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约3:2~5精彩的对话

[复制链接]

5

精华

794

帖子

2407

积分

荣誉居民

東亞洲經學院首席拉比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3 1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约3:2~5精彩的对话
作者: 区秉中 -- (牧职神学院教务主任助理)

 
 约3:2~5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前几期的「释经探微」都是讨论约翰著作,虽然今次也不例外,不过我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分享,好使我们对经文有所解释之余,也对当中的文学手法有所欣赏。 我选取了耶稣跟尼哥底母的对话来分享,因为当中充满很多有趣的文学元素,约翰笔下的耶稣在其中并非单单平铺直叙去回答尼哥底母,祂在回应时运用说话技巧, 使整个对话精彩起来。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在第一段对话中 (vv 2~3),耶稣的回答看似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祂是借着在某程度上重复尼哥底母的话去指出他的问题。尼哥底母在第2节说了一句条件句「若没有‥‥,无 人能‥‥」。同样,耶稣也是以类似的条件句作响应「人若不‥‥,就不能‥‥」。若我们去看看希腊文更会发现这两句话有着类同的结构及相同的动词duvnatai「能」。1

  尼哥底母的条件句表达出他认为自己掌握了一个道理,2就是「没有神同在的人不能行出耶稣的神迹」,所以「耶稣是从神那里来」。他或许是对,不过,耶稣以同样的话指出另一个更重要而他又忽略的道理,这就是「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耶稣利用尼哥底母的话来指出他的问题,修「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之效,从而显出耶稣的超越。
相反次序显出误解
  在第二段的对话中(vv 4~5),耶稣又以说话技巧突显尼哥底母对耶稣的误解,这技巧可见于耶稣在相反的次序上重复着尼哥底母的两个重要词汇。尼哥底母说:「‥‥岂能再进(eijselqei`n)母腹生(gennhqh`nai)出来吗?」耶稣回答说:「‥‥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gennhqh`/)3的,就不能进(eijselqei`n)神的国。」可见,两句话也提及一个事发的过程,也一样有「进」及「生」这两个词汇,但它们在次序上刚好相反。4

  尼哥底母误解耶稣所说的重生是指肉体的出生,并且以「人进入母腹而后重生」这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为例,去质疑耶稣的话之可信性。耶稣在响应时除了指出尼哥底母不单误解了重生的意思,5连 他所引用的例子也不恰当,搞错了重生的次序。在重生过程中,人不是要先「进」母腹而后「生」,而是要先从水和圣灵「生」而后「进」天国。耶稣以同样的词汇 但相反的次序给尼哥底母说明重生,突显出他完全误解了耶稣的意思。约翰在这两句对话中运用以上的文学手法,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这位作为犹太人精英的尼哥底 母,在耶稣面前是何等的愚昧。6
今日的反省
   尼哥底母以为自己掌握了一些道理,但却忽略了更重要的真理。尼哥底母又以为自己明白耶稣的话并提出质疑,但其实是完全未能领会耶稣的意思。当我们与耶稣 相遇的时候,可能也会像尼哥底母一样:一些我们以为是掌握了的东西,以为明白了的道理,其实可能只不过是不中的,甚至是捉错用神的观念。所以我们当存谦卑 的心与神同行,藉真道建立自己。

1 在结构上,两句都是由eja;nmhv、条件子句的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动词及现在式直述语气(present indicative mood)结果子句所组成的第三类条件句;而且在结果子句上也有动词duvnatai「能」及随之而有的一个不定式。在意思上,这两句子也有「若非A就非 B」的反面逻辑意思。这些都是尼哥底母的话跟耶稣的回答的平行之处。
2这类条件句在没有指明任何人的情况下,通常是用来说明某些事物的逻辑关系,参D. B. Wallace, Greek Gammer Beyond the Basic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6), 696-97.。
3gennhqh与gennhqh`nai是同一字根的字,前者是动词,后者是不定式。
4这里的次序是包括希腊文字序的先后及句子意思上的先后。
5这点在之后第6节至8节有所提及,但这非本文要讨论的内容及范围。
6约翰经常也运用不同文学手法如「误解」等去丰富他的叙事。近来坊间亦已有不少讨论这方面的中文著作可供参考,例如孙宝玲:《约翰福音文学注释》(香港: 天道,2001);曾思瀚,吴莹宜:《历久常新的生命故事—约翰福音人物研究》(香港:基道,2006);这方面较为易读的英文著作如R. A. Culpepper, Anatomy of the Fourth Gospel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87).。
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他、他也必不認我們.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ואהבת את יהוה
אלהיך בכל־לבבך
         ובכל־נפשך
        ובכל־מאד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9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