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讨论一下《波塞冬》 [打印本页]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2-24 18:46
标题: 讨论一下《波塞冬》
波塞冬

  波塞冬①坐在办公桌旁算呀算呀。掌管天下水域使他得没完没了地工作。他本能配备助手,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实际上他也有许多助手,但因为他对本职工作非常认真,所以一切帐目他都要重算一遍,因而助手们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了。

  ①希腊神话中的海神。

  不能说这种工作能让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他这样做其实仅仅是因为他承担着这些工作。是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常想另谋一份更有乐趣的差事,可在各种各样的提议里,依旧是现在的职位最合他的意。给他另做安排也太难了。总不能派他去掌管某一个海洋吧。除了计算工作在这里并非数量减少而是更加琐碎,伟大的波塞冬得到的只能是一个掌管之职。如果给他安排的职位不是掌管水界,他便会因这种安排而生气,他那神的呼吸会失去常态,他那威武不屈的胸膛会急剧地起伏。另外,他的抱怨也没被当回事。如果是一个大人物来找麻烦,无论事情多没有希望,似乎也得尽量迁就他。谁也没有想过当真要解除波塞冬的职务,既然最初他被定为海神,那就再也不得更改。

  他最生气的莫过于--这主要起因于他对职位的不满--听到别人指责他总是手执三叉戟驾车破浪而行。其实他那时正坐在大洋深处不停地算呀算,只有偶尔去找朱庇特时才中断一下这单调乏味的工作,而且归来时大都是窝着一肚子火。因此他几乎没看过所有的海洋,匆匆赶往奥林匹斯山时也只是草草看上几眼,从未真正在海洋中巡行。他常常说,他就这样等着世界毁灭,那时也许能安静片刻,等算完最后一笔帐,抢在末日来临前,他或许还能快快地来上一次小小的巡行。

大家一起说说这一篇小说的内容吧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2-26 00:51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所差距,这样的差距不仅表现在人的身上,还表现在理想和未来的身上,所以差距是无法消灭的。

但是,如果翻转过来,如果未来和理想并没有过高过大的憧憬的话,差距是否就不复存在呢?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但是卡夫卡是相信这样的一个滑稽的假设的,他相信自卑的他在死亡前会快乐一阵子,让他彻底的遗忘实际相差的距离。
作者: 子非我    时间: 2006-2-26 19:32
顶一下,典型的卡夫卡式的精致小品!
        文笔看来非常随意,却给读者的心中充满了深远的遐想与启迪。他的有些作品只有寥寥数语,甚至构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像《突然的散步》、《凭窗闲眺》等等),更像是随笔散文,或者是记录灵感的草稿,却仍能达到非凡的艺术效果,这大概是卡夫卡以其特有的加速度飞出传统文学轨道的结果,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揭发是表现主义在他身上折射出的最美光辉了。
        我认为,他的这篇《波塞东》所表现的是一种表象世界和个体内心深处的一种差别,而这种差别唯有两者彻底毁灭才有调和的可能,传统小说喜欢比较同一坐标系中的两个点,而卡的小说则喜欢比较两个坐标系中的对称点。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2-27 14:05
我认为,他的这篇《波塞东》所表现的是一种表象世界和个体内心深处的一种差别,而这种差别唯有两者彻底毁灭才有调和的可能
这里子非我兄所谈到的“可能”是不是一种宿命呢?
作者: 子非我    时间: 2006-2-27 20:27
我并不认为是宿命,这一点同kenshin兄的观点恐怕不同,当然,我目前还不大了解卡夫卡的生平和他的个别观点。其实从根本上讲,我是不同意卡夫卡的悲观观点的,虽然可以用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来诠释这种毁灭的调和,但我还是认为,我所提到的这种差距的常态是斗争,也唯有透过斗争才能超越个别的生命来看待这一差别,并且无可否认地,在这种永恒的斗争中是容许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2-27 21:23
听子非我兄的论述后,我的想法的却是有点改变。
可是说到卡夫卡的悲观观点应该不会有很大争议吧。他的大多数作品都能很清楚的表现出来的。
当然,如果子非我兄仍有疑义可以继续讨论。
作者: 子非我    时间: 2006-3-1 22:22
卡夫卡的悲观似乎是文学评论的一种共识,我个人也没有异议,但不知为何,在我真正读到他作品的时候反倒感觉他的悲观没有想象的强烈,或者说是一种变态的悲观,是以常态的眼光无从真正领会的,这也是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横在我与卡之间的一道理解的屏障了,相信今后的不断深入阅读与研究会使屏障弱化吧。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3-2 12:15
呵呵
当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理解区域的分歧
当然夜会存在矛盾和必要的争论
也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
作者: mu    时间: 2006-3-6 21:19
标题: 抛砖引玉一下吧...
波塞冬坐在办公桌旁算呀算呀。掌管天下水域使他得没完没了地工作。他本能配备助手,想要多少就有多
少,实际上他也有许多助手,但因为他对本职工作非常认真,所以一切帐目他都要重算一遍,因而助手们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了。

这段是说波塞冬有工作狂——另一方面,对其他人极其不信任,而又妄自尊大“他本能配备助手,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不能说这种工作能让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他这样做其实仅仅是因为他承担着这些工作。是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常想另谋一份更有乐趣的差事,可在各种各样的提议里,依旧是现在的职位最合他的意。给他另做安排也太难了。

世界上缺少他的位置,似乎只缺少他自己的位置,“他这样做其实仅仅是因为他承担着这些工作”,麻木地生存着。

总不能派他去掌管某一个海洋吧。除了计算工作在这里并非数量减少而是更加琐碎,伟大的波塞冬得到的只能是一个掌管之职。如果给他安排的职位不是掌管水界,他便会因这种安排而生气,他那神的呼吸会失去常态,他那威武不屈的胸膛会急剧地起伏。

不思进取,没有任何创新的欲望,但是官职却很大(也并不需要做出任何功绩——只要有个神知道有个他在一直做着工作就完全满足了)

另外,他的抱怨也没被当回事。如果是一个大人物来找麻烦,无论事情多没有希望,似乎也得尽量迁就他。谁也没有想过当真要解除波塞冬的职务,既然最初他被定为海神,那就再也不得更改。

对无法改变的现实的无奈与彷徨,随着时间推移又变成的无意识的麻木。

  他最生气的莫过于--这主要起因于他对职位的不满--听到别人指责他总是手执三叉戟驾车破浪而行。其实他那时正坐在大洋深处不停地算呀算,只有偶尔去找朱庇特时才中断一下这单调乏味的工作,而且归来时大都是窝着一肚子火。因此他几乎没看过所有的海洋,匆匆赶往奥林匹斯山时也只是草草看上几眼,从未真正在海洋中巡行。他常常说,他就这样等着世界毁灭,那时也许能安静片刻,等算完最后一笔帐,抢在末日来临前,他或许还能快快地来上一次小小的巡行。

他常常说,他就这样等着世界毁灭,那时也许能安静片刻,等算完最后一笔帐,抢在末日来临前,他或许还能快快地来上一次小小的巡行。——这句话我还得想想...实在太难了...
作者: mu    时间: 2006-3-6 22:00
p.s:换了蓝色风格后,我好象打的字数越来越多了....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3-6 22:28
呵呵
穆先生也有所研究啊
分析的不错哦
作者: 寒鸦    时间: 2006-8-9 22:08
到时再说!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8-12 09:54
...
不急不急
我们有的是时间
作者: balzac    时间: 2007-2-10 00:02
不知道楼主摘的这篇文章是哪个出版社翻译的。我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卡夫卡全集》!翻的实在太棒的,其他版本的简直没法跟它比!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2-15 17:04
这个原来也看过
也讨论过
确实不错
作者: Godot    时间: 2007-2-24 05:15
建议和《塞壬的沉默》一起讨论......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2-26 22:02
呵呵
没有问题啊
不过要麻烦Godot兄重新整理一下了...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9 17:55
标题: 呵呵!
大家想的太复杂了,这个海神不过就是卡夫卡自己,他在描述自己的写作感受给我们听。

如果不想成为作家,就没法理解作家!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9 18:15
其他就不多说了,免得大家失去高空荡秋千的乐趣。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11 01:42
如果不想成为作家,就没法理解作家!
那么所有的评论家都是作家??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11 11:32
如果光评论,不创作,不过就是靠作家吃饭的寄生虫。

这类评论家是不可能理解作家的。

不过大家要是不指望评论谋生,那么就不存在这个寄生的问题了。
作者: mu    时间: 2007-3-11 13:42
恩,这类评论家需要时刻找到奇异的角度来分析
的确只有作家才能理解作家啊,同时也只有怀着创作一样的心才能译好文学作品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12 11:43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不无道理的...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12 12:50
理解好的文学作品,只有一个角度,没有别的角度。

如果不同意,请告诉我 这篇文章从哪个角度还能完全得到阐释?
作者: mu    时间: 2007-3-12 21:05
标题: 回复 #24 奥古斯塔斯 的帖子
“完全得到阐释”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除非你承认有一个理论上绝对正确的角度,人们在尽力接近它。
但假使你有创作的经历,就明白写一部文学作品在创作时就要使它多孔,留给读者和自己新的东西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12 22:53
当然,如果你说的是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求的话,要不怎么会产生这么多种解释呢,当然是作者故意隐藏,故意遮掩,目的就是保护自己作品中的最最珍贵的东西不受侵害。(也有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的意图,要不根本这些好东西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了)

然而这些作者故意引人误入歧途的角度多半会让人觉得作品本身奇特,有些地方无法解释的。

随便,请问你怎么看 “塞壬的沉默”这篇故事的呢?(因为我最近刚好重读了一下,所以想起这个来)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13 12:49
对于 “塞壬的沉默”这篇文章,我感觉很吃惊
作者想尽力描述一种错觉,而这样的错觉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对于卡夫卡本身而言,只能说他想通过描述一种非本身意愿下反抗的莫名成功,可是结果是成功的...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13 13:12
"非本身意愿下反抗的成功?"那最后一段说饿底修斯是老狐狸怎么解释?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16 14:03
塞壬的沉默


  即使是不完善的、甚至幼稚可笑的方法也能用来救命,其证据如下:

  为了免遭塞壬①的伤害,奥德修斯②用蜡塞住双耳,并让人把自己锁在桅杆上。当然,自古以来所有的游人都能这样做,除了那些离得老远就已被塞壬迷惑住的人。但世人都知道,这样做不可能管用。塞壬的歌声可以穿透一切,被诱者的激情能打碎比锁链和桅杆更坚硬的东西。可奥德修斯没有想到这些,尽管他也许曾有所耳闻。他对那点儿蜡和那捆铁链深信不疑,为自己的小计谋洋洋得意,驾船向塞壬驶去。

  ①古希腊传说中住在海中小岛上的女妖,用歌声迷惑航海者触礁毁灭。

  ②古希腊传说中的英雄,特洛伊战争后在海上漂泊十年才回到故乡伊塔刻。

  然而塞壬还有比歌声更为可怕的武器,这就是她们的沉默。就算能够逃过她们的歌声,但绝对逃不过她们的沉默,虽然还没发生过这样的事,但却可以想象出来。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她们的那种感觉,由此而产生的藐视一切的自豪,世俗之人谁也经不住它们的诱惑。当奥德修斯驶来时,威力无比的女歌手们其实并未唱歌,可能她们认为只有沉默才能制服这个对手,也可能是看到唯独想着蜡和铁链的奥德修斯脸上洋溢的喜悦,使她们忘记了所有的歌。

  然而奥德修斯并未--权且如此表达--听见她们的沉默,他以为她们在唱歌,只是他已有防范,才没听到歌声。他起初隐约看到她们的脖子在转动,她们在深深地呼吸,眼中噙满泪水,嘴巴半张,可他却以为,这正是唱咏叹调的动作,在他四周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的咏叹调。不过这一切很快都离开了他那远眺的目光,由于他的果敢,女妖们消失了,就在他刚到她们身边时,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可她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漂亮,展肢舒腰,翩翩旋转,散开令人生畏的头发任其在风中飘舞,把她们的钩爪御在山岩上。她们不愿再诱惑人,她们只是想多看看奥德修斯那双大眼睛的反光。

  难道女妖们意识到,她们当时要被消灭掉。不过她们依然如故,只是奥德修斯逃脱了她们的诱惑。

  另外,关于此事流传下来还有一种补充说法。奥德修斯,人们这样说,是那样诡计多端,是一只狐狸,就连命运女神也看不透他的心。也许当时他--尽管人的智力无法理解这一点--的确发现了女妖的沉默,上述的假象只是被他作为盾牌用来对付女妖和众神。

(周新建 译)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16 14:04
可以说“也许当时他--尽管人的智力无法理解这一点--的确发现了女妖的沉默,上述的假象只是被他作为盾牌用来对付女妖和众神。”就是最好的解释...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16 15:26
那么塞壬和饿底修斯都无所指了?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17 14:12
不会
塞壬指的是一种流行的压制
而饿底修斯应该是理性而又无力的反抗者
对于他的“成功?”卡夫卡的态度并不赞赏吧...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18 09:49
流行的压制

不明白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18 22:12
流行指的是当时的流行
压制应该是处于非暴力下的欺诈,压迫,管制...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18 23:07
你的想法挺好的。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21 14:55
呵呵
如果连想法也不怎么样的话
我就一无是处了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22 13:22
如果按照你的理解,我再问你一句,是人类哪种本性 造成了你说的这种“流行的压制”呢?
作者: 寒鸦    时间: 2007-3-22 14:45
生活充满了催眠般的暗示,我们周围没有一丝纯洁的领土,灵魂早已被腐蚀,流行也不过是一种再现的光影信号,唤起我们亿万年前(允许我夸张)早已接受的暗示,然后释放逃避带来的反抗!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22 15:16
如果灵魂已经腐蚀,那么我们就要尽一切可能去再次濯清它。

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睹着耳头,绑着自己面对艺术家。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22 21:48
呵呵
很有诗意啊
不过
我很赞同呢
作者: 寒鸦    时间: 2007-3-22 22:37
灵魂一旦被腐蚀,我们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去正视它的,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了内心的某种分裂,甚至承受不了,受不起这份澄清!
作者: mu    时间: 2007-3-23 20:26
标题: 回复 #39 奥古斯塔斯 的帖子
第一,怎么濯清灵魂?靠艺术?
第二,如何放弃幻想?靠虚无?

最近发现大家都像苏格拉底,我也来做一次
作者: 奥古斯塔斯    时间: 2007-3-23 21:53
靠好的艺术品,更主要的是自己去做,而不是光说不练.去做实实在在有利于人,有价值的事情,自然虚无就会被填上... 当然这里只是一种见解,禁不起苏格拉底的拷问的. 不过我从不对他的对话感兴趣,而是对他这个人和事业很推崇.
作者: 寒鸦    时间: 2007-3-23 22:56
实际,大家都在努力!
苏格拉底的提问并不是这样的!
否则,我们还都是柏拉图了!而事实上,我们都不是柏拉图!
作者: mu    时间: 2007-3-24 11:25
标题: 回复 #43 奥古斯塔斯 的帖子
“有利于人,有价值的事情”也只能这么说了
这个概念尽管也很飘渺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24 14:44
第一,怎么濯清灵魂?靠艺术?
第二,如何放弃幻想?靠虚无?

呵呵
最近在研究《西方美学与艺术》
好像有关这个问题的探讨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