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纪念穆旦先生——了不起的翻译家、诗人 [打印本页]

作者: 风筝蓝    时间: 2007-4-30 15:52
标题: 纪念穆旦先生——了不起的翻译家、诗人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粱真”等。1929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并参加抗日活动。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战爆发后,随校长途跋涉,进入西南联大。1940年由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助教,同时与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王佐良等青年诗人跟随当时在联大教书的英国青年诗人燕卜逊一起,读艾略特、读奥登等近现代欧美诗歌,形成了一个被称为“昆明的现代派”的小团体。
    1942年2月,参加“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5月到9月,亲历了对日军作战及滇缅大撤退。1945年在沈阳创办《新报》,任主编。因为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穆旦、唐湜、辛迪、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袁可嘉9人共同出版诗集《九叶集》,故而得名“九叶派”。1949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2年底携夫人周与良女士一同回国。1953年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54年开始隔离审查,至1972年“五七干校”劳改结束,回到南开大学图书馆做杂务,这18年间,穆旦的诗歌创作几近停止,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了大量的英文和俄文诗歌翻译。其中包括普希金、拜伦、雪莱、济慈、布莱克、丘特切夫等多人作品,穆旦由此从一位著名的诗人转变为著名的翻译家。穆旦的译诗独具风格,被称为“使用现代的语言达到旧诗的简洁”,受到社会和读者的广泛认可。
    1975年,穆旦恢复了诗歌创作。1977年2月26日,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结束了诗人坎坷却瑰丽的一生。
    王小波在谈到穆旦先生译作时曾说“对我来说,他们的作品是比鞭子还有力量的鞭策。提醒现在的年轻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读他们译的书,是我的责任。”
    南开大学定为每年4月纪念穆旦先生。2007年度的活动为:穆旦像揭幕,研讨会,诗歌朗诵。附上照片。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6-29 12:56
查先生真是了不起,可惜生不逢时。
穆旦和金庸有关系吗?他们都是海宁人,而且都姓查。
作者: 阿多斯    时间: 2007-6-30 17:45
穆旦是金庸的表哥吧。

顶查良铮!顶!!!!
作者: inez    时间: 2007-9-30 16:37
两人是远房亲戚吧……不过相比之下金庸的境遇比穆旦好多了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7-10-3 15:23
不是表哥。是同宗兄弟。
作者: 贵宾壮壮    时间: 2007-10-24 16:23
刚从博库书城订了套《穆旦译文集》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