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书里的注释都有啊,那感觉真糟糕,不时地停下来看注释,断断续续的,就是忍不住。
我有些谬论要说,浮士德因空虚,虚无可能好些而作追寻,说存在的虚无感可能又更好些。由此而带来的无价值感让他觉得书斋乏味,于是他开始公认的五个阶段。如果以上成立的话,那他的求索则处于一种本能,摆脱存在之孤独的本能。再如果,承认靡菲斯特是人类本能的话,以上更是成立。承认老魔鬼是罪的话更好。
但是,浮士德在做选择时何尝作仔细思量,五色昏于目,杂音乱于耳。最后在不知的欺骗中幸福死去,很幻灭。
我在想换作现在的话,他会不会玩电脑游戏,嘿嘿,诸位恕我。人类寻找认同太重要了,自我价值的实现难道不是一种认同被认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