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母亲的缺席与青年人的意淫——关于《幽谷百合》

[复制链接]

1

精华

6

帖子

28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1 1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巴尔扎克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我只喜欢《幽谷百合》,因为只有这部作品,赋予了作者的全部感情和全身心的爱恋。“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其实是人间悲剧……”①而我更能感觉到,这个人间悲剧并不属于巴尔扎克,因为他从来没有因为高筑的债台,生活的一切他都可以用狂傲戏谑去面对,但是有一份感情他深藏于心里,或许他自己并不知道,但真实的存在着,简单的说便是“恋母”,而弗洛依德称之为“俄底甫斯情结”。
       但是,巴尔扎克的母亲却让人不敢恭维,在当时的法国上流社会,贵妇人成为别人的情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且巴尔扎克的母亲19岁嫁给他父亲的时候,老巴尔扎克已经51岁了,包办婚姻难以给予她想要的幸福。而老巴尔扎克“崇尚自然,会享受生活,虽然结了婚,但仍过着大小伙子的‘快乐’生活。”②因此,他根本就纵容妻子的放荡生活。巴尔扎克在旺多姆中学度过的六年中,他的母亲总共去看了他两次。除此之外,母亲对他还特别的小气,借口给太多的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巴尔扎克的生活非常拮据。而正是这些原因,巴尔扎克曾经说道:“我从没母亲。”可见母亲对于巴尔扎克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温馨可爱的形象,就算憎恶也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由此种种就能够断定巴尔扎克对于母亲的感情,只是刻意地咒骂,或者用无限的轻言谩语来平息自己的愤怒吗?答案是否定的。感情的事情非常奇妙,当感到一种最初的与生俱来的感情难以维持生命的需求的时候,人的主观存在可以找寻甚至臆造一种新的感情,来替换那个糜烂、虚浮、陈旧且毫无生机的感情。巴尔扎克虽然造就了诸如葛朗台、高老头等一系列的文学艺术形象,对资产阶级的批判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失去创作的寄托的或许可以像平庸的人一样生活,可以成为一个农夫或者发木工,悠闲的生活;而生存的寄托则是人活下去的理由。1850年3月14日,德•韩斯迦夫人与巴尔扎克结婚,还了他一个十几年的夙愿,只是不久以后,他便离开人世。
      一个对感情如此执着的人,一个直到死神降临的时候还不忘记自己生存寄托的人,从来都不缺乏对母亲的感情,虽然母亲对他并没有……
      《幽谷百合》不是巴尔扎克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也不是为文学批评家津津乐道的作品,更不是文学史阐释渲染的作品……因为这部作品,时时都显示着资本主义的温情。首先,作品中主人公与所谓反动的波旁王朝千丝万缕的关系让许多革命评论家提不起精神;其次,主人公费力克斯与德•莫尔索伯爵、伯爵夫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纷不会引起进步的文学批评的兴趣;再次,德•旺德奈斯家糜烂陈腐的家庭生活只会让一些人感到资产阶级的无助与孤独,而这些并不属于别人;最后,费力克斯的小资情调让人感到无限的讽刺。
      但是,我从来不相信文学艺术有阶级,也不相信世界上所谓的正义与邪恶之分,在我看来,让人最为之动容的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所带给读者的共鸣,正是这种作者与读者之间心与心的交换才能让文学深入人心。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从来不给作品留下结局,因为他把创造结局的权力交给了读者。
      正是如此,文学作品人性的挖掘要远远胜过社会性的,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创造,而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人格属性,而情感正是介于自然属性与人格属性的中间力量,起到纽带的作用。
      《幽谷百合》充满人的情感的分析,很多时候也是巴尔扎克对自身的剖析。费力克斯的身世与作者很像,小说一开始便写到费力克斯的出生“我,一个刚刚出世的婴儿,能损伤谁的虚荣心呢?我生来身心有什么缺陷,母亲对我竟如此冷淡?难道我是义务的产儿?难道我的出生是一件意外的事?难道我这小生命构成我母亲的内疚?”③五个问号,一个冷漠风流的母亲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五个问句,层层递进,从义务与意外来解释母亲的虚荣心与冷淡,而最后的时候,母亲的内疚更是暗示着母亲放荡淫乱的生活。费力克斯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冷淡而放弃过对母爱的追逐,在他和母亲从巴黎到图尔的路上,他总是精心准备一番言论,来表达他对母爱的渴望,然而母亲“一瞪眼,一句话”,就把他的开场白吓了回去。到了奥尔良,母亲责备他一路无话,他非常激动“一下子扑到她的脚下,搂住她的双膝,热泪滚滚而下,向她倾诉满怀的感情。”④但这个铁石心肠的母亲,竟然说他装模作样,这是怎样的顽固不化啊?
      费力克斯对母亲的决绝感到绝望,但是绝望之余,是否能够让他摒弃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俄底甫斯情结”中解释到,随着孩子年纪的增大,恋母的对象通常由生母转向年长的女子身上,而费力克斯的不幸更是容易产生“移情”效应。
      在一次舞会上,费力克斯遇到了一个令他神魂颠倒的女性,也就是德•莫尔索夫人。他“像孩子投进母亲怀抱一样”,连连亲吻她的双肩。这就是巴尔扎克的意淫,而这个如仙子般美丽的女人就是巴尔扎克的意淫对象。不客气地说,每个青年人心中都有一个意淫的梦想,通常这种意淫只有在人的内心深处泛滥,在潜意识里肆意驰骋(《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正是贾宝玉潜意识里意淫的表现),而有时也能突破潜意识,泛入人的大脑,从而造成一种冲动的结果。费力克斯的冲动,便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也是作者在现实中不能得到,在文学作品中对自己安慰的表象。
      德•莫尔索夫人的伟大之处当然不仅是她的美丽,天下美女无数,但可谓知己的,能有几人?在巴氏笔下,这样的女性实在少之又少。她美丽端庄,温文尔雅,且有坚强刚毅,有担当,有气魄,有柔情。她守着半疯不疯而且脾气暴躁的丈夫过了简短而从痛苦的一生,她的温柔、纯洁、富有牺牲精神,简直就像天使一样,神圣不可触犯,她完美的似乎没有缺点,只是我想她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完美。而这种女性形象,就是“天使型女性”,而从另一方面说,就是“男性自我救赎的工具”。⑤这个侧面也表现出作者的青年人心理“意淫”的扩大化,现实中难以实现,那么就寄寓于文学,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感。
      每个年轻人都曾经至少在潜意识里或者就在头脑中幻想过自己也能够拥有像德•莫尔索夫人这么一位女性,原本平凡无奇的青年费力克斯在她的点化下居然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了路易十八的近侍,这种变迁与德•莫尔索夫人的提携是分不开的。“德•莫尔索夫人给费力克斯的那封信,正是他立身处世,飞黄腾达的锦囊妙计……”⑥可以说,这是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典型案例,从人性出发,谁不愿意功成名就?谁不愿意用金钱去堆砌无边的名声?
      人性的自然属性无法掩饰也无法抛弃,而人格属性总是逼迫着人不断压制自然属性,难道人生来就不得不受制于各种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的约束?难道人的自然属性天生就是罪恶,需要宗教来洗涤?难道面对社会的残忍孤独,还不断地抹杀人的自然属性,去勾勒更深的鸿渊?
      其实并不用说太多,巴尔扎克用自己的情感来填补我们与生俱来但是已经丧失很多的东西,将压在心头的忿懑与抑郁统统付诸笔端。我想作家最伟大的才能不是辅助革命,去谋取那么若有若无的虚幻的“美好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作家通过作品解放人性,从而让人更加的自由。

0

精华

50

帖子

150

积分

habitant

Rank: 3

2#
发表于 2008-11-13 20:32 | 只看该作者
[b18z] ~~~请教下楼主,“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人格属性”,这句话是谁的观点?出自哪?
当我在虚无里寻找上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6

帖子

28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碧绿的兔子 的帖子

自然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格属性没有具体的说法,我这里说的有点像弗洛依德的“超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4-26 04:54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