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格拉底是谁?
——生于雅典,有生之年大半时间都在市中心广场与市场等地与他遇见的人闲谈。他肚大、眼凸,有个狮子鼻,但据说性情“极为和蔼可亲”。在当时,他被视为谜样般的人物,最终因所从事的哲学活动而被判处死刑。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我们主要是通过柏拉图的著作来了解他的。
谈话的艺术
——苏格拉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与人谈话时看来并无意要指导别人,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很想从那些与他谈话的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他会不断地提出问题,设法使他的对手承认自己理论上的弱点。他以“苏格拉底式的反讽”揭露着人们思想上的弱点。
神圣的声音
——公元前三九九年,他被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在五百名陪审团员的投票之下,他以些微的票数之差被定罪。他大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或至少可以同意离开雅典,借以免于一死。然而他没有,他向陪审团保证他过去所作所为全是为了国家的福祉,最后服下了毒药。他重视他的良心——与真理——更甚于生命。
雅典的小丑
——切牌时,你把黑牌放在一起,红牌放在一起,但不时会有小丑牌出现。他们既不是红桃也不是黑桃,既不是红砖也不是梅花。在雅典,苏格拉底就像小丑一样,他既不笃定也不漠然。他不像诡辩学家一样为赚钱而教书,他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因此他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孜孜不倦追求真理,永不放弃的人。
正确的见解导致正确的行动
——苏格拉底想为是非对错找出一个清楚明白,且放诸四海皆准的定义。他与那些诡辩学家不同的是,他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是社会中。
苏格拉底之语
——知善者必能行善。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以上文字摘录并整理自《苏菲的世界》(JOSTEIN GAARD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