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766|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没有喜欢斯汤达的《红与黑》的?

[复制链接]

0

精华

71

帖子

213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16 1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很喜欢的。
  当然,或许是没有理解的很深刻:没有在一些关于此书的简介中所说的那样,看到什么波旁复辟时期什么黑暗,也没看到什么小资产阶级什么野心,而是,或许只是看到一些于连和德·雷纳尔太太,玛蒂尔德间的关系。当然,确是也有些当时社会束缚人的心灵与自由的什么东西了。
  不过或许还是要说是在把它当作一部爱情小说来读的。

0

精华

11

帖子

38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62#
发表于 2010-9-21 22:0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中反应的是当时社会的年轻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下层人士的无力与挣扎,以及难以进入上层的彷徨与愤懑
只能说于连确实是一个有手段的人,但是可惜不懂得和当权人士去改善关系
最近看过一篇关于荣禄的文章,里面就曾经提到关于其对康有为的评价
只是一个狂妄的文人,不足与成事。
这两人之间有一定共通点,就是都是需要当权人士的帮助,但同时又一直在蔑视着当权者
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参与政事,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可惜的是,思想的进入总是先于行动,因而改革即是流血,流的一定有战士的血,但是思想者的血流的真的是很可惜。思想才能驾驭行动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1

帖子

38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61#
发表于 2010-9-19 13:31 | 只看该作者
我看的那个版本,主角名翻译为朱利安……不是于连
高中看了《玛格丽特的秘密》才取它来看的,大呼过瘾啊
过去那么久,很多都淡忘了,只记得当时读这本书,思维相当活跃
心灰建此筑,情冷独还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5

帖子

85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60#
发表于 2010-8-26 20:46 | 只看该作者
初三读的。。那时候没感觉
男人的胸怀都是被冤枉和委屈撑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2

帖子

71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59#
发表于 2010-8-9 11:54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楼主们普遍使用用两种分析方法。一个是根据当时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点已经有楼主谈的很好了。《红与黑》反映了当时自由思想和复辟王朝之间的张力关系。
      另一方面有从小说的文本出发,从人物性格中解析人物性格的双面属性。这一点有楼主谈,但也有对主人公有误解之处。
      我想谈一下男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借此也宣传一下文本分析的优势。在于连身上凝聚了善与恶,独立与依附,纯真与阴险,权力与自由的双重性格,他是魔鬼和天使的双重化身。在爱情方面,他对于贵族太太即有对其美貌、高贵、纯真的爱,有包含占有和利用的恨。在事业方面,他既有对特权的仰仗和攀附,又认为体制是迂腐的,对权力充满了鄙视。
      在实际利益的诱惑下,他放弃了天使的一面,选择依附、顺从于权力集团,而最终在平步青云之际东窗事发,身败名裂,导致他的精神彻底的崩溃。于连是双重性格的,但他最终选择了魔鬼的一面,而结局则是以魔制魔。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各有所长,我本人最喜欢于连这个主人公。最喜欢他和贵族太太的爱情追逐的情节,此情节将于连性格中的双重因素展示的淋漓尽致。
      读国外的小说对中国读者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跨越文化语境和历史语境的两重障碍。需要潜心学习,再次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7

帖子

26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58#
发表于 2010-5-23 11:5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他很聪明,但是当时的环境和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我觉得看待一部小说中的任务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的背 ...
ayueking 发表于 2007-1-5 19:49



    他的 可爱之处也恰恰是他最终失败的致命之处:每次开始的时候他都是想利用别人的感情,可最后他却总是动了真情!
月洞桥牵两岸近,芦苇笛奏碧水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5

帖子

15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57#
发表于 2009-11-21 23:21 | 只看该作者
那像是一面镜子,映下现实和人心的丑陋
却叫我去追求理想和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18

帖子

35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56#
发表于 2009-11-21 14:55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作品
倘若人不是诗人,猜谜者,偶然的拯救者,我如何能忍受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8

帖子

29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55#
发表于 2009-11-18 09:38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这是一部广受瞩目的著作,许多人都谈到了它。前面几个朋友都说初中时候读了,其实我现在觉得,年轻的时候读一点名著用处甚微,文学作品和其他的艺术品是一样的,能否欣赏取决于欣赏者的目光,而这点目光源自欣赏 ...
独孤幻城 发表于 2009-5-25 11:46


嗯,说的非常在理~不同时期看同一本书,感受也会不一样~多书要多读几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2

帖子

36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54#
发表于 2009-11-15 20:25 | 只看该作者
于连的出现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同时也代表了社会的腐败  就像某位小说中的人物所说(看过此书的人都应该知道那是谁):如果让他这种人夺得了政权,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们这些贵族送上断头台!

就是基于这种社会思想才会出现于连的悲剧,当然本人也毫不避讳,于连的行事作风确实令人感到难以接受,不过也是一种社会风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5-13 00:05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