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4819|回复: 8

从《诉讼》中体悟“法”的神性

[复制链接]

3

精华

79

帖子

272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08-11-13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卡夫卡孤独三部曲中,《诉讼》被评论界称为具有“卡夫卡式”的一部长篇小说。什么是卡夫卡式呢?当代学者罗璠认为:所謂“卡夫卡式”,“即顛覆了传统的行为(使命)——困难(障碍)——困难克服(使命的完成或矛盾的化解)的敘事结构模式,把困难的克服这一环节无限的延宕,并將它变得不再可能,从而传达出一种痛彻心脾的人生況味,表現了現代人境遇的深沉真实,建立了‘卡夫卡式’的思想和現代艺术的表現形式。”在現代派文学家族中,如果將卡夫卡比作高山的話,那么,《诉讼》无疑就是这山的一座高峰了。在我有限的阅读中,卡夫卡的《诉讼》是最难读的,也是最难解的。法庭的模棱兩可,主人公的矛盾心里,开放式的主題,寓言式的故事,处处充滿象征,处处迷雾笼罩。笔者初读《诉讼》时的感觉,仿佛被置身于云遮五绕的山中,令人裹足难前,不敢冒然攀援。现实与幻想交织,逻辑与荒诞混淆:一切看來都是似是而非的。坦白地说,尽管卡夫卡在枯燥、单调、冷漠、无休止的敘述中不乏調侃似的幽默,仍然令人昏昏欲睡,难以卒读,好长一段时间无法窥见隱藏在枯燥中的純凈诗意和单调中的深刻思想,薄薄二百页,竟用了十天的时间,断断续续才读完。前些日子,笔者隨太极师傅一同上武当山,寻仙问道之余,重读《诉讼》,霎时间感到俗气顿消,心中豁然:約瑟夫.K 在诉讼中苦苦追寻的“法”,不就是我们所追寻的“道”吗?循着这一思路,约瑟夫.K 从反抗、自省到审判的心路历程,如其说是在寻找自身的罪责,不如說是在追寻“法”的神性。

      应该说,追寻“法”的精神是卡夫卡貫穿《诉讼》全书始終的一种观念。為了诱使读者接受这一观念,卡夫卡將主人公置于一场莫名其妙的、非常特殊的官司之中,使其有机会接触形形色色与“法”相观的人(看守、预审法官、律师、画家、商人以及他们身边的女人),并將这些我们熟悉的、真实的人物形象与荒诞的意象空间巧妙地結合起來,编织出一幅荒谬绝伦的、迥异于已知的、现实的社会图景,传达出一种痛彻心扉的人生況味,迫使读者不得不掩卷沉思:“法”的神性何在?

      在我看来,“法”的神性其實就是自然的神性,实际上就是一种自然規律。它犹如浩瀚夜空中的点点星光,常常在黑暗中显现;它无声、无形、无影、无踪又无处不在;它晓谕人类,天地之所以长久者,乃无偏无私,自然而然,一切人为因素,只有順其自然才能赋予其意义。在二十世紀现代派作家中卡夫卡是最早的觉悟者,他說:现实世界太強大了,我們无法改变这个世界,而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被这个世界所改变。在他看來,《诉讼》中主人公的处境“是一个生活在精神财富丧失殆尽的世界里的人的困厄,他执迷于对超验的明确性的无限渴望。”人处于现实社会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无意义的,人所获取的财富、名誉、地位这些被卡夫卡称之为“感性的東西”都是虛幻的、转瞬即逝的,同时也是罪恶的渊源,这些身外之物常常会使人长期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的、紧张的境地,人生中所有的痛苦和罪恶都源自于人的內心,只有在“法”的灵光照耀下,才能消除煩恼,减轻罪责。卡夫卡在《诉讼》中关于人性中“罪”的意识,迥异于《圣经》中的“原罪”说。在卡夫卡看来:人生意味著罪恶,在这充滿罪恶的世界上,人人都是“帶菌者”,因此,无人能幸免。卡夫卡在《诉讼》中的这一赎罪意识,自我否定意识,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頗有微词,他們认为:约瑟夫.K 反抗的不彻底性,说明了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約瑟夫.K 欣然接受“法”的判決,削弱了应有的社会批判意义。笔者认为,卡夫卡的《诉讼》客观上所暴露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司法的腐敗,并非专指奧匈帝国統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指向所有的人類社會,其主观意图是揭示現代人的那种无所依托、无所适从的生存境遇,在“上帝死了”以后,重建自己心中的上帝,从而使人类自觉地体悟“法”的神性,树立对“法”的敬畏之心。在卡氏看來,“法”为罪所吸引,換言之,哪里有罪哪里就有“法”的惩罚。有罪即有罚,罪与罚本是同茎生(爱默生语)。由此观之,《诉讼》中那位被莫名其妙逮捕的銀行襄理約瑟夫.K 在世俗人的眼里是被冤枉的好人,而在上帝的“法”眼里却是不折不扣的罪人。在现实世界里,一个成功的人通常展現出來的是优雅的、道貌岸然的一面,在躊躇滿志、风光得意之时是不会感到“法”的存在的,只有当灾难降临,我們才能体会到“法”的神威。約瑟夫.K 就是在被逮捕的那个时刻开始遭遇“法”的。由于.K“莫名其妙”地被逮捕,他的体面遭到质疑,优裕的生活被搅乱,此时,处于被“遮蔽”着的约瑟夫.K 要维护既得利益,理所当然地要与“法”进行对抗。
              
      约瑟夫.K 的反抗是可笑的,也是徒劳的。因为他所面对的是最低一級的法庭,对于幕后那无形的力量一无所知,他所感知的都是及其荒誕的表象:法庭設在肮脏的、令人窒息的阁楼上;预审法官的讲台上摆放着淫秽书籍;被告虽被逮捕却不知所犯何罪,且可以自由行动;听差的老婆在法庭上公然与一个男人調情;画家為法院画像,正义女神变成狩猎女神;律师听命于法院;商人布洛克現身說法,為了官司放弃了現有的一切.....,等等這一切无不激起約瑟夫.K 內心深处的那股強烈的反抗情緒。当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詞,义愤填膺揭露法庭如何腐敗,听差、看守如何贪赃枉法,却引來的是滿堂的哄笑和戏谑声,庄严的法庭在洗衣妇与一个男人調情的淫蕩声中被彻底消解。此時的約瑟夫.K 為现实的表象所迷惑,根本看不清掩藏在这一表象背后的那个神秘的力量,同時他那人性中的丑陋的另一面逐漸暴露出來,他采取对抗的方式就是荒唐的报复行为,“把这个女人(听差的老婆,预审法官的情人)从预审法官和他的仆人手里抢走并占为己有,也许是对他们最好的报复” 。卡夫卡将这些荒誕現象和約瑟夫.K 的矛盾困惑心理冷靜、客观、敘而不议的表敘出來,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仅是主人公的困惑,应该说也是卡夫卡本人的困惑,甚或说也是当代人的困惑。面对黑暗、腐敗、荒誕的现实,法律的公正何在?“法”的神性何在?窃以為,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來理解,首先,“法”的神性在于神圣而不可抗拒,它需要一切生命体以一种虔诚之心、敬畏之心尊崇它,順应它,好比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天意不可违。因此,卡夫卡解釋《诉讼》时说:我们所理解的罪,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罪。其二,“法”的神性常常体现在最黑暗、非正常的状态中,而且在世人眼里可能是不道德的(克尔凯郭尔思想),类似于中国人对于“道”的理解:道在屎尿中。大自然不会总是风和日丽,常常会有狂风暴雨、旱澇、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降临,老天似乎从不眷顾个体生命,从不同情弱者;大自然的規律就在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诉讼》中从预审法官到听差、看守、仆人他们并非现实意义上的执法人員,他们生活在令人窒息的另一个世界;他們以荒誕的、不道德的面目出現在人間,意在考驗所有“被告”对“法”的信仰程度,晓谕所有的“約瑟夫.K 们”及时放弃一切转瞬即逝东西而皈依于永恒的“法”—— 精神生活。                                
  
      約瑟夫.K 的精神世界是在诉讼的过程中被逐步喚醒的。这里不得不提到律师身边的那个女看护列尼,她在律师身边工作,有机会接触到法官,其间耳濡目染,对法院內在的运作太熟悉不过了,她劝告約瑟夫.K 說:“別再这么倔強,你斗不过法院,你得认罪。......只有这样你才能逃脫他们的魔掌,只有这种办法才能救你自己。”列尼的話很明显,认罪是唯一的。由于约瑟夫. K 在现实世界里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員,平時高高在上,习惯于感性世界的生活,因此,他的醒悟是緩慢的。他从被动的被传喚,到主动的寻找法庭;从本能的反抗,到意识里的負罪感;从勾引预审法官身边的女人报复法院,到求助法院身边的女人以影响法院的判決,(他在教堂里对神父說:“女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倘若我能动员我所认识的女人一起为我出力,我就一定能打贏官司。特別是这个法院的法官,几乎全是些好色之徒。”)......这一切說明,約瑟夫.K 对这场诉讼仍然还存留著一丝幻想,要放弃現有的一切是多么的难啊!真正喚醒約瑟夫.K 的精神世界是在大教堂里,神父为约瑟夫.K 讲了一个“在法的门前”寓言故事,借此晓谕约瑟夫. K 要“看得远一些”,故事说:在法律的大门前有一个人在站岗。一个乡下人來到看门人面前,请求让他进去见法。守门人对他说,现在还不能让他进去,而且告訴他里面还有三道门,一道门比一道门严格。乡下人问,他以后是否可以进去呢?守门人说,也许可能,但現在不行。于是,乡下人就在那始終敞开的大门前苦苦等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乡下人終于疲惫而死,临死前守门人告訴他,法的大門是专门为他而开的。这则寓言如其說是神父在晓谕約瑟夫.K,不如說是卡夫卡在晓谕读者。但是,要想准确地理解它是很困难的。对于这个寓言故事,笔者的理解是:“法”可以看作是一种形而上意义上的真理,具体而言就是一种生活的准则,乡下人是寻求真理的現實生活中的人,守门人則意味着人生道路上重重障碍。乡下人的悲剧就在于轻信了守门人的話,过分夸大其困难,以致不敢跨越那关键的一步。約瑟夫.K 受到神父的啟示已经看来是大彻大悟了,他感叹道:“谎言构成了世界的秩序。”于是,他欣然接受了“法”的判決,与这个谎言构成的世界彻底决裂,从而走向新生。   

     卡夫卡的《诉讼》是一部独特的自传性的小说。約瑟夫.K 的生存境遇,也就是卡夫卡自身的生存境遇。卡夫卡彻底否定日常的现实生活,是以生命为代价在追求精神生活,他说:“这种生活(指日常现实生活——叶廷芳注)是无法忍受的,而另一种生活(指他思考中的绝对合理的世界——叶廷芳注)又是可望而不可即,人们不再感到想死是一种耻辱。”“除了精神世界,什么也不存在。”实际上,卡夫卡所追求的那种绝对合理的世界在人间永远不可能存在,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卡夫卡那种圣徒般的生活,逃避现实的洞穴般的生活,虽然无法为世人所接受,但他那独特的、卡夫卡式的現代小说艺术却长留人间。卡夫卡的《诉讼》就像一柄“破冰之斧”,将会击碎世人那颗冰冻之心。《诉讼》給人的启示是:“法”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法”的大门随时向我们敞开着,它需要我们绝对的信仰和虔誠,是行动而不是像乡下人那样苦苦等待;“法”的神性將引导我们透过荒誕的表象而抵达本质的真实,由短暂逐步走向永恒。这或許就是我們阅读《诉讼》的意义所在。

                                                                          拙文系本人原创,首发于新浪博客《抱朴居》

[ 本帖最后由 清明 于 2008-11-13 17:41 编辑 ]
逃避死亡并不难,要避免堕落才是难的。----苏格拉底

0

精华

111

帖子

333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08-11-1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他欣然接受了“法”的判決,与这个谎言构成的世界彻底决裂,从而走向新生。   

这点不太明白,接受了法的判决,“象一条狗一样”被两个恶棍处死,(而且耻辱有可能长存人间)难道是走向新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79

帖子

272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处死约瑟夫.K的两人,在我看来并非恶棍,而是K自己,是K由自我向超我转变的一种超越。世俗的我虽然已死,但人性之“恶”的影向并不能很快在这个世界消散。
逃避死亡并不难,要避免堕落才是难的。----苏格拉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11

帖子

333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08-11-20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只看到了绝望。。。。。我宁愿将那两个恶棍看成是法的守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79

帖子

272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同“绝望”一说。人在世俗的生活中不到绝望的那一刻是不会醒悟的、是不会回头的。
逃避死亡并不难,要避免堕落才是难的。----苏格拉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11

帖子

333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08-11-27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来就不觉得教士说服了K,K依然信仰自己的“不可摧毁之物”,而教士依然服从旧有的“法”,两者怎能混为一谈?(K的信仰如你所说是那些形而上学的真理性的东西,但那绝不是教士教给他的,而是他一直就有的,你没看到他一直在反驳那个教士吗?)
最后K的被处死是一种无奈,K绝不想那样,(他一直在抗争,但是无效)要不他绝不会在黑夜里举起双手,张开十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79

帖子

272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士的“晓谕”最多只能起到吹化剂的作用,K如果没有遭遇“法”的经历是不可能醒悟的;说到K,的抗争无非是K,的“自我与超我”的一种内意识的分裂与较量。
逃避死亡并不难,要避免堕落才是难的。----苏格拉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精华

4122

帖子

1万

积分

duke

为爱挥剑的流浪者

Rank: 10Rank: 10

牧场荣誉勋章

发表于 2009-7-1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竟然是第一次阅读
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58

帖子

190

积分

habitant

Rank: 3

发表于 2012-12-31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的门前就是《诉讼》里的节选片段。诉讼又译《审判》。月夜风高,k如狗般被两个看守带到采石场,用尖刀戳入了心脏。
《审判》即是资本运作的机械诉讼;又是人性泯灭后的兽性诉讼。
在这里孩子读出了《哈姆雷特》,青年领悟到了《狂人日记》,中年人想到了马克思、韦伯。老年人看出了庄周化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4-17 03:42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