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罢绿牡丹,愧为男儿身。可怜红裙钗,掩卷独长叹。此前听说《绿牡丹》是一出喜剧,看完之后觉得他也只能是一出喜剧了。中国文化的悲凉意味已遍布华林,不能再承载悲剧了。剧末,谢英携着车静芳,顾粲携着孙婉娥,款款退场,只剩下一席凤冠霞帔被推至前台。“不嫁伊又能嫁谁?”车静芳满腹委屈,一腔无奈,终只能化作浅唱低吟。“不嫁伊又能嫁谁?”这就是中国女子的宿命。眼见才子佳人,登般配对,却又横生枝节,前有功名挡道,后又恶人相逼。而顾谢二人实乃真才子,伪丈夫,功名不得,便连追求爱情的勇气也没有,怎能不叫人失望?这就是中国女子的悲哀。男为薄幸女痴情。男人的功名是一切,爱情只不过是生活的调味料。失去了功名就失去了立身之本,也就无从去谈丈夫气概。登科纳彩,似乎天经地义。虽然《绿牡丹》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让车尚公,柳五柳来了个假登科。但顾谢二人在已得“功名”的车柳二人面前,瞻前顾后,惊慌失措,不顾恩情,撇清关系,着实叫人寒心。
对于中国古代女子,爱情就是她们的一切。他们要有才有貌的郎君来呵护关心,而郎君关心的只是一纸功名。在他们看来,功名是爱情的唯一保障,无论是张生还是柳梦梅,顾粲还是谢英,都在功名之路上愈行愈远,全然不顾身后那幽怨的眼神。而女子只是需要一弯强壮的臂膀,诗意的唱和,供她们栖息,慰藉。可怜男子薄幸,女子无奈,却也只能是无奈,无奈的控诉,无奈的接受。那套凤冠霞帔,车孙二人到底也是没穿上。四道红绸,倩影暗度,侬心谁知,赋予何人?
我的文字能力现在是江河日下了,今日看戏,肚中千转,欲吐无言。戏是好戏,惜哉悲也,非形悲,而实悲也。始终觉得中国的悲剧只能以喜剧收场,才能冲淡那么一点点遍布华林的浓郁哀伤。登科纳彩似乎就是唯一的形式了,这也是中国女子的悲哀吧。彩笺欲向功名取,可怜幽怨深闺人。
[ 本帖最后由 chinesepoet 于 2007-5-15 01:41 A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