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isco 于 2012-2-17 22:00 编辑
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吧。对于外国文学的翻译,那真是既有质又有量的时代。有一批很牛B的翻译家。尽管中国能拿得出手的作家寥寥无几,但翻译的成就很大程度地弥补了那时代文学的养分。
最近上网络购书,发现凡是搜索一部稍有名气的外国作品,比如“鲁滨逊漂流记”,立即给你列出一长串清单,还净是些不知名的出版社,不知名的译者……突然想到,如果一个不太熟悉文学的妈妈想给孩子买读物,她该如何选择呢?她会不会为看到这么多版本而感到头痛呢?还是随便选一本封面看着顺眼的?怎样告诉她,哪些是商品,哪些是真正的文学呢?
这个粗制滥造的时代,我们已经越来越被信息的垃圾所包围而不能自拔。
说了几句题外话。其实我还是很感谢网络,我买到很多80年代的旧书,而且越来越喜欢它们。喜欢那种质朴的触感,喜欢对文字热心的追逐。对于我这个不读中国文学也不读original edition的人,那个时代的翻译文学就是真正的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