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泰戈尔还使用了大量的笔墨对人性或人的本质进行了分析。有关人性的观点,是其哲学的核心,这些观点为他考察人生的道路和人类的理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他的人性观在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泰戈尔认为,人具有双重性质,既有有限的一面,又有无限的一面,他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结合。他在描述人的双重性时说:
他(人)既是大地之子,又是上天的后嗣。[7]
从我的存在的一个极端看,我与石头、木头是一致的,在这点上,我必须承认普遍法则的作用,那是我赖以生存的深深潜在下面的根本基础...... 然而, 从我的存在的另一个极端看,我又区别于万物,在这点上,我已突破类同的分界线,并且只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我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我”是无双的。[8]
不通读泰戈尔的著作,以上这两段话是很难透彻理解的。其基本意思是说:在人的存在中既具有神性(或精神)的一面,从这方面看,他是上天之子,他与宇宙万物,甚至与木头、石头,在精神本质上都是同一的,因此他与大自然在先天上就是和谐统一的;在人的存在中也有非神性(或物质)的一面,从这方面看,他是大地之子,他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因此他单独存在着,往往与大自然不相协调。
具体地说,泰戈尔把肉体和肉体性质看作是人的有限方面,有时他又称它为“有限人格”、“有限自我”等。他认为,人的肉体或物质方面是可以用生物学、生理学和心理学来测量和确定的,人的肉体方面正是这三个学科研究和考察的对象。那么,人的有限方面有那些特点呢?泰戈尔指出:首先,有限方面要满足肉体存在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行,生儿育女,寻求欢乐,保证种群的延续等等,这些都是人的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因此,人要竭尽一切努力满足这些需求,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其次,人的“有限自我”有一种强烈发展的自私意识。这种自私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在物质追求上,人有一种贪得无厌的本性。人总是把占有财产作为自己最大的满足,他的行为和思想、他的爱好和努力往往都被获得财产的意志所支配着,而且任何数量的财富都压抑不住他的贪婪欲望。这种贪婪欲望使人陷入一种对物质的迷恋之中。此外,人的自私意识还表现在其他各种形式中,如沽名钓誉、自高自大、虚荣傲慢、固执己见、嫉妒报复等等。为了满足自私的心理,人有时会达到蛮不讲理的地步;如若他的自私心理受到挫伤,他甚至于会铤而走险或打击报复。其三,人的“有限自我”力图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肉体的人由于其自私性,他往往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最有力量的人,要求其他的人服从于他,听命于他,受他的监督等。他不惜一切代价地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力图证明自己高于一切人,从而使自己孤立起来,割断了他与社会的联系。
泰戈尔所谓的“有限自我”,实际上就是指我们所说的“普通的人”或“自然的人”。由于“有限自我”的种种特点,所以泰戈尔认为,它只代表人的低级属性或低级方面,不能代表人的最终本质。
什么是人的无限方面?泰戈尔根据古代吠檀多的“梵我同一”的原理,认为宇宙最高本体梵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实体,它是宇宙的本源,世界万物都是它显现的。梵不仅显现了万物,而且寓居在万物之中,作为万物的精神本质。同样,人也是梵的显现,梵也寓居在人体之中,作为人的精神本质。这种寓居在人体中的梵(或神),在吠檀多哲学中被称为“我”或“自我”。因此,泰戈尔把这种在人体中的“自我”或“神性”看作是人的无限方面。同时,他还赋予它许多名称,如“灵魂”、“无限人格”、“无限自我”、“无限者”、“生命之神”、“普遍之人”、“永生之人”、“永恒精神”等等。在描述人的无限方面时,他说:
在我们的生命的表面,我们有着个我的永远在流转变换的方方面面,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个与人类合一的‘永恒精神’,是我们所难以直接认识的。[9]
我们已经看到人们英勇无畏地战胜各种痛苦,投身与火的考验,正是为了胜利地向前发展。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人背后的这种力量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心理的,它就是那个使人与神相结合的内部‘自我’。[10]
人的“无限自我”有哪些特点呢?泰戈尔认为,人的“无限自我”代表人的高级属性,人的真正本质。它是人的精神方面,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神性”,是与宇宙最高本体梵或神相沟通的桥梁。因此,它具有许多不同于“肉体之人”(有限自我)的特性:
(1)它使人具有一种强烈的超越自身的愿望,不断地推动人超越有限的自我。人内部的“无限自我”具有无穷的精神和力量,泰戈尔说它代表着人的“精力过剩”,因为它与宇宙最高精神本体——梵同出一源,极力想恢复它原有的精神状态,所以它不断地推动人超越物质状态,向精神状态发展。
(2)因为人性中有了这个无限方面,人才能不断地渴望解脱和永生。人为什么不顾死亡的存在而勇敢地追求永生呢?就是因为人体内部有一种“永恒的精神”,它原本就是永生不死的。由于有了它的推动,人才不甘心死亡,而不断地追求永生,追求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3)因为有无限方面的存在,人才会对大自然发生兴趣。泰戈尔认为,人内在的“生命之神”或“无限自我”与自然万物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它们都是梵的显现物,因此它们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缘关系或亲缘感情。在这种“生命之神”的作用下,人会对大自然产生感情,会被大自然的美丽所打动,并对山川大河、花草动物产生爱慕之情。这样,人就会改变“有限自我”的那种蔑视自然、征服自然、要自然服从自己的狂傲心态,从而转向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由于有了“无限自我”,人才具有极大的创造力。在泰戈尔看来,“有限自我”或多或少是以机械的的方式或预先决定的方式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它缺乏足够的创造性。相反,人内部的“无限自我”却具有无限的创造能力,它不仅有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而且有表达新概念的能力,以及各种新颖和独特的想象能力。有时,泰戈尔把“无限自我”比喻为人内部的“艺术家”。
概而言之,在泰戈尔的哲学中,人性包括有限与无限两个方面。“肉体之人”代表人性的有限方面,它属于人的低级属性;人体内的“生命之神”或“灵魂”代表人性的无限方面,属于高级属性。人就是一个由有限方面和无限方面而组合起来的综合体。
尽管泰戈尔认为肉体性质代表人的低级属性,但是他与印度古代吠檀多论者不同,他并没有否定肉体的实在性,也没有低估肉体价值和作用。许多古代吠檀多论者认为,肉体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它是束缚灵魂的牢笼;要想使灵魂获得解脱,就必须断灭肉体,消除肉体欲望。与此相反,泰戈尔断言,肉体不但是真实的,而且是“神性的庙宇”。在他看来,人的“生命之神”就寓居在肉体之中,没有肉体存在,也就不能有“生命之神”,因此,肉体就成了“神性”存在的“庙宇”。他还进一步认为,肉体不仅是“神性”存在的场所,而且也是人们进行精神修炼的基地。人们只要不断地进行精神修炼,就可以把肉体性质转化为精神性质,把人的有限方面转化为无限方面,最终获得精神的解脱。为此,泰戈尔说:“我的孩子,在你的可爱的身体中,在你颤抖的心房中,就可以上升到天国。”[11] 这句话表明,只要一个人能尽心尽意地进行修炼,在他活着的时候,在现在的身体中,就可以达到精神解脱,根本不需要抛弃肉体。泰戈尔这种对待肉体和生命的态度,说明现代印度思想家早已摈弃了古代印度宗教那种蔑视肉体、轻视人生的愚昧观点,开始重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