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2746|回复: 1

美国《独立宣言》中独立精神的来源与意义

[复制链接]

0

精华

81

帖子

243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07-8-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是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弗吉尼亚这个神圣之地的伟大儿子——托马斯•杰斐逊。但《独立宣言》的来源及形成过程却不是人所共知的。
   1776年7月6日,Richard Henry Lee代表弗吉尼亚州代表团向大陆会议提交决议案,提出联合殖民地是自由而独立的国家,应解除一切对英王效忠,解除与英国之间所有的政治联系。①最终大陆会议于7月2日通过了这一决议案。按这样的说法,其实美国独立日应定在7月2日才是。


  在Lee提出决议案的第三天,大陆会议表决通过了指定一个委员会来准备一份宣言。委员会成员包括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罗杰• 舍曼和罗伯特•R•利文斯顿。历经十八天,委员会提出了一份宣言草稿,经过若干修改,于7月4日被大会通过。这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独立宣言》的文献了。


   《独立宣言》显而易见的目的在于向世界阐述联合殖民地脱离大不列颠的理由。从更真实的历史意义上说,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反叛。青春期的小女生跷家不需要理由,可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与古老的不列颠剥离就需要一些道德及法律上的正当基础了。于是乎,他们要用一种政治哲学来当挡箭牌、轧路车,扫除障碍,但他们不知道这样的一套政治哲学将来竟会成为使美国式的自由、民主扫荡全世界的坚船利炮。
  杰斐逊在《独立宣言》第二段第一节阐述了一段令无数后学末进为之倾倒、为之迷醉的理论。即是五条基本原则②:1)人人生而平等;2)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渡的权利;3)这些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4)为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5)当任何形式的政府破坏了这些目的,人民有权,也有责任改变或推翻它,以便按照以上原则重新组建政府。
   由此,在以后的230年的时光里,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着一种崭新的文明。无数赴火蹈刀、死不旋踵式的人物为之忘情奋斗:把理论付诸于实际,将政府建立于天赋人权之上,革命在一种遥远而美丽的信念支持下不懈地进行着。
   《独立宣言》是由杰斐逊执笔的,但这些原则却并非他首创,主要来源于洛克思想,虽然杰斐逊自己并不承认。曾走出过八位总统的弗吉尼亚州在殖民地时期就习惯了共和政治的熏陶和训练,使他们为合众国贡献了最初五位总统中的四位,号称“弗吉尼亚王朝”。弗州的君子们雍容大度,思想开放,不崇拜任何理论,也不拒绝各种理论,更不会束缚于任何一种主义。弗州是非新英格兰中最宽容、博爱的州,堪比巴尔的摩勋爵创立的马里兰州。所以,洛克的思想可以说不被杰斐逊承认却早已被他接受,并运用发展,青出于蓝。当美国人脚踏实地地凭常识行事,杰斐逊的《独立宣言》如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一样成为殖民地人民的广泛信条、现代人的普适价值时,令人尊敬的弗吉尼亚大学创始人是否也应该向洛克先生授予一个荣誉博士称号呢?
  事实上,杰斐逊对那些英国作家特别是洛克、牛顿、西德尼等是相当熟悉的。许多美国人是在英国读的大学,洛克的学说在那里再寻常不过;而那些在普林斯顿、耶鲁、哈佛上学的美国人也可以轻易地读到他们的原著。至少在1773年时,哈佛图书馆就已有了洛克、牛顿的全集,普林斯顿1760年图书馆目录收录了洛克著作。早在1755年耶鲁大学就馆藏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洛克的《人类理智研究》。在有关自然及自然法的哲学范畴内洛克、西德尼、弥尔顿的政治著作是美国人常言常道而又顶礼膜拜的。《独立宣言》在形式上和文句上与洛克的第二篇《政府论》神似。杰斐逊对斐尔默③也像对洛克一样熟悉,但斐尔默的语句却恰恰没有出现在《独立宣言》中。其实,就思想而论,杰斐逊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辉格党人。
   托克维尔在其《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真正的美国精神不外乎两种:一,自由精神(Freedom)二,宗教精神(Religion)。⑤但现代革命中通常伴有的将革命化为宗教的事并未在美国出现。路易哈茨④有过一段精彩的评论,他说美国人“不必将革命变成宗教,因为宗教已然革命。”美国人从他们拾荒者祖先处继承了清教徒的反权威传统,自始自终站在革命一边,所以革命没有必要发挥宗教的作用,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
   而《独立宣言》的意义在于三。
   一,《独立宣言》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君主的绝对权力。宣言中的名言:“All men are created equel.”被译为“人人生而平等”其实并不十分妥帖。杰斐逊用词如此讲究之人,面对如此重要的檄文,每个字都会沉吟再三,决不会信手拈来。英文中明明有个“born”表示生,为什么杰斐逊就不用它呢?大概是因为生(born)人在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并不是人人平等的,而造物主的造 (created)人却是一视同仁的。管中窥豹,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杰斐逊多么渴望人们能准确理解《宣言》了。这里的“平等”(equel)是反封建、等级的平等,亦即所有人在具有天赋人权方面的平等。
   二,杰斐逊将洛克的思想精华从缺乏说服力、晦暗不明的论证中剥离出来,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使之朗朗上口,广为传播。革命首先在美国人的大脑中完成,剩下的事便水到渠成了。《独立宣言》为美国的自由主义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环境,为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 独立宣言》将美国人的常识、信条变成革命的宣言书,为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独立战争的胜利又将其理论化为现实。欧洲的种子在美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众所周知一种思想理论变成现实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在过程中需要的是自我否定和更新。
  《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北美各殖民地人民已经在自由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团结成一个民族,并决心为实现这些原则而殊死奋战。
   230年前的一纸《独立宣言》,带着历史的重量,挪移到了我们眼前,而宣言中闪耀着光辉的思想却早已被世人熟知。诚然,杰斐逊和《独立宣言》已经离我们很久很久了,然而其自由独立之精神确是值得关心人类自由民主前途的人士深思。

0

精华

294

帖子

882

积分

knight

火枪队副队长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07-12-30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抢个沙发座座,了解历史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4-19 10:32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