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29# 木桃
说得对,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自发地向文学经典靠拢,但总是缺少好的引导。父母几乎从不看书,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推介书都只是【XXX读孔子之类】的,没意思得很,自己找书看吧,面对卷帙浩繁的世界文学宝库实在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内容,我开始看村上春树的时候是因为好朋友特别喜欢看,说实话好像看进去的人都很喜欢他的作品,外界对他的评价也相当高,一开始看的时候实在是艰难的过程,看完之前,没人告诉我他到底在讲什么,真的看不下去也看不懂,后来通过评论文章和作家本人所说的模糊地仿佛领悟了他小说的意旨,发现趣味了,却很惶恐,不知自己到底理解的到底够不够渗透。但我还是觉得村上不是我的那杯茶,因为我没有喜欢到把她所有的作品都找来看的程度,到现在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很悲哀,每次能买的书很有限,买错了就抓瞎了,没有老师来引导我们,读书没个性的感觉很痛苦,有时候真觉得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只是考试大纲圈定范围内的必考知识比我们丰富,而真正在文学上他们涉猎的范围还没有一小部分学生广,若说我轻狂,我只说知识的积累是时间问题,毕竟他们比我们多活十多年却无法从这方面引导我们实是不该,良师不是谁都碰得上的,我这种只能自求多福了。。。汗。。。。。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悲哀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