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363|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整理了一些加缪)

[复制链接]

2

精华

242

帖子

751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
发表于 2007-8-2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杀是分层次的。高级的、天然的自杀是不自杀——任由自己死去。

自杀的人,通常不是无能便是无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42

帖子

751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07-8-29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比较同意 asking,可以把自杀当成一种审美对象来加以欣赏。尼采想要贬低叔本华完全可以理解,想当初他不是完全陶醉在叔本华的蹂躏之下么?叔本华所说的一切,即是尼采想说的一切。尼采否定叔本华,无非是在“超越自我”。在我看来,叔本华的哲学比其他任何哲学都更加有效。尼采已经陷入危险的疯狂边缘,读尼采,应该采取决绝而疏离的审美心态,更像是穿越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梦,不能把你看到的全部当真——所以,我以为 bullet 是在阅读态度上存在偏差,于专业的读者而言,畏惧不应该成为放弃阅读的理由——而读叔本华,相当于读全面的人生指导手册,你可以把那些道理看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因为叔本华的眼光始终落在人间。简单粗暴地说来,叔本华始终相信人这一生只是“意欲”的满足与不满足,不存在永恒的幸福,如果一个人永远知足,那就不配成为人,那纯粹是只有性欲的禽畜,而尼采企图消灭“不满足”,消灭叔本华所谓的“意欲”,也就是弗洛伊德老巫师所谓的“力比多”,从而达到超人境界,而尼采用自己证明了,可能的超人境界是成为地道的疯子。这就是危险所在。

当我们审视我们日常生活,你会发现虚构的危险每天在为我们所表演,所欣赏。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历经死亡,包括自杀,死亡与自杀频频出现在文学文艺作品当中,作为与我们无关的第三者的事件发生。一个老大爷可以为电视剧里一个漂亮女孩死去时的”美“产生一种莫名的悸动,甚至可以没有眼泪。一个聪明的女孩子可以一遍遍地读《红楼》,年复一年地流下动情的眼泪,而丝毫不觉得自己有任何不道德之处,你应该能够想象她从那些人物的凄凉终场里,得到了怎样的审美狂喜,而她还可以从痛哭流涕的自己中,看到一刻富于同情的心,她绝对看不到她丧心病狂的审美时的道德冷漠。这当然是一个荒诞的话题。我以为,作为”审美“的死亡或自杀,是一个日常事件,大多数人早已对此毫无意识。

这个问题太大,说不下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42

帖子

751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07-8-29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7-8-29 04:04 PM 发表
这样的话自杀本身就是荒诞的!并不足以摆脱荒诞。
死是必然,或者说死并非我们意志所能控制的。那么自杀只不过是提前了死亡的时间,什么都改变不了!
最后附一句或许是歌德的话:浪漫主义者总是被一些愚蠢的问题噎 ...


荒诞是意识的结果。自杀固然消灭不了他人意识中的荒诞,但是可以消灭自我意识中的荒诞。但是对于人而言,除了自我意识,很难说还存在其他什么。

自杀提前了死亡的时间,确实,这个“提前”就是一种重大的改变,它改变了人存在的两个要素中的一个,并且结束了痛苦。要不然,我们可以说,人生不过是无限延长的死亡罢寥,这样的观点是极其虚无的。是对我们人类本身的否定,真可谓大逆不道了……

歌德是自慰高手。什么叫愚蠢的问题?讨论死亡并不愚蠢。最愚蠢的人难道是万事不管,只管满足生理需求的人么?不思考难道就是幸福么?成为石头,成为星星,难道就是幸福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42

帖子

751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07-8-29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越 于 2007-8-29 10:10 PM 发表


自杀这一行为无疑是一件伟大的作品


自杀本身不能成为伟大的作品,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弱者的勇敢行为,它的创造只是在于一种相对的独特。但是历史上自杀死的人那里会比成堆成堆的蚂蚁更少?从这一点来说,自杀者的眼光是极其短浅的,而且他们缺乏耐心。

把人生的缓慢死亡写成动人的“自杀”的人,才是在创造伟大的作品。而常人在自杀之后,就不会再被“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42

帖子

751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07-8-30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越 于 2007-8-29 10:57 PM 发表
笑,突然发觉,我们在这里讨论自杀的文学性和哲学性。可是我们仍然不知道人们为何要选择自愿的死亡。


这个用得着“知道”么?就像我们在这里讨论都知道对方是人,并且识字一样。

自杀要么是痛苦得不行,要么是无聊得不行。而且这两者很容易互相转化。觉得安娜的死更多是出于第二个原因。“无聊”这个词是哲学史上一个老死不掉的词,特别是悲观主义哲学里头。据个人阅读经验,英语世界里,它既可以是粗俗的 boredom,也可以是稍雅的 tedium,翻译不统一。我们也可以说,“无聊”就是“倦怠”。

窃以为,贪婪的读者可以不读萨特,不读加缪,但是不可以不读叔本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10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