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新诗的晦涩

[复制链接]

5

精华

633

帖子

2046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0 1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贺子杨:请问您俩位对近年来的新诗有什么看法?在你们回答之前,容 我先提一提自己的观点,看看与二位脑中想的相符合吗?新诗对我的理解说来,确实很有困难,我不能说仅有一点困难,因为十首新诗里,我读不明白的就有八首,其余两首甚至还不完全明白。所以我是想说,新诗晦涩难懂,不知两位是否有同感?

老黄  :你所谓的晦涩其实是新诗的一种手法,比如说十九世纪流行浪漫主义,作家们便使用浪漫手法。晦涩则是现代主义,虚无主义所必须使用的手法。客观的说一句,晦涩作为诗的表现方式,虽陷理解于困难,却也是一条新鲜的通“美”之路,要是你能品出它的味道来。(掌声)

SG   :比起唐诗,徐志摩的诗,目下的诗当然难理解多了。像老黄先生所说的,这是一种转变的表现,以至于读者也得转变自己的审美角度,才有可能读懂现代新诗。(掌声)你读唐诗,感受到强烈的抒情性,你认为这就是好诗的标准。后来你读了现代诗,找不到你读李白,杜甫时的愉悦,你便认为现代诗不值一提。其实不然,读现代诗也会读出嫩叶味来,关键在于你的审美角度。

贺子杨:你这样说,也表明了作家应该为自己而写,若读者要明白作家写什么,就得用作家的思维去想吧。现在,我有问题出来了。诗人们的转变是因为什么呢?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我们可以看到所写的文字大致都看得明白,而为何临了二十世纪,便笔调大转,以晦涩虚无撑旗于文坛呢?在这里,我想提出个也许会令写现代诗的诗人们感到尴尬的问题:是否清晰的文字已被先辈作家发挥完了,从而要转进难解的写作,以掩超越不了,突破不了之前文字巅峰的丑呢?

SG   :你也许说中了现代当代作家诗人们的窘境。

老黄 :不过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整条船呀。我的阅读经验告诉我,有些现代诗诗人写的诗非但不难理解,且颇清晰,余光中便是最好的例子。

贺子杨:哦,我从不乐意将余光中置于晦涩派,他是整个的,自觉的,你很难加什么主义框框给他吧?

SG   :确实如此,就像你不能说普希金只是俄国的浪漫派诗人,余光中于台湾、于中国都扮演着不只诗人或散文家的角色而已。他们为自己的祖国付出太多,用什么形容词或名词家在他们身上都会似乎嫌不足的。这就是伟大的象征。

贺子杨:话说回来,我记得傅承得曾经说过写作就是与读者沟通,换言之,你笔下的文字就是给读者传达信息,读者是否明白,就在于你表达的能力。显然,我们的诗人们表达能力不容置疑,只是他们的表达能力越高,读者就越跟不上,成了“望文兴叹”。到最后,某说沟通,就连读的兴趣都淡逝了。做不出雅俗共赏的文章,其实是有碍文学普及化的。大家尽可想象,文学将会演变成一种仅有高尚人才明白的玩意儿。这样下去,文学会式微,绝不危言耸听。

老黄  :不能这么说,我还是认为你想象的太严重了,事实是所有创作者都竭力创造一个文学盛世或怀有如此的梦。你也是执笔的人,应该相当了解这种心态。既然如此,文学又怎会垮掉呢?(掌声)不过,文学越来越专业、越囚牢化,确是不争之事。我在此举一例,梁实秋的文章,平民百姓都看得下去,换作较“潮”的钟怡雯吧,也许他们便搔头了,就是文学迷也不一定见得很懂读现代散文,现代诗呢。创作者需要认清此问题。当然,我绝不是劝大家回归到冰心时代,梁实秋时代的创作手法上,不进取即可耻呀。你能用新的手法、新的技巧、新的语言,词汇写出另一个梁文高峰、鲁文高峰,自然是最好了。

贺子杨:我个人认为,如果硬要去学习现代的技巧和手法而仍学不来,倒不如模仿梁实秋,甚至更早的古典作家,至少在文字上我们让读者能理解,没那么前卫,不会吓走读者。我的意思是,与其描绘非驴非马的新动物,不如就专注于画只旧时的马或驴吧。马驴有那么多姿态,先辈们的笔画不完也不出奇吧? 我们要做的就是画未画完的部分。

SG    :你的建议不错,毕竟不为而为之,必然不是好文章。如果所有作家同你这般想,便不会有那么多不堪入目的文章了。套你的说法,一只画虫的笔拿去画龙,简直是恶作剧,所谓画虎不像反类犬。

贺子杨:很感谢你对我观点的支持,许多论者把我这种想法说为退步或保守。我对现代新诗的模糊和难以理解,有时真感到沮丧甚至激愤。所以宁愿读雪莱或李白,也不读北岛或海子,思想上遂也有了回归的倾向。无论现代这块土地,多么等待开拓耕耘吧,我都不甚感兴趣在此当个诗的菜夫或散文的种麦者。

SG   :能不能具体谈一谈你的诗观呢?还有你所说新诗的模糊是怎么个模糊法?

贺子杨:我这里有一篇冼文光的诗叫《AND WARHO》。我念给大家听听:
   影子交织汗水陈述
   
   那些姣好的面孔
   自画框逃出火坑

   爱神的抒情曲,枪下
   那些白色男孩演出
  “告诉我该怎么做?”

  奢华武断的独行者
  推动他们自己的齿轮
  我的爱人于此你别提及

  过去的爱情,对这城市
  MAO,MARILYN MONROE

  经已失去原色

试问大家能明白吗?呵……这样的诗难道不算模糊吗?

老黄  :好像用了典故,不过我完全看不明白,就像李商隐的其中一首《碧城》,完全解不开,梁启超解也解不开。

SG    :他的用字挺有问题。我现在能明白你对新诗失去兴趣的缘故了。换作任何人,多看了类似的作品,也会厌弃新诗的。

贺子杨:一首诗不能在文字上给读者以喜悦,内容也就贬值了。“影子交织汗水陈述”,你能说这用字鲜活、漂亮、清新吗?我不懂这首诗写些什么,也许他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很惊喜,但诗应该表里如一,表就是文字,里则为内容,文字不美了,就难引起读者有追究内容之美的心了。你给我一本武林秘笈我而我看不懂,那么这本能练就盖世武功的书就无用处了。若连这一点都意识不到,我只能说该作者还自囚于愚昧中。不仅是冼先生,尚有许多人都是如此,我感到十分失望。试看看余光中的诗,何曾晦涩(即便有,也很少),何曾不明不白,不清不楚,而何以他又能成为诗坛祭酒,中国大诗豪呢?再看看晦涩见称的诗人,有谁成就攀得上他。这里的对比已很明显显示晦涩派、虚无派的芸芸诗家抵不过持一支淡如茶水清如泉之彩笔的余光中了。大家却仍坚持己见,用外星文写诗给地球人看。对诗是一大污蔑,对读者更是一种攻击,攻击他们的眼睛与身心。

老黄   :奥登写的诗也是难读的,但他也成了大诗人。晦涩自有它的境界。我相信你是个很亲切的作家,所以处处为读者着想,你更是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所以也处处为文学着想,希望不要使文学越染越污。但如果你想改变现状,你得交出成绩来呀。余光中之所以能影响许多年轻人写清晰明白的诗,是因为他“诗绩”浩瀚而出色啊。你想大家都写些地球人的诗,就该交出有说服力的,明明白白的杰作供人习演啊。不该在此发牢骚吧?

SG    :确实如此,论战只是纸上谈兵,丢出个炸弹来才真叫实力。你想为诗坛环保,不能只作呼吁,更该亲力亲为。

贺子杨:我当竭尽所能为诗注入一股新力量,也希望大家“弃暗投明”,别写看不见而写看得到的诗吧。这样,我们的诗坛才能不颓不废。最后,我请老黄先生与SG学者为我们今天的谈话下结语。谢谢。

SG    :贺子杨先生的问题,该不会只有他一个人遇到。相信许多许多想学习写诗的年轻人都会因为新诗的晦涩而避开。其实晦涩有时不仅是难以理解的另一种说法,它也代表着深度。只是这深度,对于目下的年轻人都有一点挑战心智的意味,而我认为这样是会影响年轻诗人的成熟之路,甚至会导致半途改弦的。所以我大致赞同贺先生的观点,即写明白清晰的诗,但我不否认晦涩对于新诗的正面作用,也不过于偏向贺先生,认为晦涩是一种文学的污染。我的结论到此为止,谢谢。

老黄   :子杨在谈话时有他较主观的一面,所以难免失之于不公正。不过他提出来的观点不失为有道理的观点。现代主义可以说是表现二十世纪人类们的灵魂空虚, 思绪紧张而陷入一种难懂的境地。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在二十世纪里爆富起来,一切生计的问题解决以后,多出的时间却使人胡思乱想,进而掉入“活着都不知为了什么”的疑惑之圈,令自杀率猛增。于是,虚无等之类的主义诞生了,有关的思想也就被表现在诗上,对生命的怀疑,对灵魂的孤苦,一一都以晦涩的形式、语言付诸笔端下。此类文艺新法随交流也漫进了中国、台湾,乃至各个国家。于是,强说愁,孤绝感的思路便不断在诗中出现。可以说,诗以晦涩为笔调是为了与人类难懂的心绪叠合在一起,以作到交融的境界。二十世纪就是晦涩的世纪,许多史学家都这样说,毕竟太复杂太难说清了。但现在已经踏入二十一世纪,晦涩时代也该早已过去。表现二十世纪的晦涩与虚无,用来表现在资讯爆炸、科技网络普遍、就快成为地球村的今天实在不适合了。诗人们,作家们得看清这一点。借回归以发挥新古典主义也许是一条出路,融合各个时代的手法表现也是一个出路,但问题在于你有没有足够的才情去驾驭这些手法。今天是以新诗为题而谈的,大部分的话题围绕在晦涩上,可见晦涩还缠得新诗很紧。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新兴的主义会取晦涩而代之,届时我们又将迎向一个诗的新世纪。

——泰比斯整理于9.12.09晚
谦卑。

0

精华

225

帖子

1085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2#
发表于 2009-12-10 15:0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要做的就是画未画完的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2202

帖子

6661

积分

duke

风起云涌

Rank: 10Rank: 10

3#
发表于 2009-12-10 21:45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上,泰比斯比一年之前变强大了不少。
游走边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精华

633

帖子

2046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4#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54 | 只看该作者
也许只是班门弄斧的工夫更上一层楼了呢?
不过,比起以前,我当然承认我的文章写得好多了。除了这方面,我不承认其他的方面有多大的长进了。如果说我写的东西还值得一看,只是善于利用前辈的思想而已。我还是文学界的侏儒。
谦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5-20 03:34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