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怎样与灾难共存

[复制链接]

1

精华

1047

帖子

3206

积分

viscount

不自由,求自在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3 1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对日本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地震,日本社会应对灾难的镇定和高效我们已经说得够多了,除了机制上的防灾之外,日本文化中的灾难基因也值得我们思考。

  让灾难意识渗入精神肌理

  作为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日本国内拥有大约200多座火山,甚至日本著名的富士山也是一座仍有爆发可能的活火山,加上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时常发生火山活动而引起的地震。除了地震以外,夏秋两季的台风,6月的梅雨,也令日本人总是需要处于警戒状态,由于地震和台风引发的海啸,更是日本时常面临的现实威胁。

  日本堪称是一个地理环境上多灾多难的国家,灾难也几乎一直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校有防灾教育,公司有防灾预案,社会有救灾培训,甚至连义工都是常任制的,大部分人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义工培训,并加入到长期的义工组织,这让初到日本的人常常有一种感觉,似乎这个国家总是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大灾难做准备。

  社会:抗灾教育无处不在

  日本地方政府有专门为居民和参观者建立的防灾教育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用各种图片、文字、影像介绍的日常防灾知识,可以进行包括地震、泥石流和消防的体验。

  在公司里,平均1年内会举办2次地震演习,届时所有的人都需要在同一时间带着统一发的安全帽从高楼开始往下走。大家聚集到一个场地,开始有人说现在是关东大地震达到了几级,需要大家如何做好逃难准备。然后有专业人员教给大家如何做最简单的抢救,告诉在地震中受伤的人如何互相帮助。再有就是每年的火灾演习。届时也是大家头戴安全帽,从所在层走到1楼,接着是穿过一个充满浓烟的屋子,在屋子里有人会教给你如何在浓烟中逃生,最后是消防人员演示如何使用灭火器。

  在日本,家里的高柜子都会安装固定装置以防止倒塌和砸伤人,书柜和衣柜一般在顶端都有将其固定在墙上的设施,并且家具在安排摆放时也会注意有没有会从高处掉下来的东西。在每一个屋子或是可以安身的地方都放一瓶水,防范未然。在超市里人们可以买到防灾套餐,里面包括压缩饼干,手套,简易厕所,装水的袋子,以及一瓶水,以备突然来的灾难。依托社会和公司建立的系统,人们可以从手机或是电脑,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安全状态通知事先设定的联系人。

  大众文化:以灾难为重要元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这之后日本产生了独有的“原爆文学”,向人们传递对这场灾难痛苦的呻吟和理性的反思。

  日本原爆文学中不仅有大量刻画这一人类空前浩劫的地狱般图景的纪实性作品,如原民喜的小说《夏之花》等,还有不少凸显心灵创伤、反思核时代人类命运的佳作,井伏鳟二的小说《黑雨》和大江健三郎的随笔《广岛札记》被称为原爆文学的“顶点之作”。

  日本与美国都盛产灾难片,但美国灾难片大多洋溢着一种乐观情绪,一般都以人类战胜了自然灾害和宇宙威胁作为结尾,拍摄《后天》和《2012》的导演艾默里奇,当年也是靠一部人类战胜外星人的《独立日》扬名立万。而日本的灾难片则将灾难作为不可抗拒的,极少有人定胜天的乐观。

  在日本灾难文化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非《日本沉没》莫属。作品虚构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日本列岛沉没,流离失所的日本人开始了历史性的流浪生活……2006年推出的《日本沉没第二部》,着重描绘日本人在“失去国土”后的命运,书籍发售一周后,重拍的《日本沉没》电影版上映。

  《东京震级8.0》是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的以虚构地震为主要情节的动画片。这种厚重写实题材的作品,在动漫产业发达的日本也并不多见,而这部作品描述的故事,与这次日本大地震非常相似。

  作为拥有任天堂和索尼等游戏业界巨头的电子游戏大国,在游戏中表达对灾难的思虑当然不足为怪,其代表作如Irem Software公司的《绝体绝命都市》。该游戏每一部作品都将主角放在发生巨大自然灾害的危机四伏的城市中,以动作冒险的形式为玩家展现了一场从危机四伏的地震大灾难中逃生的艰难旅程,并让人从游戏中获得应对灾难的常识。

  被灾难塑造的

  文化和性情

  由于灾难不断,日本人对未知世界有着深深的敬畏,以及深重的悲观主义色彩,与中国人看戏喜欢看喜剧看大团圆结局不同,日本人无论是看书还是看戏,大都喜欢看悲剧,例如百十年来热映不衰的演绎日本古代“47浪人”为主复仇的悲情剧《忠臣藏》,以及风靡一时的小说及根据小说改编的悲情剧《失乐园》。这些小说、戏剧、电影都蕴含着人生短暂世事难料,美好的东西必将付之流水的悲情意识。正因如此,日本文化中对转瞬即逝的美好有深切的感情,中国人崇尚月圆、完美、和谐,日本人则崇尚枯山水、不平衡、不对称。这一切就像日本人耳熟能详的战国英豪织田信长的诗:人生五十年/莫非熙熙攘攘/浮生幻梦。本报综合报道

  日本应对

  地震经验

  修改法律:

  保障建筑物防灾能力

  1、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该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2、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3、日本在构筑高层建筑物的基础中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日本最普通的民宅也是箱体设计,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可以整体翻滚而不损毁;在专业技术人员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基础上,政府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抗震加固。

  高科技系统:

  将损失降到最低

  1、早在2003年,日本气象厅在世界上率先开发出了一套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通报地震信息的地震速报系统。

  2、这一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时,立即检测到首先传到地表的地震波中的纵波(也叫P波,导致地面上下震动的地震波)。根据P波的波形能在瞬间完成对地震规模和震源的估测,同时还能在检测到P波后的4秒钟内将这一估测结果通报到铁路公司等单位。

  此外,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设立的监测网包括三级2000多个点。

  避难场所分散
地震发生后,受灾民众去哪里避难?如果是短时间的露天场所,就去附近的公园。日本城市公园的特点是整体数量多、单个面积小,人们可以就近紧急避难。日本城市在建设公园时,就考虑到地震时作为避难场所。避难人群必须考虑分散安置,过分集中将导致局部环境卫生条件下降,容易引发疾病。

  日本自卫队参与救援

  地震救援是日本自卫队的经常性演习项目,日本自卫队随时可以参与地震救援。据新华社电

  结语

  和中国人的乐天知命不同,在大多数日本人心目中,认为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做好了充分准备,心里才能踏实安稳。我们当然不必对不可知的灾难过于悲观和苦涩,但这种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却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11-26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