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aruk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猜猜这是哪处名胜?

[复制链接]

2

精华

934

帖子

2812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4-7 20:38 | 只看该作者
dan_83_83 的命中率很高呀!
不过5可不是一个清真寺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02

帖子

606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12#
发表于 2006-4-8 23: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ruka 于 2006-4-7 20:38 发表
dan_83_83 的命中率很高呀!
不过5可不是一个清真寺哟~~


呵呵,不是清真寺?
挠头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568

帖子

1770

积分

牧场主

劳乌达团队团队长

13#
发表于 2006-4-12 13:17 | 只看该作者
最喜欢2了
尤其是那三角形,还有那尖尖的顶!!
Te Deum laudamus!...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729

帖子

2205

积分

Honorary Poets

Rank: 9

14#
发表于 2006-4-13 10:39 | 只看该作者
祝贺dan_83_83 当了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02

帖子

606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15#
发表于 2006-4-14 1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独舞者 于 2006-4-13 10:39 发表
祝贺dan_83_83 当了版主。

嘿嘿,谢谢~~
偶会加油干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02

帖子

606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16#
发表于 2006-4-19 16:43 | 只看该作者
LZ啊,偶实在是猜不出了
你快来公布正确答案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934

帖子

2812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17: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n_83_83 于 2006-4-19 16:43 发表
LZ啊,偶实在是猜不出了
你快来公布正确答案吧

哦,好吧,先公布名胜1


塞哥维亚古罗马输水道
塞哥维亚古罗马输水道,大概建于公元50年前后,迄今完好,令人称奇。这一建筑以双层拱洞为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塞哥维亚历史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人们还可以参观阿尔卡萨尔这一始建于11世纪,完成于16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
  
  塞哥维亚位于瓜达拉马山脚下旧卡斯蒂利亚的高原上,坐落在埃里斯马河和克拉莫尔河交汇处一个陡峭的岬角上。
  虽然早在史前时期即有人定居在此,但直到公元前146年才有塞哥维亚城的最初记载。历史上该城是工业和政治中心。现为塞戈维亚省的首府。
  历史渊源:
  在公元前80年被罗马人毁坏而后重建的塞哥维亚城是罗马帝国在西班牙建造的首批城镇之一。经过一段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后,阿方索六世国王于1088年重新控制了塞戈维亚,塞哥维亚从此进入了政治和经济繁荣时期。13-15世纪期间,卡斯蒂利亚 几代国王都定都塞戈维亚。伊莎贝拉女王于1474年曾在此登基。公元16世纪,塞戈维亚经历了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以由摩尔人引进的服装纺织业而闻名于世。
  城市布局:
  阿方索六世国王于1088年建造的、环绕塞哥维亚整个古城的城防系统被完好保存至今。在中世纪修建的道路网构成了棋盘式的城市布局,它们在阿索格乔(Azoguejo)广场处交汇。罗马大渡槽位于城市的中心。塞哥维亚城由和谐统一的建筑群组成,这些建筑建于中世纪晚期(11-12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这也是塞哥维亚城所经历的两个繁荣时期。著名的具128根立柱的大渡槽、阿方索六世建造的摩尔人国王的宫殿以及16世纪哥特式大教堂是这个城市的重要建筑。罗马式教堂、穆德哈尔人建筑风格的房屋以及城防建筑也成为具赭石色调的城市风景的一部分。由于拥有许多在漂亮的外观和珍贵的历史价值等方面都十分突出的建筑群,整个塞哥维亚古城成为了难得的艺术典范。这个城市展现了复杂的历史现实。其邻近城镇的布局、它的街道及其房屋都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摩尔人风格、基督教风格以及犹太教风格--这些文化在中世纪共存于塞哥维亚城,并于16世纪在其工业发展的全盛期达到顶峰。形成于多种风格传统交融的塞哥维亚是西方城市的杰出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02

帖子

606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18#
发表于 2006-4-22 21:3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是塞哥维亚古罗马输水道?
还真是看不出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934

帖子

2812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18:21 | 只看该作者
名胜2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被誉为“西方名胜”的圣米歇尔山位于法国诺曼底和布列塔尼之间,坐落在巨大沙洲中部的岩石小岛上。高高耸立,依临潮水,岛的顶部是哥特式建筑本笃会修道院。透过高大城墙,可一览海湾全景。这座修道院建于11到16世纪,是非凡技艺之杰作,与周围独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圣米歇尔山从布列塔尼海岸望去如同一个童话世界:周围是碧洋白沙,教堂钟楼尖顶上舒展着巨翼的天使,圣米歇尔的金像如同一个明亮的光点与日争辉.
      圣米歇尔山原名同巴山,与其称它为一座山,不如说是一个小丘,因为它的最大高度也仅仅达到76米,但由于它处于大海前的空旷沙地上,四周既无树木又无房屋,因此显得比实际高度要高的多。
  同巴山是由坚硬如铁的花岗岩石构成的,虽然建筑师的蓝图在这上面会受到地势和空间的限制,但坚实的岩基却保障了教堂建造的结实和稳固。十世纪,教堂在这座花岗岩山丘上建立起来,山丘因此而成为著名的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山顶的教堂自从第一次建成至今,15、6次火灾和自身倒塌的损坏,被命名为底下圣母堂的加洛林王朝时风格的教堂,是目前尚存的构成圣米歇尔教堂最古老的一部分。1020年至1060年,这里添建了罗马风格的大教堂和供修士们居住的多层建筑,圣米歇尔山这块圣地也开始变得远近闻名。1156年至1186年,主教罗伯特·代·陶利尼对教堂进行了修缮,在正门的两旁添加了两座高塔楼,可惜其中一座在建成不久便自行倒塌了。由于他的努力,环绕教堂的修道院也得到了扩建。从此,修士们开始了珍贵的手抄经本的工作。12世纪末年,这里最大的建筑规划是修造一座拥有餐厅、缮写厅和廊院的新修道院附属建筑。13世纪初建筑落成,又修建了有深壕沟的围墙,它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时的圣米歇尔山教堂、修道院和附属楼已浑然一体,它们被四周间有半圆的月形塔楼的围墙紧紧簇拥在上面,大有固若金汤之势。十五世纪,教堂内古罗马风格的唱诗台部分倒塌,当时没有立即修补,而是整整过了一个世纪,才由一座新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风格相结和的唱诗台所代替;同时,在山下的村镇里建造了第二座教堂。1780年,古老的教堂正面突然倒塌,随之而倒的是钟楼和三间偏殿,供香客下榻的古旅舍也塌了下来,圣米歇尔山的正面一扁废墟,它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损失。新的正面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兴建起来的,风格为端庄的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依着古教堂的滑道修筑了四条加固矮墙,从山顶的教堂一直通向山脚,以此来支撑教堂,防止再次倒塌。圣米歇尔山的最后一次完善工作是在20世纪末完成的--1987年,在教堂钟楼的顶端安放了圣米歇尔的金像。
  此外,著名的圣米歇尔山还有无数动人的美丽传说。

[ 本帖最后由 haruka 于 2006-5-5 18: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934

帖子

2812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18:28 | 只看该作者
名胜3
佩特拉遗址

"岩石"与"塞拉"

  约旦著名古城遗址。为公元前4-公元2世纪纳巴特王国首都。位于约旦安曼南250公里处。希腊文意为"岩石"。"旧约全书"称其为"塞拉"。公元前1世纪,在国王阿雷特斯三世统治时极其繁荣,疆土曾扩大到大马士革。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这里曾作为商路要道盛极一时。3世纪起,因红海海上贸易的兴起代替了路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812年为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重新发现。

峡谷中的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古城处于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中,位于干燥的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围悬崖绝壁环绕,其中有一座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紧靠岩山巨石,风格浑厚,另外在古城东北的山岩上,有一规模宏伟,建筑精美的石窟,是两代国王的墓室,共3层,下2层用山岩就地雕凿,上一层用平整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

  佩特拉遗迹有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两米左右,两侧雕凿有洞窟和岩墓。峡谷尽头豁然开朗,耸立着一座高约40米、宽约30米的依山雕凿的哈兹纳赫殿堂,造型雄伟,有6根罗马式门柱,分上、下两层,直至洞顶。横梁和门檐雕有精细图案。穿过哈兹纳赫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罗马剧场遗迹。剧场后面有一处开阔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宫殿、浴室和住宅等。还有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水渠。现设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馆对佩特拉遗迹进行发掘和保护。

罗马风格化的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古城反映了纳巴特王国五百年繁荣时期的历史,古城多数建筑保留了罗马宫殿式的风格,表明古纳巴特人曾受到罗马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古城的遗迹,我们可以了解古纳巴特文明,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罗马文化,是罗马文明研究的重要参考。公元3世纪以后,佩特拉成逐渐趋向衰亡,并从此沉睡了一千多年。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保护措施,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使得古城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1 02:04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