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kyc9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时更新] 聊聊作家们或世界文学上的趣闻轶事!敬请关注!

[复制链接]

4

精华

1995

帖子

6085

积分

版主

向往飞翔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8-25 10:3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中国作家的故事,不管怎样,希望大家都要支持呦!

                  
4.作家的窍门

    赵树理是位著名的农民作家,他们一生为广大农民写了很多的作品。《小二黑结婚》等文章就是他写的。
    五十年代中期,赵树理来到山西一个叫李家岭的山村体验生活,被安排在村东头一户姓李的农民家中。
    这家的小李是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他看过不少赵树理的作品,对他很崇拜。赵树理问他:“你也上了七八年学,怎么不写点文章?”小李红着脸直摇头说:“咱不是那块料子。”
   这天早饭后,赵树理帮小李去犁地。到了地里,小李指着南边一块早已犁好的地对他说:“那是一家寡妇的地,她男人早死了,她上有体弱的婆婆,下有吃奶的孩子,日子很难过。村子帮耕队昨晚偷着帮她耕了。”赵树理忙说:“这是一件好事呀,你收工后就写出来。”小李说:“我?怕写不好。”赵树理说:“你一定能写好。再说,我会帮助你的。”
    晚上,小李真的把一篇《义务帮耕队》的稿子拿给赵树理看。赵树理仔细看了看,对小李说:“你有时间再改一改,明天拿给我看。”
   第二天,小李把改了的稿子拿给赵树理看,赵树理说:“有进步了,你再改一遍,明天拿给我看。”
   第三天,小李又把改过的稿子拿给赵树理,赵树理说:“又比原先强了。你再改一遍吧,相信你会改得更好的。”就这样,小李一直把稿子改了六遍。第五天,他把修改后的《义务帮耕队》又拿给赵树理看,赵树理笑笑说:“你很有耐心。这回改得很好了,你寄到报社去吧。”
   半个月以后,小李写的《义务帮耕队》在报纸上发表了。小李把报纸拿给赵树理看,问:“赵老师。你怎么不把成功的窍门告诉我,而光叫我一遍一遍地改呢?”
   赵树理笑着说:“‘改’和‘耐心’就是我成功的窍门啊!”以后,小李就按赵树理的“窍门”去做,真的写出了一篇一篇的好文章。

                                                                     -------摘录《长知识》

[ 本帖最后由 fkyc911 于 2008-6-23 08: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995

帖子

6085

积分

版主

向往飞翔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6 20:09 | 只看该作者
请看过本贴的各位看官给点建议,对本贴的建议,无论如何,无论好坏,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精华

4008

帖子

1万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13#
发表于 2007-8-26 20:59 | 只看该作者
刚发现这个帖子,有点类似于《阿托斯的灌水讲座》的文学版。
不过首先需要改个名字,《聊聊关于……》并不吸引人啊
其次,不如放在灌水区。
或者我的板块
所有不安,厌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995

帖子

6085

积分

版主

向往飞翔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09: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聊啊彭 于 2007-8-26 08:59 PM 发表
刚发现这个帖子,有点类似于《阿托斯的灌水讲座》的文学版。
不过首先需要改个名字,《聊聊关于……》并不吸引人啊
其次,不如放在灌水区。
或者我的板块


首先,感谢无聊啊彭的建议!我会继续努力!!!
之所以把本帖放在这个论坛中主要考虑的是世界文学,而并非是灌水帖,我和阿托斯的有所不同的是全部要介绍文人的趣事。
对于帖子的名称我觉得还可以,如果站在我的立场上是这样想的。
至于无聊啊彭斑竹的板块,呵呵,我想不太属于本帖的风格,如果有新的想法和好帖,我会先想到无聊啊彭您的,呵呵!!

最后衷心谢谢你的支持!!!

[ 本帖最后由 fkyc911 于 2007-8-28 09:32 A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995

帖子

6085

积分

版主

向往飞翔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08:56 | 只看该作者
昨日,芦笛改版,没有及时更新本帖,敬请原谅!!!

    今天继续!!!

           
5.不可一世的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为人很自负,他经常对别人说他能根据一个人的书法断定他的品性。一天,住在巴尔扎克寓所附近的一个老太太,拿着一个小学生的练习本请他判断。巴尔扎克接过翻了一下,皱着眉头问老太太:
   “这个孩子是您家中的吗?”
    老太太答道:“不是的,你只管直说好了。”
   “嗯,这个孩子浮躁任性,很不好学……如果家长不严加管教,他的前途是……”
    不等巴尔扎克说完,老太太就大笑起来:
   “巴尔扎克先生,这是你学生时的作业本呀!”

                                                        --------摘录《长知识》

[ 本帖最后由 fkyc911 于 2008-6-23 08: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995

帖子

6085

积分

版主

向往飞翔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15:05 | 只看该作者
6.桌上放15支笔才能写作

    每个人的习惯不同,作家自然也不例外。有些人愿意用稿纸,有些人喜欢用电脑;有些人白天工作,有些人只开夜车。法国《读书》杂志的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调查,并在最近发表了一篇别开生面的报道,罗列了许多作家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习惯,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例如诗人缪塞看到一条鳗就感到恐惧和恶心,弗朗西斯·巴孔见到月蚀就会昏厥,马里奥·瓦尔加·洛萨承认他一上飞机就吓得要命,只有大声朗读文学名著才能克服恐惧。作家的许多习惯和普通人一样,但是有些习惯异乎寻常,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怪癖。
     例如用笔的方式,通常有人用自来水笔,有人用圆珠笔,孤独的保尔·莱奥托(1872—1956)还用鹅毛笔。《母猪女郎》的作者玛丽·达里厄塞克只用同一支笔写作,以高产著称的侦探小说家西默农,为了避免因换笔而影响写作,总是把一盒笔放在写字台上伸手可及的地方,这些行为都不难理解。但是以小说《弗朗茨和弗朗索瓦》获得法语大奖的弗朗索瓦·韦耶冈(1941—),他最讨厌找笔,所以写作间里的笔到处都是,而且桌上至少要放15支笔他才能安心写作,这就是一种怪癖了。
     又如写作的地方,有人在家里写,有人在外面写,比较出奇的是多米尼克·法布勒,他在外面随便什么房间里都能写作,而在家里却写不出来。莉迪娅·萨尔瓦伊勒表示她的书都在头脑里,不需要占用任何地方,即使在等候牙医就诊时也能写上几行。当然也有许多人认为在外面是无法写作的,他们只能在家里写,但菲力普·贝松的要求未免有些过分:他认为写作就像怀孕,在作品完成之前决不能提起,否则就有可能“流产”。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除了保姆和几个亲人之外,禁止任何人未经允许就擅自闯进去。如果有人不经意地瞥了一眼他的稿纸,他就会大发雷霆。
     关于写作时的行为,就更是大不相同了。阿兰·维尔贡德雷在写作之前,先要一粒粒地数数教皇保罗二世送给他的念珠;埃德蒙德·夏尔—鲁继承了著名画家达利的怪癖:写作时必须穿上同一种牌子的羊毛袜子。《美国公墓》的作者蒂埃里·赫斯,在早晨写作之前必须先高声朗读一刻钟的精彩篇章,例如荷马、莎士比亚或者福克纳的作品,才能找到自己的感觉。最为出奇的是著名的古典主义剧作家高乃依,他必须把自己裹在棕色的粗呢被子里,在一个加热的房间里的地面上滚来滚去,出了一身汗之后才开始写作。
     最奇特的作家要数弗朗索瓦·韦耶冈了。他喜欢把切肉的小案板放在膝盖上写作,而且由于需要安静总是在夜里工作。他经常从晚上10点钟开始,喝着中国的绿茶,一连写上12个小时。这还不算,奇就奇在他非要有电灯光照在白色的稿纸上才能写作,所以早晨他也不打开百叶窗,不想知道太阳是否已经升起,以至于在冬季,他有时甚至整整一个星期都不见阳光,他认为这是写他那样的作品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其实所谓怪癖,就是一种精神强迫症,即明知不必做的事情,不做就无法安心。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有些人明知门已锁好,但出门之后却非要再回去看看才放心。大大咧咧的人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敏感的人才会有这类症状。例如左拉就有一种数学强迫症,以至于有时不得不跑出去,不停地数街道上的煤气灯,或者看一辆辆经过的马车,把车门上的号码加起来,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3或7的倍数。
     作家比普通人敏感,所以怪癖也多,我想若是统计一下那些披长发、留胡子的艺术家们的怪癖,恐怕比作家还要多得多吧。

                                                                -----摘录《长知识》

[ 本帖最后由 fkyc911 于 2008-6-23 08: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995

帖子

6085

积分

版主

向往飞翔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9-3 11:45 | 只看该作者
自己顶,今天继续上贴!!

                                 
7.真实的高度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说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好多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膀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签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一时声誉鹊起。

                                                       -----摘录《长知识》

[ 本帖最后由 fkyc911 于 2008-6-23 08: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995

帖子

6085

积分

版主

向往飞翔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12:34 | 只看该作者
看到现在本帖的状况,让我冥冥然想起了鲁迅的一句话:“既无赞同,也无反对,无可措手的了!”悲哀兮!痛愤兮!也想起了自己常问自己的一句话:“何为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995

帖子

6085

积分

版主

向往飞翔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11:17 | 只看该作者
好长时间没有更新了!不好意思,今天继续!!呵呵!!!

8.一页废书的魅力


美国有一位闻名世界的幽默大师、大文豪,叫马克·吐温。他少年时的趣事很多。

马克·吐温幼时讨厌上学,学校刻板的生活,让他感觉被剥夺了自由。学校虽把他圈在一座木头房子里,而他的心思却早已飞驰到充满新鲜的空气及鸟语花香的森林里和密西西比河的河岸上去了。他乘老师不备之时偷偷溜出去,望着蓝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与尽情游弋的白云,耳畔盘旋着百鸟清脆的啼叫,嗅着浓浓的花香,他的梦想也随之飞翔起来。

12岁时,马克·吐温的父亲不幸去世了,他再也不可能无忧无虑地坐在那个尽管他并不喜欢的木头房子里或者逃学后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了。父亲的去世,使他醒悟到,他的父亲永远不会返家了。瞬间,他变得懂事了、成熟了。他对以往的胡闹、逃学、不孝顺、不听父母的话充满了悔恨。这个敏感的孩子,竟然前后判若两人。

他的母亲看出了他的悲伤,安慰他说:“孩子,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就是再悔恨对你父亲也毫无补益,现在你只要听话、懂事,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妈妈,”马克·吐温啜泣着答道,“只要你吩咐,我什么事都可以做。”

不久,马克·吐温当了印刷厂的工人,他的学徒收入只能供给自己吃住。一天下午,他在密苏里州的汉尼堡城街上行走,突然,迎面吹来了一张纸。他弯腰拾起了这张纸,是从一本《贞德传》上撕下来的,上面叙述贞德被困在卢恩堡的经过。谁是贞德?当时他并不知道,也从未听说过。但从那时起,马克·吐温就搜读一些记述贞德的文字,对贞德一生的故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46年后,他写了一本关于她的书叫做《贞德回忆录》。

那偶然拾起的一页《贞德传》,唤起了马克·吐温对于历史的兴趣,使他燃起了一种对文学的热情。也正是在这个偶然的转变中,马克·吐温从一个小小的印刷工匠变成了大文学家。

马克·吐温在50年的创作岁月里,共写了23部作品,他的著作极富戏剧性,大部分被改编为舞台剧或被拍成电影,如《汤姆萨耶》《顽童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以及《王子和乞丐》等。


                                                       ---------摘录《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995

帖子

6085

积分

版主

向往飞翔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4:58 | 只看该作者
9.修建自己美丽的“城堡”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诞生在丹麦小城欧登塞的一间小屋里。他的父亲是个鞋匠,家里异常贫困,但他的父亲经常教育他“长大以后,要有毅力,有志气,穷不可怕,要排除万难,直奔一个目标”。
        安徒生上学了,是班里最小的一个学生。他念诗念得十分出色,老师经常夸奖他。班上惟一的一个女生对安徒生很冷淡,认为像安徒生这样的穷孩子,学了诗歌对将来没有用。为了说服女孩,安徒生画了一幅画给她看,说:“这是我的城堡,长大以后,我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去。”“鞋匠的儿子也会有城堡?”女孩听了哑然失笑,其他孩子也哄笑开了。这件事对安徒生刺激很大,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做个有作为的人。
        不久,安徒生失学了,紧接着他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顶替一个富家子弟去服兵役了。但父亲用生命做赌注换得的这笔钱,根本不能解除家庭生活的危机。圣诞节到了,家里没有松树,没有甜食,更没有烤鹅,压根没有一点过节的味道。节日之夜,安徒生穿上了所有能穿的衣服,走到街上,他呵着冻僵的双手,朝富有人家的窗户里张望,他看到了跳动的烛光、烛光中五彩缤纷的圣诞树,看到了圣诞树四周兴高采烈的孩子们,看到孩子们身旁摆满丰美食品的餐桌……圣诞节过去了,可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一直在安徒生的心里不停地闪烁。他想,他终究会拥有自己的圣诞树。
       战争结束了,安徒生的父亲回来了,但已变得病弱不堪,不久便撒手而去。安徒生一家生活愈加艰难,为了生计,安徒生10多岁便进了纺织厂打工了。母亲希望他当个裁缝,可安徒生一心想当演员。他读诗,读莎士比亚的剧本,还试着写了第一个剧本《阿波尔与埃尔维拉》。1819年夏天,首都哥本哈根的一个剧团来镇上演出,安徒生不失时机地争取到了一个配角的位置,虽然只演一个没有一句台词的马车夫,但安徒生演得非常认真。有个演员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嗬,多么勤奋的小伙子,真该到哥本哈根的皇家剧院去!”这句脱口而出的戏言,就像一粒火种掉进了一堆干燥的柴禾,使安徒生心中燃起了熊熊的希望之火。是的,一定要去哥本哈根,非去不可!
       1819年,14岁的安徒生乘着马车,直奔哥本哈根而去,从此,他开始了在首都的奋斗生涯。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他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童话大师,拥有了自己美丽的“城堡”。

                                              -------摘自《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19 07:11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