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7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起中世纪之衰的彼特拉克

[复制链接]

31

精华

2423

帖子

7724

积分

超级版主

阿卡迪亚牧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7 2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起中世纪之衰的彼特拉克

  丁陌上/文
  
    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时期出了三位文学巨人: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但丁是西方文学史上几位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而薄伽丘的作品在书店里基本上也属于常备书目。彼特拉克则名头要稍微黯淡一点,他的作品人们记得的好像就只有一部《歌集》,他的主要功绩好像就是创造了十四行诗,而且公认不如后来的莎士比亚成就大。
  
    其实,但丁主要还是个中世纪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文艺复兴的精神毕竟还有距离;薄伽丘虽然是典型的文艺复兴人物,但他不是领军人物。在这三人中,只有彼特拉克才得风气之先,以自身的榜样作用扭转枢机转移风气,宣告了新时代的来临(Gibbon:the eloquent Petrarch, by his lessons and his example, may justly be applauded as the first harbinger of day)。而薄伽丘则是他的追随者,很多时候得靠彼特拉克来推动。比如,他读到彼特拉克的作品后一度曾打算将《十日谈》等青年时的作品付之一炬,多亏彼特拉克把他拦住了。
  
  人世间
    彼特拉克生于流亡途中(他父亲和但丁是在同一天被同一个人放逐的),早年生活于阿维尼翁等地。对于自己的出身他不无自豪,用《致后人书》中的说法是既不显赫,也不卑微,而是像恺撒那样出身于一个古老的家族。
  
    彼特拉克是好古之人,并不喜欢自己的时代。他说过,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些亲爱之人,他情愿置身于其它时代。人生经验和书本阅读告诉他同一个道理:青春和欢乐都是一场空。他讨厌金钱,讨厌豪宴,但喜欢与朋友欢聚,尤其喜欢朋友的不约而至。
  
    中年成名后,彼特拉克回到意大利,不停的在各城邦之间游历。在与王公的交往中,他不卑不亢,看起来他们更像是客人,而自己是主人。他热爱自由,不愿与不合意的君王交往,并自豪的说他也在选择他们,正如东汉马援所言“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
  
    彼特拉克一生最佩服两位前辈,奥古斯丁是一位,西塞罗是另一位。《我心中的隐秘》虚构了作者与奥古斯丁的对话,作者向这位圣者袒露了心中的隐秘,即对劳拉之爱和功名之心。彼特拉克热爱古典著作,又终身携带《忏悔录》;景仰奥古斯丁,又摆脱不了世俗的关怀,这正是他一生中克服不了的矛盾。
  
    中世纪压制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为登山而登山成了应受谴责的事情。攀登阿维尼翁附近的文图克斯山峰是彼特拉克多年以来的心愿。1336年的一天,他终于克制不住内心的渴望,李维著作中描写马其顿国王腓力登山的段落帮助他下了决心。他和弟弟于拂晓前出发,历经艰辛后终于登上了山顶。看着脚下片片的浮云,他心中的感动难以形容,只是打开了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翻到的一段正是批评人们追求大自然的景色却忘掉了自我。奥古斯丁的教训在耳畔萦绕,劳拉的笑容在眼前坎浮现,陪自己一起登山的弟弟,则守候在身边,“似乎窥破了我一生守护的秘密”。
  
  古典书
    彼特拉克年轻时的兴趣主要在于哲学和诗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渐渐抛弃了后者,在古典文献中发现了以前轻视的“甜蜜”,并沉醉其中,那些诗歌这时不过是怡情的小技罢了。
  
    彼特拉克在拉丁文上的造诣很深,可是他不懂希腊文。他曾经向一位希腊朋友学习希腊语,可是朋友很快就返回家乡。彼特拉克50岁时,一位拜占廷的朋友送给他一部荷马史诗的抄本,他感慨于自己看不懂原文,无法“走进那光明的天地”,不过就是看着这部书的样子也令人高兴。他以晚年仍学习希腊文的伽图为榜样,仍然没有泄气。后来还是薄伽丘学会了希腊语,译出了荷马史诗的散文本,实现了自己这位好朋友的愿望。
  
    布克哈特指出,彼特拉克是古代文化的活代表,他模仿各种体裁的拉丁诗歌,力求用他卷帙浩繁的历史和哲学著作来介绍古人的作品,而不是去代替它们。彼特拉克指责前人没有保护好希腊、罗马的著作,任由它们散佚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自己非但没有东西可以流传后世,还剥夺了后人继承古代遗产的机会。”
  
    文艺复兴一大风气是对古典著作的发掘和传习。在这方面,但丁是无预其间的。他重视的经典,基本上不出中世纪的一般套路。一些湮灭无闻的经典,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也无缘得见。甚至有人说,他大概只读过《伦理学》一种。而彼特拉克则是一个古典文化的热爱者,一位古典学者,一生致力于整理和发掘古人著作。他在各地漫游,努力搜寻古代的典籍。在维罗纳大教堂图书馆,他发现了瓦罗的《论农业》、李维的《罗马史》以及西塞罗信札十六卷。西塞罗信札的发现是人文主义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此前它们根本不为人们所知,从此一个新的西塞罗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彼特拉克十分兴奋,当年就写下了《致西塞罗书》,向古人遥祭一瓣心香,以后又陆续写成了给塞内卡、李维、瓦罗、贺拉斯、维吉尔、荷马、昆体良和波里奥等人的书信,日后成为了自己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致后人书》指向未来,《致先贤书》则指向过去。《致西塞罗书》通篇都是在表达对于偶像人格污点的遗憾。彼特拉克把西塞罗比作黑夜中的漫游者,他手中的火炬点燃了其他人的道路,但是自己却倒下了。他爱西塞罗胜于爱自身,他说西塞罗更适合于做一名哲学家,在乡村中慢慢的变老,静静的思考生命的永恒,远离罗马的权杖,不再有喀提林的阴谋和对凯旋式的幻想——这仿佛就是彼特拉克对自己的评论!
  
  身后名
    彼特拉克在活着的时候,已经是声誉远播。三十七岁时,他在同一天收到了罗马元老院和巴黎大学的邀请,要授予他“桂冠诗人”的称号。最后,他就在罗马接受了这个已经中断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称号,达到了当时一个文人所能享受的最高声誉。五十岁时他访问故乡阿利佐,朋友把他带到他出生的那所房子里,告诉他那个城市如何禁止对房屋内原来的样子作任何变动。死后,他的墓地更成为圣地,每年前往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彼特拉克在后世的主要形象是一个诗人,而且后人看重的是他的意大利文作品。在十四行诗的发展史上,他创造了意大利体,有筚路蓝缕之功,后世只有莎士比亚可与之交相辉映。而他继承法国“温柔的新体”的传统,创作的一组以女友劳拉为主题的诗篇,则又和但丁前后呼应。有了这些诗作,他也就“千秋万岁名不寂寞矣”。
  
    可是彼特拉克自己更重视他的拉丁文著作,比如他花了很大精力写作《阿非利加》,希望以此确立后世的名声。《阿非利加》几度缀笔,最后也没有完成。到了晚年,彼特拉克对它已经十分厌恶,甚至不愿提及。布克哈特说道:“彼特拉克自己相信并且希望他的拉丁文作品能在他同时代人和后代人中间给他带来声誉,但很少想到他的意大利文诗篇;如他所常告诉我们的,他宁愿毁掉这些诗篇,如果这样做能够把它们从人们的记忆中抹掉的话。”
  
    拉丁文学在西塞罗身上达到了高峰,帝国时代开始走下坡路,蛮族的蹂躏则是对拉丁文化的致命一击。蛮族退出后,方言渐露头角。但丁已经昭示了意大利文学的可能性,彼特拉克早期的作品对于意大利方言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彼特拉克的时代正是西方文学古今转换的要紧关头,而他仍然选择了留在古代。在给薄伽丘的信中,彼特拉克承认拉丁文学珠玉在前,后人难以逾越,倒是意大利方言大有用武之余地,但是他厌恶这个时代的虚荣浮躁,不愿让庸人对自己的作品评头论足,情愿埋首旧籍,为古人作嫁衣。
  
    布鲁尼(Leonardo Bruni)在《彼特拉克传》中说,拉丁文学两大巨人维吉尔能诗不能文,西塞罗能文不能诗,自古无人能兼得,而彼特拉克在两方面都有精湛的造诣。但丁死的时候,彼特拉克十七岁,彼特拉克死的时候,薄伽丘还比他年轻九岁。缪斯的慧命就这么绳绳相续。
  
  附记:
  (一)彼特拉克生于1304年,2004年是他诞辰七百周年。这七百年来,世界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二)本篇如此命名,当然是有意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相关联。彼特拉克与韩愈都是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大人物。不过,彼特拉克面临的文化转折更为剧烈。如果谁说我们今天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大家肯定认为是不可能。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要复兴拉丁文明,其难度可与此相提并论,而要复兴希腊文明,则势比登天还难。我们今天还保存有古代的典籍,有专业的学术队伍,一般人还多多少少能看点古文,中世纪的西方这些条件都没有。我们不妨假设在某一时代,中国遭受了一场浩劫,古籍大多散佚,人们已经不能读懂古文,只能靠《上下五千年》来了解古代文化,后来从日本取回了《诗经》等古籍,还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比喻大概能说明一些问题。其实日耳曼人和希腊人、罗马人根本是不同的民族,他们从来就没有过读过荷马,又谈何复兴?
Sweet Thames, run softly, till I end my song.

1

精华

1047

帖子

3206

积分

viscount

不自由,求自在

Rank: 7Rank: 7Rank: 7

14#
发表于 2007-3-25 09:57 | 只看该作者
彼特拉克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 是“文艺复兴”的一个代表人物,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用人的眼光、世俗的眼光、现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社会。彼特拉克,人们称他为“人文主义之父”。

弗兰齐斯科 ·彼特拉克(1304-1374)生于佛罗伦萨。他父亲是当地一个公证人,和但丁同时被流放。彼特拉克本人早年旅居普罗旺斯多年,曾漫游法国、弗兰德斯和莱茵河流域。他喜欢搜集希腊、罗马古籍抄本,研读罗马著名作家的著作,说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典学问的“两只眼睛”。一三七四年罗马市民群众起义,反对贵族的暴虐统治,彼特拉克写信给起义首领科拉·底·里恩佐表示支持。彼特拉克的著作大部分是用拉丁文写的,如他的叙事诗《阿非利加》(1342)。诗中颂扬了古罗马西皮奥击败汉尼拔的英雄事迹,他希望这部作品能使他“永垂不朽”。但他最优秀的作品是用意大利文写的抒情诗集《歌集》。

《歌集》主要歌咏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也包括少量政治抒情诗,诗中赞颂祖国,号召和平与统一,揭露教会的腐化。《歌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热爱生活和自然,渴望人间的幸福,追求爱情和荣誉,但不能和宗教传统及禁欲主义思想决裂;有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而又脱离人民,轻视群众。这些矛盾正是从中古过渡到新时代的人文主义者的矛盾。他的抒情诗继承普罗旺斯和“温柔的新体”诗派的传统,克服了抽象性和隐晦的寓意,表现了新的人文主义精神,使爱情诗接接近生活。诗人在劳拉身上寄托他关于美和精神品质的理想,同时也对她的形体之美一再加以歌颂。彼特拉克对于自然之美也很敏感,有些诗把歌颂劳拉和描绘自然结合起来,《清、凉、甜蜜的水》这首诗就是显著的例子。彼特拉克善于叙述内心的变化和抒写爱情的经验,超过以前的诗人。这些诗都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念。他的《歌集》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开创了道路。《歌集》中占大部分的十四行诗达到艺术上的完美,成为欧洲诗歌中一个重要诗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2

帖子

36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13#
发表于 2006-10-30 22:50 | 只看该作者

摟主推薦的文章很一般!

彼德拉克的偉大在於他發現了實際時間的存在!打破了中世紀的時間的禁錮,中世紀的時間本質上被當成人生不值得過的明證。用天國裏時間可無限延長的觀念來對照世俗生活產生萬物無償的觀念。在中世紀,人只是由上帝來分配好角色的演員。時間是被規定好的。中世紀害怕時間的變化,時間意識淡薄。彼德拉克創造了文藝復興這個詞。他把西方歷史劃分為古代,中世紀 現代。可以說他有是文藝復興第一人以及現代第一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574

帖子

1732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12#
发表于 2006-6-18 00:56 | 只看该作者
据说是哥特人和阿兰人父母的孩子
人生不如小说,小说不如戏剧,戏剧不如诗,诗不如十四行诗,十四行诗不如午夜恍惚的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226

帖子

688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11#
发表于 2006-6-17 14:12 | 只看该作者
身材矮小的马克西明是罗马的骄傲啊,他不是色雷斯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574

帖子

1732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10#
发表于 2006-6-15 00:5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单纯以血统而论戴克里先也不算罗马人,马克西明是哥特人更不用说了
人生不如小说,小说不如戏剧,戏剧不如诗,诗不如十四行诗,十四行诗不如午夜恍惚的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226

帖子

688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9#
发表于 2006-6-13 19:43 | 只看该作者
奥利维埃先生真是沉郁顿挫,罗马人是罗马公民的总和,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574

帖子

1732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06-6-6 00:07 | 只看该作者
罗马人不只是民族概念,而是罗马公民的总和,如果就政治权利而论那么罗马人几乎只是指罗马城和周遍的人,无论是选执政官还是选皇帝都轮不到行省人说话,即使是意大利的人也没什么特别的权利,但是如果就广义而论那么凡是有罗马公民权的人都是罗马人,从这个意义上罗马皇帝即使换成蛮族来作他还是罗马皇帝,从马克西明以后蛮族皇帝就层出不穷
所谓罗马的衰落我觉得未必是罗马真的衰落了,只不过罗马人在征服了整个地中海世界之后它的角色变了,它不再是世界的掠夺者而是世界的保卫者了,于是罗马人背上了一个它们的复杂的但是在政治上又过分保守的制度所无法承担的负担,保卫帝国的任务光靠合格的罗马人是负担不了的,所以需要让更多的人成为帝国基础也就是罗马公民,使他们成为帝国力量之源,但是帝国又无法把他们完全培养成符合标准的罗马人,于是罗马人悬在半空中的伟大文明就不得不下降以适合帝国的真正基础,罗马帝国在3世纪和4世纪里蛮族化了,这不仅因为罗马帝国里有了越来越多的蛮族更以为那些原本被排斥在罗马国家之外的行省里的省民半开化的野蛮人和未开化的野蛮人和旧有的有教养罗马公民一起分担了帝国的责任,并第一次被古典作家们注意到了,舞台变大了所以演员们就被突显出来了,于是帝国仿佛一夜之间野蛮化了.
罗马人的文明和希腊化世界的文明作为庄园主和商人的文明是地中海世界的寄生虫,因为他们的强大,他们能够征服世界,但是他们的强大不足以保卫这个世界,而作为寄生虫,作为统治者他们能够保持自己内部的高素质和文明的前进,但是他们不能教化它们的帝国,不能使整个世界都进步到他们的地步,所以他们只能转过头去适应野蛮人,回到普遍的水平上去,所以中世纪的历史是整个罗马帝国的进步却是罗马城的衰退,而话语权在罗马城里人和希腊化城市的人手里,所以人们觉得它是一场严重的悲剧,实际上罗马帝国在晚期的悲惨状态中得到了蛮族的补充,并最终走上了日尔曼-罗马帝国的道路
在歪曲爱伦坡原意的基础上引用他一句话就是我们醒着也进步睡着也进步,但人类的确不会在一个几百年长的阶段里始终倒退黑暗和悲惨的,在黑暗时期里罗马帝国西部找到适合耕作他们土地的耕作法,创造了罗马人在耕耘地中海世界时不需要的新农具,并在高卢-日尔曼为未来的日尔曼罗马帝国打下了基础,并最终在一切悲剧苦难和外来侵略都停止的时候迎来了12世纪的复兴,伟大的中世纪使欧洲走上一条和全世界都不同的道路,并进而沿着这条道路解放全人类
人生不如小说,小说不如戏剧,戏剧不如诗,诗不如十四行诗,十四行诗不如午夜恍惚的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090

帖子

6270

积分

duke

水仙

Rank: 10Rank: 10

7#
发表于 2006-6-5 11:00 | 只看该作者
罗马的灭亡未必是一件坏事情。感觉罗马的灭亡有点类似于恐龙的灭绝,正是恐龙的灭绝成就了人类,也正是罗马的灭亡成就了现代的欧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394

帖子

1192

积分

baron

奥尔施泰特公爵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06-6-5 1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奥利维埃 于 2006-6-5 09:19 发表
彼德拉克自己就不这么看,而且实际上之所以觉得罗马人已经消失了还是因为在公元后那四个世纪里罗马人已经蛮族化了


杂交了,其实起源还是罗马人自己内部的堕落腐化。罗马之败,败在自己手中,但即使是堕落腐化的罗马也不是那么轻松被征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11-23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