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3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体裁与时代

[复制链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9 0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方正典》p15页布鲁姆引用了弗勒的一段话:“我们必须容忍如下事实:问题从来就不会均衡地,更不用说全面地,出现在一个时代里。每一个时代只有一小部分体裁会得到读者和批评家的热烈回应,而能为作家所用的体裁就更少了:除了最伟大、最杰出或最神秘的作家,短暂的经典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每一时代都会从体裁库中删掉一部分。或许可以说,所有时代里都存在所有体裁,他们隐约地体现于各种离奇怪诞的特例中......但活跃的文学体裁总是少数,并遭受各种程度的增删。一些批评家禁不住按流体力学的模式来思考体裁的谱系,似乎体裁总量是不变的,只是需要重新分配。”
       我想这段话可以和我们国家王国维先生以一句话相印证: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焦循有一段类似的话:汉之赋为周秦所无,故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为四百年作者,而东方朔、刘向、王逸之骚仍未脱周楚之科臼矣。其魏晋以后之赋则汉赋之余气游魂也。……有明二百七十年,镂心刻骨于八股,如胡思泉、归熙父、金正希、章大力数十家,洵可继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立一门户。而李、何、王、李之流乃沾沾于诗,自命复古,殊可不必者矣。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舍其所胜,以就其所不胜,皆寄人篱下者耳。余尝欲自楚骚以下至明八股,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则专其词,元则专其曲,明专录其八股。一代还其一代之所胜。”
      记得前一阵子中国古代文学阁有一个帖子,是牧发的,内容关于骈文这种体裁的复兴问题。今天读到弗勒的这一段话,首先想到了这个帖子,然后想到了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的标举文体的复兴。布鲁牧引用这一段话的用意是意指经典的构成,我当然有自己的理解。本文可能和《西方正典》关系不大。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但一代不仅有一种文学。我想我们常常是被王国维的这句话遮蔽了。然而事实上,每一个时代又的确只有一种或者几种文体专擅。这种观点让我们产生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方面,认为一代只有一种文体,而忽视了实际上纷繁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认识不到一旦时代过了,那种文体的黄金期也就意味着已然过去,强行招魂,只能适得其反。一旦一种文体的黄金期过去,后世便怀着一种仰之弥高的态度,不忍其没落,前后七子、今者复兴昆曲论者皆是如此。我倒是十分赞成焦循的观点,过去的就过去了,我们就择其至深至微者,流传于后。后世模仿却未尝不可,保存这种文体于后世,但不必强求再度复兴。
       深夜为文,自觉思路凌乱,就此打住,还望诸君多加指正。

[ 本帖最后由 chinesepoet 于 2006-8-19 01:36 AM 编辑 ]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3

精华

2202

帖子

6661

积分

duke

风起云涌

Rank: 10Rank: 10

7#
发表于 2007-6-8 08:4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今天发现的最有价值的一张贴子(对我来说)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我想...小文,小诗会成为宠儿吧......(小猜测而已 )
游走边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5

帖子

15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6#
发表于 2006-10-13 17:19 | 只看该作者
或许,对于现在仍热爱古典文学并认为当下古典文学只剩遗骸的读者
我会推荐去阅读王仁杰的  三畏斋剧稿

他被认为是福建最后一位古典诗人,也许,也是中国戏曲中最后一位
但,他的作品是今天在戏曲舞台上(包括仅文本而言)最有生命力的
比如 董生与李氏
真是天才之作,无时代无地域无意识形态无陈腐之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15:36 | 只看该作者
是呀,哪怕骈文已经过时,你若是对之喜爱异常,不妨潜心创作,说不定又能再创辉煌呢?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4#
发表于 2006-8-20 1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inesepoet 于 2006-8-19 11:19 PM 发表
“强行招魂”我也觉得不必,只是想要认识到当代的“黄金文体”又何其难!
不必强求什么黄金文体,文学本是由内心深处产生的强烈冲动,选择合适自己的,走下去,发扬自己的个性,就是好的。

哈哈,又回到老路上来了。 其实文学创作这个东西本来就属于个人,共性固然是有,还是要看作家自己的修养如何。“黄金文体”是对于特定的时代中特定的群体来说的,本来就不是强求某个人的事啊。抛弃包袱,这才叫“不用典”,也许会写得更自由一些。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3#
 楼主| 发表于 2006-8-19 23:19 | 只看该作者
“强行招魂”我也觉得不必,只是想要认识到当代的“黄金文体”又何其难!
不必强求什么黄金文体,文学本是由内心深处产生的强烈冲动,选择合适自己的,走下去,发扬自己的个性,就是好的。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2#
发表于 2006-8-19 19:01 | 只看该作者
文学体裁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否可以说是一种思维超越局限性的体现?从压韵的诗歌到无韵的散文,戏剧,从短小的词曲到体系庞大的小说,人们越来越偏重于文学的逻辑化,可能与科学尤其是数学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强行招魂”我也觉得不必,只是想要认识到当代的“黄金文体”又何其难!
提到昆曲改编,真让人苦笑不得。发扬文化也应该有严谨的态度。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1 04:24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