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我今天抱着一只不知道是壁虎还是恐龙的毛娃娃看着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突然间有感而发,但不是与该书有关,我总是看着一样东西,想到另外一样东西。关于写史诗的人,我突然感悟到,原来写史诗的人野心与使命是非常之高的。要不是没那野心,单凭热情和努力是无法造就史诗的。我们看到荷马的《伊里亚特》,我们会相信,他(或他们)写这些诗是为了永垂不朽的了;而果戈理的《死魂灵》,作者说要体现俄国的整副社会;维吉尔为了赞颂国家创造了《埃涅阿斯纪》历时10年不下,同样地是抱着强大的使命。所有写大作品的人,内心难免有一股要惊天地的情感,这在我来说,绝对无可置疑。
33.毫无疑问的,莫泊桑是三大短篇小说家里,被众多人认为最好的一个,这样的一个问题会让我们想着契诃夫和欧·亨利缺少了什么。契诃夫的名篇《套中人》《变色龙》讽刺及幽默味道十足,很大的程度映现作者的风格及技巧;然而他有些篇章显得不够凝练,不够精彩;说到精彩,欧·亨利的故事就较有趣了,毕竟他寻求美妙,出乎意料的结尾是很让人惊喜而又回味的;然而欧·亨利的文笔委实浅了些,我提倡文笔清晰,但欧·亨利的文笔显得庸俗了些,这与他的写作手法有关,(如果不是出于欧·亨利的问题,那么就是译者的事了,我手头上这本译本不好),可惜欧·亨利,我需要指出他最让人喜爱的名篇也就那几篇《最后一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等等。早些日子我认为欧·亨利比契诃夫较出色,但是今天看了看欧·亨利的小说,我觉得欧·亨利靠着他的名篇而名气大了些,其他的作品不见得有《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带来的惊喜了。而契诃夫的普篇的总多作品中都有一定的吸引力,以此来看,他的短篇小说会比欧·亨利耐看得多。
34.简·奥斯丁被学者论为道德家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则被说为哲学家的文学家。简小姐写的小说说的道理明晰,颇有劝教的味道,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道德家。莎士比亚写出的则是更高一层次的思想,那么就变成哲学家了。简小姐并不是想宣传什么大思想,他只想让人受到教育,所以她在老生常谈中是很擅长的,不过在叙述老生常谈的道德礼貌,她的文笔是清晰,是容易让人吸收的,这点也就增加了她的作品的价值了(也就是说,写老生常谈也不是要写就写,需要懂得驾奴)。莎士比亚他这天才之才,脑海里有着一大堆哲理,而且是许多人想不到的哲理,于是他成了哲学家了。但莎士比亚同样是个道德家,我所要说的是,较高层次的道德家也就变成哲学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