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

[复制链接]

0

精华

12

帖子

36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6 1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么没有关于这本书的帖子 大家发来看看嘛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2#
发表于 2009-5-22 20:15 | 只看该作者
先开个玩笑:这是个关于一个男子如何圈养一个小萝莉的故事。一天,一个男人在自己家门口看到个在哭泣的萝莉,他把萝莉带回家中,开始朝夕相处,故事由此开始。
不开玩笑了。这本书在陀氏的作品中是很特殊的一部,他早期作品我不了解,但从晚期作品来看,这本显然是属于过渡。陀氏作品有一个特征是总有一个或一些激烈的高潮,这个高潮会把剧情的几条线收拢起来,白痴第一部结尾处是个例子,卡拉马佐夫中的法庭审判也是个经典例子,这一特征在被欺凌与被侮辱中也得到了鲜明的展现——在那个暴风雨之夜,涅莉向娜塔莎的父母讲自己的故事,娜塔莎在雨中回家,向父亲寻亲宽恕,而父亲则坦白自己的爱。这一部分充满了爆发力,令人感动,足与悲惨世界中的一些篇章相媲美。这个片段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体,如果是纯浪漫主义的话,那么作者恐怕将设计公爵来听这个故事,并感到忏悔,随后与涅莉重归于好,如果是纯现实主义的话,公爵仍有可能来听故事,但听完后只可能对涅莉与娜塔莎进行侮辱,在打击中涅莉的癫痫再度发作,甚至直接死去。在文法上这部是过度性的。在题材的侧重上,这一部与作者之后几部也有区别,区别就在于思想。这本书是有思想的,但其中的思想相较后期那些思想显然是肤浅的。书中有上帝,但这个上帝只是个普通的上帝,而不是那个爱不爱人类到底存不存在的上帝。书中有自由,但只是贫穷、侮辱这个意义上的自由,而不是自由意志、自由选择。再来看书中反面角色公爵的塑造,与后期的那些角色相比,这位公爵缺乏魅力。他坏吗?他有坏的哲学吗?他有,但这个人仍然没有魅力,不像斯维德利该诺夫,不像维尔西洛夫,更不像伊凡,倒像是老卡拉马佐夫,为什么呢?我觉得在他身上灵魂没有深渊,他的灵魂已经死去了。像之后的作品一样,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一样展现了他的预见力——万尼亚一开始就感觉到娜塔莎与阿辽沙的结局将是悲剧的,一看到卡佳就知道阿辽沙与她最为般配。事实上,这本书中作者将预见力表现的最为明显,此后反倒愈发的隐蔽。这不是衰退,而是一种技巧的提高。可以这样来作总结:在情感上,这本书不输给他的任何一部小说,在思想上,这部书远不及地下室手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5-10 04:31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