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寻觅
——评黑塞《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
每读一本黑塞的作品,总是带给我深深的震撼。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寻找一条合适的路,一条正确的能让我们持续不断走到尽头的路。路的两旁伴有美丽的鲜花,伴有太阳底下明亮的色彩以及愈见迷茫困惑的汗水。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更确切的说我们不敢发现,在体内尚有另外一条通向自我的路。这条路少了许多热闹,却多了一些惊奇;少了许多肯定,却多了一些睿智。很明显,黑塞或者说是黑塞笔下的辛克莱找到并通向了这条路。
对两个世界的看法,第一次正式走进我脑海。我曾读过一些人性分裂的书籍,却很少将其看做共性。这一点上,黑塞一言道明,原来光明与黑暗同时并存于我们心中。这两个世界彼此交汇,彼此抗衡。道德让我们趋于光明,而深思却让我们走向黑暗。当然,此处的黑暗并非指不好的一面,它仅指与光明相对的那一层世界形态。
辛克莱出生于光明的世界,却在光明中坠入了黑暗。从撒谎,叛逆到酗酒,继续撒谎,吹嘘,这一切的一切都真实并勇敢的呈现在现实生活中。然而这些并非是辛克莱想要走的路,那个清晨,当他遇见了心仪的女孩,他开始转向内心的寻觅,一条真正孤独的寻觅之路。这条路上人烟稀少,却让他一次次遇见注定的人,由他们牵引寻觅通往内心的另一条道路。
这或许是一篇少年成长的故事,这类故事并不罕见,它多是伴有勇敢、惊奇、辛酸、忍耐、功成、爱情,却少有这样顽固的挣扎,以及对内心的自省并最终自我肯定。诚然,谎言与懦弱曾阻挡了辛克莱的成长,然而爱情拯救了他。当他开始感觉到孤独如巨大的网向他张开之时,他便开始了自我的寻觅。他终是寻觅到了。他将其称为引路人。
我们一生能遇到一些引路人,其中是我们所熟识的,给我们坚强与信任的人,而仍有一部分是被我们所遗忘的,只不经意的一句话便改变了今后的路途,这一些人如今已不知落在何方。所以,对待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人要心存感激,对待那些曾经中伤过我们的人,甚至恨过我们的人,也要心存感激。因为身边的每一种人都只能让我们更趋于完善。光明与黑暗只在一线之间。
在辛克莱的众多引路人中,皮斯托琉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因为他会许多种乐器,而音乐又一次成为黑塞笔下人物内心自省的重要媒介。我很庆幸又一次看到了巴赫的管风琴,看到了古典音乐的引导下人性的呼吸。然而黑塞关于音乐离道德很远一句的论述我尚无法苟同。音乐是灵魂神华后的另一种语言交汇,它与道德并不冲突,可以背离道德,更可以与道德交织,这取决于缔造音乐的人的思想。可是不管怎么说,音乐又一次成为内心平静的传递,成为巨大孤独感的渲染者。而辛克莱很明显乐于接受它。
他一生都在寻觅,寻觅一条正确的,让自我得到满足的路。当艾娃夫人出现在他面前,他内心渴求的欲望终于得到了表达,他终于找到了真正爱的核心。
故事的结尾是战争,当辛克莱陷入昏迷状态之中,他终于认识到这一路寻觅的意义,并且抵达了路的尽头。他将德米安称为引路人,全文只有一处提到引路人,就是在文章的最后一行。
黑塞于1919年用笔名辛克莱出版了这本书,与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后记: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无意间看到一个书评,称黑塞为唯心主义者,对此我曾和顿顿,青眉探讨过,得出两个结论:一,即便黑塞真的是唯心论者,也不能妨碍我们对他的喜爱程度;二,唯心论者并非是错误。有了这样的结论后,我如初生,更坚定了追随黑塞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