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2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莫言:结缘日本给我灵感

[复制链接]

1

精华

1047

帖子

3206

积分

viscount

不自由,求自在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10 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29日,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之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日本放送协会(NHK)共同举办了“中日网络对话·秋季对话”活动。本次对话以“文化加深中日理解”为主题,在一个半小时的网上对话中,在日本直播间的中国京剧院京剧武丑演员石山雄太和艺人大冢忍,与在北京直播间的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和歌手韩雪等四位中日嘉宾,通过互联网同中日两国网民一起感受对方的文化魅力,探讨如何加深中日两国的相互理解。   莫言与日本结缘已经好多年,他的部分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活动结束后,《世界新闻报》记者专访了莫言。

1

精华

1047

帖子

3206

积分

viscount

不自由,求自在

Rank: 7Rank: 7Rank: 7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20:24 | 只看该作者
和川端康成结缘

  谈到日本文学,莫言坚信,《血疑》就是日剧,《铁臂阿童木》就是日本动漫。在与“80后”讨论起“哈日”话题时,莫言毫不露怯。他甚至会用自己的方式定义宫崎骏的动漫电影:“都有美少女形象,而且美少女的年龄界限比较模糊,而且美少女旁边总是有傻傻的男少年,而且他们之间一定会产生模糊的感情”。

  1984年秋天,28岁的莫言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就读。和那时许多文学青年一样,他第一次接触的日本小说,是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和《雪国》。“秋田地方的黑色的大狗站在河边的踏石上,伸出舌头舔着河里的热水。”《雪国》中这句白描,给当时初登文坛的莫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他至今仍可以在5秒内一字不差地将它背出。

  “看到了川端先生的描述,我才意识到,狗、牛、羊、马,都可以成为小说中的形象。”此后,莫言开始了对家乡“高密东北乡”详尽到近乎一草一木的回忆和想象,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在川端对他的巨大影响下发表了。有意思的是,近20年后,导演霍建起根据《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又获得了川端的认同反馈。2003年,《暖》不仅在日本取得了远高于国内的票房收入,还拿下了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大奖。

  1999年,《丰乳肥臀》日文版面世,第一次去日本的莫言踏上了伊豆半岛,走进了川端康成写作《伊豆舞女》的房间,“首先有一种缅怀先贤的仪式感,然后就非常感慨。当年读他的小说时,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一天来到这里。”随后几次去日本,他又两次参观了川端童年时的故居。在川端的故乡,当地的学校邀请他去演讲,台下年轻的女生们不停地问关于文学、童年、故乡等方面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47

帖子

3206

积分

viscount

不自由,求自在

Rank: 7Rank: 7Rank: 7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20:24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书店中常有他的书

  前日本驻华公使井出敬二说过,在日本书店,很少有机会看到中国作家的作品,但莫言是个例外。莫言则对记者说:“这样说有点太客气了。其实,有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日文。一个作家的小说在外国受不受欢迎,原因很复杂。比如,有的小说是因为在国内挨了批评,外国出版商就介绍过去;有的则是文学的质量打动了某个译者。”

  吉田富夫先生就是被莫言小说打动的日本人之一。这位在日本佛教大学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中国通”,目前正在翻译莫言去年的长篇新作《生死疲劳》,预计明年即将完稿推出。此前,吉田先生还翻译过莫言的《丰乳肥臀》、《檀香刑》等小说。

  很长时间以来,“电影《红高粱》的原作者”是日本读者认知莫言的标签。不过,《红高粱》日文译本的出现,远早于吉田先生结缘莫言之前。当初,莫言对此也并不知情,第一个传消息给他的,是凭借执导该影片赢得国际声望的张艺谋。“张艺谋去东京参加电影活动,看到书店里卖我的小说,就买了两本回来给我看,我这才知道这个叫井口晃的译者。”但机缘不巧,莫言和井口晃至今未有任何接触。

  莫言的祖籍是山东高密,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后,那里就沦陷为日军控制区。在《红高粱》的故事中,“杀鬼子”是个无法回避的情节。在莫言的家族史上,日本侵华留下的创伤真实而清晰。“我的爷爷曾经被日本兵用刺刀划过,脑袋上留了一道很深的沟。我的三奶奶也因被日本人恐吓,得了很严重的疾病。在抗战期间,我们那个村庄里经常拉警报,老百姓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炮弹,有时跑到高粱地里几天不敢出来。”莫言说,日本读者对“父老乡亲们,日本鬼子就要来了”这样的字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心理,“这说明,那些日本读者有胸怀,有自省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47

帖子

3206

积分

viscount

不自由,求自在

Rank: 7Rank: 7Rank: 7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20:24 | 只看该作者
感受中日民间友谊

  除了农民与土地的纠缠关系之外,莫言平时也很关注中日关系,尤其是民间关系的进展。“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之间没有矛盾。中日之间这种扯不断、打不烂的联系,其基础是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以在中国学京剧的日本演员石山雄太为例,他在中国处处感受到了中日人民之间的这种友谊,他周围的中国人并没有问他的长辈有没有侵略过中国。至于极少数的极端民族主义的行为,终究还是情绪化的表现,缺少真正的理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47

帖子

3206

积分

viscount

不自由,求自在

Rank: 7Rank: 7Rank: 7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20:25 | 只看该作者
8年来,莫言6渡日本,很多想法也在不断地自我修正。2005年出版的一本散文集里,收录着他的一篇名为《三岛由纪夫猜想》的文章。而今,他坦承自己当时对这位神秘自杀的文学巨匠的理解“非常肤浅”。

  谈到中日两国加深文化理解的事宜,莫言表示,这是挡也挡不住的事情。“为使两国关系更加密切,中日两国之间应该在组织上、财力上有加深文化交流的大动作;在民间层面,中日学者和作家也要彼此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推动文化交流。”

  《世界新闻报》:电影院里正在放映《太阳照常升起》。姜文说,早在这部电影开机前,他脑子里就有了电影里的所有画面。您的小说里有大量看起来非常可信真实的细节,也是事先在脑中看到它们了吗?

  莫言:姜文的这部片子我还没看。我想,他作为电影导演,肯定会对画面、构图等问题考虑得更多些。而作家打腹稿有很多情况,有时是因为一个情节,有时是因为一个画面,有时是因为一句话。我很少打详细的腹稿,灵感来了就动笔。小说中的某些细节,比如妇女分娩,作家可以通过看妇科方面的书来补充知识,这样就不会犯严重的技术问题。但大多时候,作家需要想象力来完成描述。对于作家来说,想出一个故事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用无数的细节把故事撑起来。对细节的充分想象力,是职业作家的一大考验。

  新闻对话:一个写小说的老百姓

  《世界新闻报》:“80后”作家郭敬明不久前加入了中国作协,由于他曾被判抄袭,这件事情引起了争议。作为作协主席团的一员,您有何看法?

  莫言:对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还是宽容一些吧!我觉得他其实心里已经后悔,只是小孩嘴巴硬。他不是赔给人家钱了吗?这说明他已经认错了,让他自我教育就可以了。就因为这么一个事情,就封杀他,就不让他进入作家群体,没有必要。宽容是永远值得提倡的精神。

  放在文革时期,放在上世纪50年代,如果一个作家出了这种事情,他就永劫永世不得翻身,不可能再有写作的权利了。而现在,郭敬明还在写作,还在继续出书,这说明大家比过去宽容了。当然,批评的一方也有道理,批评和宽容缺一不可,这也是一种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世界新闻报》:今年,有教育部门对语文课本的篇目进行了一些改动,您对此有什么评价?

  莫言:语文课本几十年不变,本身是不正常的。现在有了变化,课本时代气息更浓了,这是好事。但问题是,新入选的篇目会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同,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现在还不好说。

  《世界新闻报》:台湾的语文教育,半数以上课时都给了文言文,您对此有何看法?

  莫言:我倒觉得未必要像他们一样留那么多。不过,说起台湾的国学教育,我觉得它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得很好。我曾经去台湾明道中学参观,里面声光电设备,录像、幻灯非常齐全。他们给学生讲《黄鹤楼记》,会先放黄鹤楼的影像,给学生看很多相关资料。看完后,穿着和气质都像隐士一样的老先生开始朗诵课文。在几个课时里,学生完全沉浸在一种古典的氛围里,这种新旧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说事半功倍,非常有效率。

  《世界新闻报》:您曾说自己是“作为老百姓写作”,而不是“为老百姓写作”,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莫言:这其实是提醒自己,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别觉得作家有多了不起,有多聪明。作家并不比其他职业更高尚,就是一个老百姓,只不过很偶然会写个小说而已。我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不要忘本,不要张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5-10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