜剧》的。他是编故事的高手,每一本小说都有着波澜壮阔的情节架构,但写《夏尔尼伯爵夫人》写到《马赛进行曲》那一章的时候,竟是满纸满行的泪水。
太动感情的缘故罢,我也是的。说到底,不过是在十九世纪的废墟上,拼命攫取一丝温暖而已。
可是说到动感情,那么宏大的历史背景,那个藏污纳垢的巴黎城,他为什么就写不出一些能让人“记住”的东西来?不像老陀和老托的书,让我看了一遍就不敢再看第二遍;不像博尔赫斯的书,让我看了一眼就晕了。大仲马就是写那些人啊,在历史上若隐若现的人,地位高低都不过卑微如草的人。就像被狂风裹卷的尘沙,爱着恨着,哭着笑着,在乱世的烽火中努力保持自己的良心和骄傲,最后依然是尘归尘,土归土。等待和希望是什么意思?寒冷黑暗的冰天雪地里,一只猪跑进了燃着熊熊火堆的山洞,快乐地围着火堆边叫边跳。它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人在这堆火上烤来吃掉,只记住了火的温暖和颜色……
一转头,看到电影还是动画片里四把剑铿然交鸣,四个人一起说出“One for all,All for one”,眼泪还是掉了下来。
林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