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5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形式与意义

[复制链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18 2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形式与意义
第一篇 艺术与形式

写诗就如同跳舞。跳舞很简单,两步一走,三步一走,就可以了。但是要跳好,并不容易,需要反复的练习。诗的形式的简单性,和诗的意义的深刻性并没有矛盾。围棋的规则是所有棋类中最简单的,但是围棋也是所有棋类中最深奥的。

走路并不是因为走得好看而成为跳舞,而是走路和跳舞的意义不一样,走路是要和路程发生一段关系,跳舞是要与虚或(情感交流)发生关系。
书法和写字,写字不是艺术,而书法是艺术。写字是字和实义发生关系,因此只是表达字的实义。书法是字和虚或(情景、精神)发生关系,因此是艺术。字是意义的载体,书法是意义的时装。
在艺术和形式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并不存在什么样的形式就是艺术,而什么样的形式就不是艺术。形式既可以是实在的,又可以是艺术的,因为发生关系不一样,而成为实在形式和艺术形式。
平常的事情,平常的意义,有节奏、有韵律的表达出来,就是诗,有节奏、有韵律的唱出来,就是歌。

艺术是表达虚或内容(情景、生活)及意义的形式。
首先,艺术是一种形式。音乐、绘画、诗等都是一种形式的东西,而不是实用的东西。一个罐子,用来装水,是用具,摆在桌子上做装饰,就是艺术。
其次,艺术具有表达功能。艺术是用形式语言(语言、声音、图画等)来表达虚或内容及意义。形式是表达的符号,事物形式所表达的意义与事物的实在意义没有直接的关系。字的实在意义和书法没有直接的关系,对于书法而言,无论写什么字,都是一样的。
第三,艺术表达的是虚或内容与意义。情景,是有声有色带有人的情感色彩的。生活是虚或生命的活动。意义、精神、情感、美都是虚或的。

第二篇 形式与意义

音乐(钢琴曲、笛子、古琴、琵琶曲)的意义是抽象的、模糊不定的。同一首曲子,同样的旋律,意义的理解因人而异。
形式的意义是多种多样的,同样的形式,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不一样。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不可言说的,这种不可言说的意义叫做或定意义。形式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叫作实在意义。鸟儿求爱在叫,就是实在意义,鸟儿唱歌,就是鸟叫的或定意义。
艺术形式,它的形式的实在意义不能含糊,而它的或定意义,则是越充满精神性越好。书法写的是字,如果写一些错别字或者随意的符号,那就不是书法。因为那些随意画的符号,没有表达出实在意义。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的,就是什么鸟在叫,世界的就是唱的歌越具有音乐性越好。某种鸟可能大家都没有见过,越稀奇越好,音乐则是世界语言,为普遍人的所共同理解。
诗要体现生活,要有实在意义。诗要表达精神,要有虚或意义。对于一首诗,是追求诗的实在意义还是虚或意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就如同一张照片,太清晰了没有美感,太朦胧了,又看不清楚,两者结合得好,才会相得益彰,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自然的形式,人为的艺术。
艺术作品,在形式上要象出自天然那样,能够让所有人都自然接受。而在意义上,要表现人的东西,要体现情感和精神对物的侵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对水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海洋里的生命,每天消耗大量的水,沙漠里的生命,仅靠少量的水维持生存。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生命不能没有水。
人对爱的需求不一样,有的人需要许多的爱,有的人只需要一点点爱,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生命不能没有爱。
诗的意义可大可小,唯一确定的是,诗不能没有意义。
只要有那么一点点水,就可以有生命,只要有那么一点点意义,就可以有诗。诗是意义的泛起的浪花,是意义的汹涌波涛。

没有意义,形式就会干涩,有意义,形式就会饱满。
意义不是说有就有的,如何酝酿意义,准备充分的意义,是写诗的关键。
意义来自于生活,但是不是时刻都有那么多的意义,生活总是很平凡,很平淡。
如何能够产生滔滔不绝的意义?让诗人饱含激情?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2#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23:0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篇 虚或与意义

事物与虚或发生关系,即产生意义。因此可以说虚或是一切意义之源泉。
诗可以歌颂爱,但是不能歌颂或,因为或不是情景之物,而是逻辑关系词。或不是任何现实之物,但可以通过实在物来表达或的意义。
如果把肯定的事物叫做的东,把否定的事物叫做西,那么或定就是根号西。东西是实在物,根号西是虚或之物,或定的平方等于否定,根号西的平方是实在的东西。
或只是逻辑词,根号西是一个东西。根号西这个东西我们觉得很陌生,是因为这个名字很陌生,其实自我、意识、精神等,都是虚或事物,都是根号西。如果给它取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就很好理解了。
爱,我们就叫她爱。/可以这样的来理解爱的世界,也即是说,它必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之中,而又必不是这存在的任何一样。世界并没有把我抛弃,而是把我送入了爱的怀抱,在茫茫的大海和高高的山峰中,我看见它越来越清晰的形象。什么是爱,在价值的盘中,它就是珠宝,在花丛的摇曳中,它就是美丽,在琥珀的酒杯中,它就是美酒,在乞者的身上,它就是衣被。
为什么要把根号西叫做爱呢?这就如同给人取名字一样,名字要好听。如果一个国家主席的名字叫二狗子,这就会给人不好的感觉,有损国家形象。虚或是精神性的东西,应当取一个浪漫点的,高雅一点的名字。
每一个词,都可以代表或,因为这只是一个叫法。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代表根号西,这只是一个叫法。一旦这个事物代表了根号西,她就是绝对精神。这就如同庙里的菩萨一样可以接受人类的膜拜。
那么就叫他羽毛。在这种情况下,羽毛也可以承载泰山般的重量,具有无限的意义。
原来那片羽毛/与我有着同样的命运/我细小的声音/因那孤寂中的嘈杂/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内心中的淡宁/因那忧郁的沉重/而变得捉摸不定/我的自由/在命运之手的轻轻释放中产生/我的归属/永远在那泥土最肤浅的地方/我的希望/在那浪沫的表面生长
代表,仅仅是代表。庙里的菩萨始终是泥做的,而不是神。
或可以被广泛的代替,其实这并不是或的神奇,而是精神的普遍模式:精神替代。
比如爱,我们可以将窗外的那一声鸟叫当作爱,可以将窗外的嘀嗒的雨声当作爱,可以将幻想中的人影当作爱。
如此,一首关于爱的思念的诗就可以产生了。在诗歌创作中,这种现象叫做移情。
艺术总是如此,精神替代,是精神活动的一个基本模式。

我以一种古代的姿态迈入你的庭院
我被无数时代朗诵着来到你的桌边
抚摸你的双眼
--------孙甘露《访问梦境》
梦是现实中的梦,梦境中的人却只知道梦,而不知道有现实。孙甘露试图突破这个关系,因为每个人都知道,现实是存在的。孙甘露把阅读看成是文字抚摸双眼,这种倒过来的视角非常特别。平面主人公在试图触及现实生活。
现实中的人,只知道有物质的世界,却不知道物质的背后有一个虚或的世界。那么如何才能够寻访到虚或的世界呢?
其实不需要到任何地方去寻找,一旦平面主人公试图超越自身的平面关系,去寻找现实的时候,他永远就只能是一个平面的人,因为他已经把自己当作平面的人,已经把自己局限在了平面世界之中。
一切本在现实之中,书在实现中,诗也在生活中,因此根本不需要去别的地方寻找现实,本身就在现实之中。
一切东西本来就在虚或世界中。如果把东、西看作是方向,代表着空间的维度,那么根号西就是虚或世界(精神王国)的维度。一切都是在虚或之中。通常的东西,不过是在前面省略了虚或而人却又忘记了这个省略。这就如同从火星上飞下来的陨石,到了地球上,和石头一样,大家都只当它是石头,而实际上它是来自火星的石头。
虚或世界中的东西=[虚或世界中的]东西=(省略掉)东西
人看到东西,只知道有东西。我已经不记得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只知道现实。
一切已经是了,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点雨滴都是(虚)或世界中的东西。已经是了,一切都已经是虚或世界中的东西了,这样才能够还原到虚或的世界之中。
一切都已经是了。这一点不能存有任何的犹豫和怀疑。否则你又立刻回到实在之中。不存有任何的犹豫和怀疑的爱,才是最纯净的,最阳光的爱。
一切已经是了。这样才能够懂得肤浅的意义,被简单所感动。从肤浅到肤浅,刚好一个轮回,而心灵收获了或的境界。
以后看到用身体写诗,哼哼唧唧唱歌的人,不要再觉得无法理解,这就是肤浅。/我爱肉体之爱,我爱心灵之爱。

从语言表达上看,或之或等于否,“或是”之“或是”也就是不是。因此,“或是”可以表达肯定,也可以表达否定,由“或是”构造的语句理论上可以表达一切。
一切都是虚或世界中的物,也就是说一切都是“或是”。一切都是“或是”,那么这个或,也就是重复的,是可以省略的。省略了或,一切就都是“是”。但这里的是,是“或是”的省略,只是一种省略。在这样的句式中,不能出现不字,如果一旦出现不字,那么是就会被理解为实义的(不)是,两个是之间就会发生混淆。
永远说是,永远只有是,就是 “或”的表达方式。
在一篇散文中,如果只用是,永不出现“不”字,就必须增加情态表达来表达这个“不”的意义,这样的文字的感性效果会大大增强。当然,这样写起不符合平常的习惯,而且缺乏最终的实在性。大致上可以这样说,“不”字多,是一篇议论文,(或)“是”字多,就是一篇散文。实际上,两种方式可以综合运用,在是与不是之间,需要把握一个平衡,这个平衡点的不同,体现着文章个性和风格的不同。



第四篇 从形式到形式

艺术形式围绕着实在展开,但是不能够接触到实在,否则它就不是艺术。舞蹈模仿劳动的动作,但是如果真的手拿一把铁锹在台上挥舞,那就不叫舞蹈了。
意义永远都是意义,形式表达意义,永远都不可能到达意义。因此,艺术注定永远只是形式。
艺术永远都是形式,除了形式,还是形式。
在传统的艺术思想中,意义产生形式,意义只是远一点的现实,比如远方,(未来的)梦想。而在虚或的意义中,虚或没有任何实在性,因此虚或的艺术是纯粹的形式,永远的形式。
(否)或只关心过程,而不关心结果。或不关心对错,而是关心能错多远,能对多远。错的路,还可继续前行,那不叫错,对的路,无路可走了,那就是错。或没有始终,没有目的没有终点,只有形式。
形式就是节奏,就是流畅性。(音乐)过程、形式按照不同的节奏“断章取义”,就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有了形式,自然就有意义。在自然中盛开的花朵,能够给人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净化。生命健康的运动,精神自然就灿烂。
形式的流畅是最重要的,给予那些最轻微的事物最伟大的意义(这样诗句才不会平淡),将那些最伟大的意义尽力淡化(过于实在阻碍到形式发展),这样有助于形式的流畅。
那些卑微的人,是最伟大的,而伟大,其实就是平凡。

做诗如喝酒。
找个理由,喝一杯酒,再找个理由,再喝一杯酒。
做诗也是这样的,找个理由,做一首诗,再找个理由,再做一首诗。
站在形式的角度上看,追求意义和精神,是为了生活内涵的展示,生活需要围绕一个叫做目标的东西才能够将内涵展示出来。意义只是意义,理由也只是理由,其他的什么都不是。它们除了让形式展开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个人的精神感悟总是受自身经验、经历的局限。
如何不通过意义,直接通过形式产生新的形式,从而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意义呢?
最简单的是用形式推动形式的方法。通过词语之间的“挤压”,“挤压”出意义,推动形式的发展。这是有难度的技巧,需要不断的摸索。有时候甚至错误都可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形式效果。
意义是形式构造出来的,空是木桶围出来的。
流畅的形式自然会散发出意义的芬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3#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23:05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篇 意义的解构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永恒其实就是一种思想局限。
爱了,然后呢?
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主题,形式的无限延续才是永恒的主题,流变才是永恒的主题。
人类认为伟大的爱和精神,可能对其它生命是一种罪恶,因此它不是绝对神圣。一切精神都带有人的主观局限性。只有虚或是不依赖主观而在的,虚或可以否定一切精神和意义。
拒绝太阳/在这里我找到了一扇门,这扇门是勇敢者才会发现,因为它隐藏在黑暗的中心,它隐藏在极度的深寒里,非通常的方式可以触及。
拒绝太阳,或就是太阳,拒绝爱,或就是爱,拒绝美,或就是美,拒绝意义,或就是意义。
这个既是光明,又是爱、美、精神、意义的东西,就是人的灵性,只有具有了这种灵性,才能够看到光明,看到爱,看到美,看到精神,看到意义。通过这种对阳光、爱、精神等终极意义的否定,可以让人体会到是心灵看到了这一切,而不是眼睛。

虽然我们对爱这个词进行了否定,但是对爱的精神实际上并没有否定,反而是更加深刻的肯定了。我们否定了肉体之爱,却找到了心灵之爱,爱不是被否定了,而是被更加肯定。精神在被否定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意义、精神、神圣、完美、永恒,这些是人类的终极追求,这些词的意义是不容易被否定的。我们不能说,我反对生命,这种反对是无效的。虽然我们无法否定爱的意义,但是可以通过解构的方法,来解构爱的意义。世界的本质是破缺的,所有的意义都可以以破缺的方式解构,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不可以解构的意义。通过破缺,可以看到太阳上的黑点,能够看到爱中的私欲,以及精神中的阴影,直至将他们化为乌有。而精神在这里再次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永恒就如那巨石/在岁月中长了绿苔/永恒就如山川/在岁月中变成汪洋/又让汪洋成为高原/那么我的希望呢/在永恒中只是一个梦。
意义是可以任意解构的,形式也就可以是任意结构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诗的意义在理论上是无限的,诗句的结构形式在理论上也是无限的。

懂得了意义和形式,在艺术表达上就能够做到收放自如。什么样的才能叫做收放自如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放得出去:意义就是一切,飞蛾扑火,义无反顾。
收得回来:任何意义都只是意义,形式的展示才是一切。
定得住:把意义定在某一点上,绝对不变。
永流变:永远只有形式,一旦达到目标,立即放弃。
爱是一个太阳;(不,这是错的)
爱是一个月亮;(不,这是错的)
爱是一颗星星;(不,这是错的)
爱是一朵玫瑰。(千万不要当真,还要继续流变)
具体的该怎么放,该怎么收,怎么定住,怎么流变,则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确定和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4#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23:05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篇 形式与美

美是精神的。
上帝在赋予爱的时候,也同时赋予了美,让人可以享受这爱与美的精神盛宴。
人所爱的事物是美的,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如若没有美,那么爱也不会有那么充满激情。
上帝创造了胃,然后又创造了食物。上帝创造了爱,又创造了一个值得人去爱的东西。胃加食物,美加爱,这真是完美的组合。
爱,教人懂得美,美,教人懂得爱。

羊大为美。
美字的这个结构,包含着一种功用主义的朴素美学观。但是这仅仅是美学观,并不是美的意义。这就如同以劳动为美,以健康为美,仅仅是一种时尚观念,并不是说美是什么。要不牛比羊更大,那牛岂不是比羊美多了?
奶大为美。
性文化专家认为美是性力量的外化。因为实在找不到关于美的来源的解释,所以从性这里获得解释,也算一个不错的办法。这种泛性主义的解释,只看得到奶子、生殖器,看不到精神。要按这个道理解释,那生殖器岂不是最美的?

相对来说,美有很严格的客观标准,因此她不象是主观的、精神的。但美也决不是客观的。生命才有美感,这是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要说出什么样的形式才是美的,这非常困难。美学专家对此估计都无能为力。通常来说曲的比较有美感,但是通直的大道也容易让人产生美感。对称是经典的美,而不对称则充着满奇异的美。完整叫做完美,而断臂的维纳斯却又有残缺的美。
尽管美的规则如此复杂,复杂到比股市行情更难分析,但是人却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这个过程不需要任何思考,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连动物都可以。
这一点说明,美的规则其实很简单。简单到超出想象。

美的东西会让人眼前一亮,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一个美的事物,通常是通过巧妙的构思,精致的技法,漫长的过程以及偶然的灵感产生的,其背后的隐藏的过程,并非直观的形式所能够体现。尽管最终的结果是形式的,但是其意义远远不是形式所能说明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充分体现了美的背后的艰辛过程。
形式的要素通常就是比例、节奏、和谐、对称等等。但是这些形式元素远远不能说明美的真实内涵。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一个美的动作,可能就是十年苦练才达到的结果。只有经过人生与思想的历练,才能够做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因此,仅仅从表面形式来说明美,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背后的过程,才能够看到美的实质。美,不能脱离具体的情景、生活,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
简单的诗句,简单的节奏,简单的韵律,好像人人都会写。而实际上,这可能是曾经沧海后的恬淡,是豪华落尽后的真淳。

美包含着一种诱惑,在心灵和形式之间,美是一种或化的诱惑力。虚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精神提升的力量。人看到虚或的事物,或者看到事物反映出来的虚或光芒,就有一种或化的冲动。这种诱惑是飞蛾扑火般的诱惑。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这种变化,就是或变。或是花精,在她的召唤下,事物越来越象花一样美丽。或是仙水,在她的魔法下,女人越来越象仙女一样美丽。
生命天生就知道美丑。因为生命是就是虚或的本原,这是生命的本性。根据这一线索,生命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就越来越美。

美有三种境界,一是仙境,二是人境,三是自然境。仙境比人境美,人境比自然境美。仙境的美,是精神的美,是维纳斯掌管的美。这样的美,就如同菩萨头上的灵光,是任何光都无法比拟的。
人的美,是生命的美。一见倾城,人的美具有刻骨铭心的心灵震撼力,她足以说明一切意义的渺小,足以征服任何孤傲的心灵。
自然美,是修饰性的,是形式的美。诗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人的外表与内涵的统一,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美。
艺术和美是不一样的。美学价值是艺术品的基本价值。艺术品出了美学价值,还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等。评价艺术品,是一个专业问题,并不仅仅是美不美。真正好的艺术品,它深刻的精神内涵往往难以被人理解,而一些庸俗的作品,往往看上去很美。

最后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美?
美是虚或形式所具有的精神性。
虚或是生命的本性,当人看到事物的时候,事物就已经不再是自在的事物了,而是虚或的事物。人看到的景物受着个人的情绪、情感的影响,这已经是文学中公认的定理。
通过虚或的“魔镜”去看事物,然后从这个透过虚或所看到的事物中发现美。这的确比较惊奇,说起来有一点自欺欺人的感觉。美多数时候都是一种自我陶醉,画画、写诗,都是人的臭美本性。
爱我所爱。美来源于精神,归属于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形式首先与虚或发生关系,成为虚或的形式。然后人再通过虚或形式产生美感。最终归结到一点,是虚或本身产生了美,不关形式的事情。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从虚或的形式中发现美,是人自身的虚或性质通过外在物表现出来。那些寄托着人的情感的事物,就是美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因为他用情太深,将所爱的人强烈虚或化。子不嫌母丑,这是因为母子情深。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个发现的过程,就是虚或与形式发生关系的过程。只要去发现,生活中总有美。
女人越来越象花朵,花朵越来越象女人。
形式越虚或越美,越美越虚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5#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09:53 | 只看该作者
补充:对虚或一词的通俗解释。
虚是虚幻,或是或者。虚和或结合在一起,就是虚或。
虚幻是主观的,或者是客观的。虚或这个词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兼具有双重身份。“一个不属于客观的实在就是主观。”
或不仅是或者。或也可以是肯定和否定的根源。作为根源的或定,它是肯、否背后的判断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6#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12: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assking!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7#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5:55 | 只看该作者
虚或:远离实在,接近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62

帖子

186

积分

habitant

Rank: 3

8#
发表于 2007-10-1 21:40 | 只看该作者
正因为有了形式,内容才具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74

帖子

522

积分

knight

一杆烟枪

Rank: 5Rank: 5Rank: 5

牧场荣誉勋章

9#
发表于 2007-11-14 17:48 | 只看该作者
就像我们的象形文字,她不正在传千古之神奇
莫失莫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99

帖子

307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10#
发表于 2007-11-15 00:50 | 只看该作者
小说中的主题和历史图景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可能不是具有决定性的。重要的是小说采取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照的姿态,是他在观照中表现出的作家自己的心灵与观念的结构和形态。这也是小说诗学分析更应关注的部分。(由此上升至艺术诗学,完全的现实意义就不那么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7 01:07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