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3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非著名名家系列——纳博科夫弟子,托马斯·品钦

[复制链接]

17

精华

4008

帖子

1万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 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托马斯·品钦是个颇具特色的作家。他从不抛头露面,却始终为文学界和公众所关注;他很少与人交往,似乎游离于社会之外,所写的作品却全是面向社会现实、关心人类状况的;尽管他对自己的作品是否得奖并不关心,但他的主要作品都获得了奖项或好评。 品钦对自己的身世和生平似乎讳莫如深,他不像其他作家一样在作品封套的内页上刊有肖像,他在大学的新生登记表上也无照片,学校所保存的他的成绩报告单竟然莫名其妙地不翼而飞,他在部队的服役记录也因位于圣路易斯的海军办公室的爆炸而被焚毁。于是人们对于品钦只有一个简要的了解。托马斯·品钦于1937年5月8日生于纽约州长岛,在美国海军服役过两年,1958年去康奈尔大学主修工程学,后转到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在纽约市内的格林尼治村住了一年,后去华盛顿州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公司内部报刊室负责技术性写作。毫无疑问,他在美国海军中的生活经历、在大学中所学的工程学的有关知识、在格林尼治村的所见所闻和在波音公司工作中所获得的科技信息,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之后他去墨西哥完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1963年发表了《V.》,从此走上了专业作家之路。
所有不安,厌恶。

17

精华

4008

帖子

1万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23:19 | 只看该作者
从高中时代开始,品钦就已经为校刊写稿,展现了自己出众的写作天赋。1953年,他进入著名的康奈尔大学,专业为工程物理。大学二年级结束后,品钦暂时离开校园,加入了美国海军,并在1957年退伍重返康奈尔大学。此时,品钦决定弃理从文,把专业换成英语。
  
  品钦在康奈尔大学进一步显示了自己对于文学的兴趣爱好,积极从事小说创作。巧合的是,品钦当时在学校选了纳博科夫的文学课程,亲耳聆听了这位前辈的风采。不过纳博科夫对这个未来影响美国文坛的才子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而品钦则私下抱怨纳博科夫的俄式英语太难懂。1959年六月,品钦在康奈尔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以后,品钦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说《V》。从1960到1962年,品钦任职于西雅图的波音公司,负责整理写作技术文档。这段工程技术员的经历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比如那个虚构的Yoyodyne公司即影射的是波音公司,而品钦的小说都体现了理工科的知识背景。1963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刚一出版,就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同年获得了福克纳基金会年度最佳小说处女作奖。
  
  之后,品钦辞去了波音公司的工作,先是去了纽约和墨西哥,然后定居在加利福利亚。1964年,品钦申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专业研究生,结果被校方拒绝。1966年,他的第二部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面世,本书摘选的即是小说的前两章。
  
  1974年出版的《万有引力之虹》是品钦的第三部小说,也是他最伟大的一部作品,被称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一些学者甚至将之与《尤利西斯》和《白鲸》相提并论。该书卷帙浩繁,长达760页,故事情节复杂,梦境一般的幻想中充满着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小说内容丰富,涉及现代科学技术、国际政治、心理学,人物众多,达四百多人。1974年,《万有引力之虹》获得“全国图书奖”,但与普利策文学奖失之交臂,因为后者的评审认为该书过分艰深。对英语国家的读者尚且如此,此书的阅读难度对于中国读者就更加可想而知了,难怪到今天此书也没有中译本问世。
  
  品钦1990年出版的《葡萄园》并不像前一部那么费解难懂,但大部分批评家认为这部小说从质量上说是个退步。品钦最近的一部小说名叫《梅森和迪克逊》,讲述了18世纪英国人梅森和迪克逊对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进行土地测量、划分分界线的故事。品钦从1978年开始构思该书,但直到1997年才最终出版。品钦的第六部小说也开始浮出水面,即将于2006年12月和读者见面。该书的英文名是Against the Day,将长达992页,讲述的故事从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开始,一直延伸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品钦在美国的公众当中颇具传奇色彩,不仅仅是因为其文学作品的独特风格魅力,更是因为他神秘莫测的私生活。他从来不接受任何采访,流传在媒体上的个人照片极少,大家甚至连他的家庭住址都不清楚。有人猜测他一直隐居在加利福利亚或墨西哥,但近来又有传言他住在纽约市郊。品钦的这种隐士风格颇有塞林格的遗风,所不同的是品钦依然不断有新的作品推出。
  
  在美国整个后现代作家当中,品钦享有崇高的文学声望。他被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推崇为“依然健在的最伟大的四个美国小说家之一”,并很早就被大家视为美国文坛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所有不安,厌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精华

4008

帖子

1万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23:20 | 只看该作者
所有不安,厌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精华

4008

帖子

1万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23:22 | 只看该作者
内容概要

全书共16章,有两条主要故事线索:一条描写历史,另一条描写当代生活;一条作解释写意义,另一条写感觉与经验;一条写英国人赫伯特·斯坦希尔追查父亲的死因以及神秘的V.在他父亲生活中的意义,而且越查找越糊涂,导致他对历史的彻底失望。另一条写混迹于纽约街头的一伙颓废青年,中心人物是班尼·普罗芬。作者称他是一个“不幸的傻瓜”,一个“人形的‘摇摇’”(“摇摇”是一种玩具,是一卷线轴形的木块系于绳子的一端,用手拉动绳子另一端,木块就能上下飞动,但每次都回到原处),这种人整日里花天酒地,只知酗酒嫖女人,不懂得自己生活和行动的意义,在今天高度商业比的社会里活象个机器人,行为重复,毫无生气。班尼·普罗芬出生在“水手墓酒吧”,生活在这个圈子里的人主要是水手和妓女。这个酒吧里的啤酒都装在泡沫塑料制成的大乳房里,乳头便是龙头,到时候总有约莫250个水手等候着往7个乳头上吮吸。班尼住在纽约西区,跟一群颓废的波多黎各“难兄难弟”厮混,有一个名叫雷切尔的女人爱他,但又指控他“没有作爱的能力”。班尼自命为聪明人,每个聪明人都懂得抑制自己的欲望(包括喝啤酒止渴)。他并不想有任何作为,包括拧开啤酒龙头。他所需的女人是那种并不爱他,却能真正自给自足的机器:“有关她的任何问题都能在一本机械维修手册中找到。你只须拆换些零件就成。”他阅读招聘广告寻找工作,一想到有了钱就能找女人,性欲就会冲动,结果发现他勃起的性器官会在报纸上指引出一行字。他等着性器官软下来,看它停留在哪个招聘机构上,以便决定取舍。他要找一个最无刺激性的工作。他心境平静得已超越理性。他曾一度受雇到纽约市地底下的阴沟里去捕杀鳄鱼。最后他被另一条故事线索里的主人公斯坦希尔说服去马耳他,似乎自杀而死,结束了他庸庸碌碌的一生。至于他为什么自杀,书中未作交代,不过读者可作出自己的答案。他的名字就有象征意义(“普罗芬”在英文里是“亵渎”之意),他一生中不知敬畏上帝,只是随波逐流,虽不作恶,也不为善,只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既无生活的目的,也不知生活的意义。他的这种生活是作者心目中当代城市生活的写照。书中写到有一天马耳他的瓦莱塔城忽然断电,班尼的生活也就一片黑暗,于是他在“漆黑的夜里向马耳他的边缘走去,消失在地中海中。”这就象征班尼与他所生活的城市休戚相关。另一条故事线索的主人公斯坦希尔出生于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恰好死于这一年),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睡了一大觉,醒来后有了胃口,想寻找生活的意义”。他父亲原是英国外交部雇用的一个侦探,因探索V.的秘密而死得不明不白。斯坦希尔翻阅父亲的日记,看到了有关V·的一鳞半爪记载;他访问了一些有关人士,发现“历史”象钻石一样,不知有多少“面”,每一“面”都能耀花调查者的眼睛。斯坦希尔拼凑起有关V·的全部历史,结果发现这部历史与这个世界一样,既真实又虚幻,V.是英文的一个缩写字母,它究竟代表什么?它似乎代表无数的人与物,都以字母V·为首:一个神秘莫测的国际女间谍、一个有钱的意大利贵妇、一个德国荡妇、画家笔下的维纳斯、圣母玛利亚、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瓦菜塔城、失落的古城维海苏……甚至女人两股的交叉处。斯坦希尔发现欧洲和美国的每一场灾难都有V参予,却又弄不清楚其中的真正奥秘。  

这也就是“斯坦希尔”,这个名字所暗示的含义,它在英文里意谓“蜡纸”,作为记录工具只能客观地录下事实,却无力对这些事实作出任何主观的判断。在探查历史真相时为了不使自己卷入,从而使历史失实,斯坦希尔还几次乔装打份,隐姓埋名,但历史毕竟一去不返。他所了解的史实只能是别人的笔录或口述,难保其中不无猜测、编造或故意歪曲之处。因之他所能找到的只是别人对过去生活的印象,却不是他本人观察所得的实录,他追查V·的奥秘时线索越多,证据也越难确定,结论也越难作出。这也是一切历史学家的矛盾和难处。他们对知识或客观真理的追求往往没有结果,却又不得不继续追寻下去,就象斯坦希尔追查V.的秘密一样。正因为这个缘故,故事的一条线索有一个悲剧性结局(班尼在马耳他摸黑走向大海),另一条线索却没有结局。在这部小说里班尼一伙的现实生活很机械,毫无生气;相反,斯坦希尔所追寻的过去生活却丰富多彩,较有生气。从古到今,生活似乎每况愈下,连V.不管它代表什么,是不是物的形象越接近现代也越变得机械化和缺乏人性:先是发现V.的一只眼球是假的,里面装着一只小小的钟表,而到最后被孩子们撕裂时,却发现她完全是个人造的机器人:“她的两臂和乳房都可以卸下来;腿上的皮肤可以剥掉,露出下面错综复杂的银制透雕细工。很可能躯体本身还隐藏着其它奇迹,肠子是五颜六色的绸子,肺是漂亮的汽球,心脏是洛可可式建筑。

作品鉴赏 品钦是美国60年代后现代派文学中以“黑色幽默”为艺术特点的著名作家,他与冯尼格特可以说代表“黑色幽默”中两种不同的风格:冯尼格特、海勒等用夸张、讽刺笔法把现实漫画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面作了相当深刻的批判;而品钦、巴思等则比较脱离现实,认为生活是荒诞的和不可理解的,因此小说本身应该比生活更荒诞、更离奇,使读者觉得自己不是在阅读生活而是在阅读文字,因此这类作家的作品想象力丰富得使人捉摸不透,文字难懂得无法卒读。他们反对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传统,主张大胆创新,要求对小说的形式进行各种实验,往往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新理论作为新的美学观念的代用品。例如品钦就把物理学中的“热寂说”当作一种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创作。所谓“热寂说”是十九世纪末由美国历史学家、小说家亨利·亚当斯所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任何东西都会把能量消耗到其他物质上,宜至消耗殆尽,趋向死亡,不再成为物质而成了反物质。把这一理论应用于社会,就是认为整个人类社会和宇宙都在日趋混乱、衰竭乃至死亡。这是种虚无主义与悲观主义混杂在一起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以这样的世界观指导创作,作品自然充满混乱,黑暗和死亡,整个世界和人类都被描写成毫无前途。在《V.》中人类被分作两种类型:一种人依旧有能量,另一种人同热寂已变成无生气的反物质。品钦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的概念也有所改变:“在18世纪,很容易把人类看作是类似钟表机构的自动装置,在19世纪,有了以牛顿为代表的物理学、尤其是热力学方面的新发现,人类更易于被看成是一架发热的引擎,有约莫40%工率,现在到了二十世纪,有了核与逊原子物理学,人类已变成某种吸收x射线、光子和中子的物体。”著名评论家布里杰特·谢—谢士勒在评价《V.》时说《V.》有三条线索,除了斯坦希尔与班尼·普罗芬这两条外,另一条线索是“以假历史、假地理交织成的百科全书式布局使所寻找的V.变得扑朔迷离,不可捉摸,这样不仅嘲弄了斯坦希尔的探索,而且嘲弄了这部小说本身的过于雕琢”。在读到普罗芬的这条线索时,谢—谢士勒说:“这是条完完全全、意味深长地描写当代生活的线索,代表人物是班尼·普罗芬和他的难兄难弟们,纽约市里的一伙傻瓜蛋和人形‘摇摇’,他们的行动过于随意而重复,使他们变得象物而不象人。品钦通过班尼不能作爱来隐喻人类的缺乏生气,班尼与两个名叫休克和尸布机器人相处倒比跟一心想跟他做朋友的雷切尔·奥尔格拉斯在一起更能相互沟通。”有的评论家认为品钦通过班尼和他的难兄难弟们来讽刺与影射美国五十年代的颓废派青年运动——所谓“垮掉的一代”,并把它漫画化。班尼要亵渎的不是上帝而是美国文化。周围的世界象斯坦希尔的使命一样。都是死亡的象征。诚如美国《字城》(1971)一书的作者托尼·坦纳所说,《V.》里“每一布局都表现出衰竭和消亡,一步步趋向混乱和死亡。书中充斥各种各样的死亡景色——从现代世界的垃圾堆到月球上真正的不毛之地。”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约翰·斯塔克则认为《V.》描写的是一个颓废到了极点的社会,作者用卡通笔法描写了这个社会的代表人物:班尼·普罗芬和他的难兄难弟们,借雷切尔·奥尔格拉斯之口说出:“这帮人只有经验,没有生活。他们不会创造,只知谈论那些正在创造的人……他们在讽刺自己,却并不意识到自己在这样做。”然而,这个以纽约市为缩影的社会虽然颓废到了令人发指,不过与马耳他人和非洲海瑞洛斯族所受的残酷剥削相比,则又显得为害较轻。综合英美文学评论,一般都认为《V.》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深刻地讽刺了美国的病态社会,艺术上也有想象力丰富、立意新奇、结构复杂、构思巧妙等优点,但由于篇幅巨大,内容杂乱无章,文字晦涩难懂,而且象一般黑色幽默小说一样缺乏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因此很难为一般读者所欣赏。
所有不安,厌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5

帖子

105

积分

牧场主

痛苦的潜行者

5#
发表于 2008-1-5 18:58 | 只看该作者
我买了这本书,正在试图深入地研究
num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4-25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