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德论但丁

[复制链接]

31

精华

2423

帖子

7724

积分

超级版主

阿卡迪亚牧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8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但丁
        在承认但丁伟大的精神和情感特点的同时,如果也注意到乔托与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那就也要求我们对他的作品给予应有的评价。他和乔托生活的那个时代,造型艺术又恢复了它的自然力量,从而生机勃勃。但丁本人也具有这种直观艺术感的天赋,他运用他那想像力的眼睛就能把各种事物看得那样清晰,从而能勾画出它们的鲜明的轮廓,因此即使是最隐晦和最离奇的东西我们看到也仿佛是按照自然描绘出来似的。还有他采用的三韵句,很少或根本没有束缚他的手段,相反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帮助他达到了目的,勾勒出人物。……
        但丁地狱的整个构造有点小中见大,因而使人眼花缭乱。从最高处进来一直到最低层,设想成一个由许多小圆圈组成的大圆圈,但这个大圆圈又等于是一个圆形露天剧场。它硕大无比,而它呈现在我们的想象力面前的总是艺术上受到局限的东西,因为从上面就可以一目了然地一直看到竞技场以以及这中间的一切。请看一下奥尔卡尼亚的画,人们以为看到的是倒过来凯博书中的插图[古希腊人凯博的书中有一幅插画,它表现了人的心灵活动的各种状态。——译注]。这种虚构与其说是诗意性的,不如说是修辞性的,想像力被激发起来,但并没有得到满足。
        不过,我们正好并不想赞扬整体,因而一个个别的异乎寻常的丰富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使我们惊叹不已,不知所措,并不得不表示敬慕。一个个场景的出现使我们一步一步失去了对全貌的兴趣,而这些场景是最清楚地和最严格地由所有感性直观的条件和关系,由人物以及他们所受的惩罚和折磨平均完成的。我们举一个例子,也就是第十二章:
        ……[略去,请参看《地狱篇》第十二歌相关部分,歌德此处引用了卡尔•施特莱克弗斯的德译文,与但丁原文有出入]
        首先我必须做以下说明:虽然在我收藏的1739年威尼斯出的但丁作品的原作中有个地方(即从“又因为”到“望而却步”)也暗示米诺陶尔,但我仍然觉得,这仅仅关涉到一个局部地区。这个地方是山地,而且“山石嶙峋;但诗人觉得,这么说还不够,这里的特殊之处(“又因为那里还有那样的东西”)是非常可怕,因而让人望而却步。因此,为了使自己以及别人多少感到轻松一点,他就提到发生过一次山崩,而且既不是用作比喻,也不是举一个直观的例子。这次山崩大概封住了从特兰托到维罗那的道路。那里满是从原始山脉上塌下来的巨大岩石板和碎石,这些石头都是刚刚崩塌下来,十分锋利,它们还没有发生风化,也没有通过植被而结在一起,变得平整,而是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像杠杆似的横在那里,脚一踩上去就上下摇晃。在但丁的作品中,当但丁走下岸时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但是,诗人想无限超越这种自然现象,因而他采用地狱之行,不仅是为这次山崩,而且也为冥界的其他现象找到充足的理由。
        游地狱的人走近了血水河,这条河呈弧形,周围围绕的河滩十分干坦,成千上万个肯陶尔四处奔走,执行它们那野蛮的守卫使命。维吉尔站在平地上,已经接近奇隆,而但丁却步履艰难,在岩石中间东倒西歪。我们不得不再次向那里望去,因为肯陶尔对他的同伴们说:

        你们觉察出后面哪个人脚碰着什么,什么就动吗?死人的脚平常不会这样。
        请问一下自己的想像力,这次巨大的山崩是不是在精神中完全呈现出来呢?
        在其余各章里,尽管场面有所变化,但仍然可以看到,这种通过同样条件的再现紧抓不放和生动描绘的做法,这样一些相类似的情况,就使得人们最大限度地了解了但丁的最根本的创作精神。
        但丁这个活人和已经故去的死人之间的差距,在别的场合也是十分明显的。比如说,炼狱里的精神居民一见到但丁就吓得要命,因为他们从但丁的身影看到他的肉体。
       
范大灿 译

选自歌德《论文学艺术》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Sweet Thames, run softly, till I end my s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5 18:05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