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7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为什么活着》——罗素

[复制链接]

6

精华

568

帖子

1770

积分

牧场主

劳乌达团队团队长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6 2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hat I Have Lived For
Bertrand Russell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I have sought love, 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 -- ecstasy so great that I would often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life for a few hours of this joy. I have sought it , next, because it relieves loneliness-- that terrible loneliness in which one shivering consciousness looks over the rim of the world , into the cold 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 I have sought it, finally, 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 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 This is what I sought, and though it might seem too good for human life, this is what -- at last -- I have found.
With equal passion I have sought knowledge. I have wished to understand the hearts of men. I have wished to know why the stars shine. And I have tried to apprehend the Pythagorean power by which number holds sway above the flux. A little of this, but not much I have achieved.
Love and knowlidge , so far as they were possible, led upward toward the heavens. But always pity brought me back to earth. Echoes of cries of pain reverberate in my heart. Children in famine, 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 helpless old people a hated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lonelines, poverty, and pain make a mockery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 I long to alleviate the evil, but I cannot, and I too suffer.
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我为什么活着

三股简单而非凡强烈的激情一直控制着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堪忍受的怜悯。这三股激情,象阵阵巨风,把我在痛苦的海洋的路途中吹得任意东西,变动无常,直吹到了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首先是因为它带来了欣喜若狂之情——欣喜若狂使人如此心醉神迷,我常常愿意牺牲我的全部余生来换取几小时这样的欢乐。我寻求爱,其次是因为它能解除寂寞——那种可怕的寂寞,如同一个人毛发悚然地从这世界的边缘探望令人战栗的死气沉沉的无底深渊。我寻求爱,最后是因为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圣徒们和诗人们所想象的预言中的天堂景象的神秘雏型。这就是我所寻求的东西,虽然它也许似乎是人生所难以得到的美好事物,但这就是——最后——我终于找到的东西。
我怀着同样的激情寻求知识。我希望理解人们的心。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我力图领悟毕达哥拉斯的才能,他的才能使数字支配着不断变动的事物。在这方面,我只达到了一小部分,并不很多。
爱和知识,尽其可能,远远地把人引向九天之上。倡怜悯总是把我带回到地面上来。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里回荡。受饥挨饿的儿童,在压迫者折磨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无依无靠而成为自己子女嫌恶的负担的老人,以及整个孤苦寂寞的世界,穷困与痛苦都在嘲弄着人生,使人们不能过应有的美好生活。我渴望减轻灾难祸害,但是我力不从心,我自己也在受苦。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的一生过得很值得。如果我还有机会的话,我将乐意再度过这样的一生。
Te Deum laudamus!... ...

6

精华

568

帖子

1770

积分

牧场主

劳乌达团队团队长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21:46 | 只看该作者

罗素简介

1950年,当罗素获得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时,没有人感到吃惊——作为一个涉猎众多社会科学领域并取得较高研究成果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罗素在诺贝尔文学奖设立的第50周年荣获该奖是当之无愧的。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eeiam Russel,1872--1970),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学者。纵观他的一生,我们可以这么说,他是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其哲学真正体现了诺贝尔先生当初创设诺贝尔文学奖的初哀,他使诺贝尔的思想在新的时代得到新的光大:他们对人生持有相似的看法,两人都不但是怀疑论者,而且都怀有乌托邦主义的高尚理想,并且真正由于对现实社会的悲观看法而特别强调人类行为的理性化。  1872年,罗素出生在英国威尔士莫矛斯郡一个贵族世家。幼年时父母双亡,是祖母将他抚育成人。1890年他考人剑桥大学攻读数学,三年后转攻哲学。1908年成为剑桥大学讲师(后任研究员),这一年,他与人合作开始写作著名的《数学原理》,三年后,《数学原理》发表。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此哀。罗素作为他生活的时代的思想界的泰斗,一直是当时全世界注意与争论的中心人物,研究。著述并应付多种挑战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责任。在人类知识和数理逻辑这两个领域,他的创获也是空前的。  在研究的同时,他写下了众多著作,几乎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如《哲学问题》(1912)、《社会重建原理》(1916)、《神秘主义与逻辑》(1918)、《心的分析》(1921)、《婚姻与道德》(1929)、《教育与社会秩序》(1932)、《权力论》(1938)等。  1946年,74岁的罗素发表了著名的巨著《西方哲学史》,他深厚的功庇与敏捷的思维在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罗素在书中提出研究哲学应当采用客观的态度,不论研究对象是谁,研究者应当先设身处地地站在研究者的立场,完全彻底地体悟其思想底蕴及全貌,方可做到公正地评判。此外,罗素还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学会坚持提问的权利,但特别注意在怀疑的同时不要丧失思想的敏锐。”  罗素一生的追求可说是力图作为大众良知最热烈的发言人,其著作总是能够出色地把艰深的学术思想深入浅出地普及于大众,这些著作即使是从纯文学的角度看,也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西方哲学史》。《人类知识的范围与界限》(1948)。《怀疑论》(1948),《权威与个人》(1949)以及《我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均无例外。1950年由于他“多产而重要的哲学著作,并以此成为人道主义与自由思想的代言人”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1959年,罗素发表了《西方智慧》后,开始了《罗素自传》的创作,并在1967年95岁高龄之际完成了自传的写作。  
Te Deum laudamus!...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568

帖子

1770

积分

牧场主

劳乌达团队团队长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1:35 | 只看该作者
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堪忍受的怜悯
这活着的三条原因,只有最后一条还没有感觉到,也许是接触得太少了吧?
Te Deum laudamus!...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精华

546

帖子

1688

积分

超级版主

4#
发表于 2006-5-28 15:02 | 只看该作者
“对人类苦痛不堪忍受的慈悲”。。。是否更确切些。不是经历的少,遍地随时都有苦痛,心未从“小我”跳出来,打开拥抱世界他人故。

喜“阅”。顶一个。

Betrand Russell是小我少年时的挚爱,今日再读,欣然发觉热情依旧。

我以优雅吐犀利的遥远的Betrand.

[ 本帖最后由 舞者 于 2006-5-28 15: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568

帖子

1770

积分

牧场主

劳乌达团队团队长

5#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5:12 | 只看该作者
慈悲也好,怜悯也好
是否有人需要怜悯也是个问题?
认为自己过得不错的人大有人在,谁又知道在别人心中的苦难又是什么样的呢?
Te Deum laudamus!...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精华

546

帖子

1688

积分

超级版主

6#
发表于 2006-5-28 16: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ramis 于 2006-5-28 15:12 发表
慈悲也好,怜悯也好
是否有人需要怜悯也是个问题?
认为自己过得不错的人大有人在,谁又知道在别人心中的苦难又是什么样的呢?


An interesting comment.  You might look at it differently someday.  Cheer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精华

652

帖子

2031

积分

荣誉居民

陨星最后的金色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06-5-28 16:14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喜欢罗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8 21:21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