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独舞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的审判——帕斯捷尔纳克与他的《日瓦戈医生》

[复制链接]

4

精华

834

帖子

2542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08-8-18 1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chinesepoet 的帖子

奥运休战。不过您要是看到我在‘读书笔记区“的帖子,还要回复,就令人费解了,因为论坛里没有人会像我一样为旧的信仰捍卫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12#
发表于 2008-8-18 21:10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我并没有看过那篇文章。不过奥运和我们的讨论似乎没什么关系,讨论么,观点不同而已。再说旧的信仰,我也是为旧的信仰而捍卫到底的。可是孰新孰旧?从何辨认?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34

帖子

2542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08-9-2 11:51 | 只看该作者
奥运会期间我无法分心,就这么简单。

关于您的观点,我想问一句:不用暴力和强硬的手段,只捧出一片爱心,在现实社会中能解决多少政治矛盾和社会问题?而这些矛盾不能解决,天下一家,洒向人间都是爱的理想世界离我们又有多远?

“博爱”应该是起源于《圣经》中耶稣教导的“要爱你们的仇敌”,是很古老的道德信条。后来托尔斯泰成为最著名的实践者,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信也受到其影响。但是从十字军东征期间杀得安条克和耶路撒冷市民血流成河,到今日美军在阿富汗不断地“误伤”当地平民,沐浴耶稣教诲几千年的那些民族何曾爱过自己的仇敌(如果培植传声筒和扶植傀儡也算是博爱,那么我就说错了)?也许从昔日的“异教徒”到今天的反美“专制国家”都是不齿于人类的魔鬼?

以博爱感化人世,最终实现天下大同,必然要依靠各国政府的力量。而现在真有那个国家的政府纯以爱心(仁义)待别国,那么这个国家除了不断地受欺以外,还要被别国讥笑是傻瓜。而只靠民间力量,这个信条究竟要经过多少代人努力才能实现,是不能预料的。所谓普世价值被有些人看成谎言,是因为真正想努力实现它,而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太少了,声音太微弱了。

更加现实的期待是:保持世界均势,等待各种暴政和霸权由于不可克服的矛盾逐渐归于消亡,同时不能只是坐等,视各国各时期不同情况用一切的手段,包括暴力和非暴力的革命、改革、国际合作加快这种进程。到那一天,博爱才是无可置疑的真理。

“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北京奥运会会歌的真挚吟唱,是人世所有善良的人憧憬的,是可以拨动世界人民心弦的,是美好而灿烂的,然而是遥远的(只能在奥运会区区十几天短暂地闪现一下)。想到这一点,觉得曲调是那么的忧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14#
发表于 2008-9-2 18:5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想在最根本上我们是没有分歧的,只不过我关心的是用暴力去获取爱的过程中,暴力对人心的侵蚀。我想《动物庄园》您应该看过吧?那不就是暴力对人心的侵蚀么?用暴力换来的幸福最终会被暴力摧毁。不是么。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15#
发表于 2008-9-2 19:03 | 只看该作者
此外,我可能比较迂腐,所以我不适合政治那个舞台。但是很少有人能从那个泥潭脱身,常常怀着您这样的想法进去,但是却再没有出来。我想我们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正是在互相的斗争中促进人类的发展,任意强调一点都有可能导致毁灭。开学很忙,今天开机才看到,不好意思。以后什么时候再上我们再讨论。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16#
发表于 2008-9-8 10:17 | 只看该作者
邵建:文革非自文革始,文革又非文革终——胡杰新片《我虽死去》  

标签: 文革  
● 邵建   

    二OO六年十月十五日下午两点,去胡杰那里看他今年拍的新片《我虽死去》。这部片子属于口述影像纪录,悲剧的主角是北京文革时第一个被红卫兵打死的女校长卞仲耘,主述者则是死者的丈夫、时年八十五岁的王晶尧老先生。 ( http://www.tecn.cn )
    卞仲耘生前是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中的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被本校红卫兵在批斗会上殴打致死。用带钉子的木棍活活打死一个人,而且是她们的校长;致死者居然是学生,而且是清一色的女生。放在哪里,这都是一个诡异的事实!对此,也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当时也在现场的王友琴女士有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女性的野蛮”。 ( http://www.tecn.cn )
    “野蛮”似乎更多和男性有关,女性又何以野蛮?王友琴女士的解释是:“这类行为所隐含的思想方式,只能属于所谓“‘原始思维’”。又及:“女性是温柔的。然而,这温柔主要是在某种文化环境中熏陶培育出来的。在一种特别的情况下,原始的野蛮压过了女性的温柔。” ( http://www.tecn.cn )
    也许我的看法不同。女性的温柔并不需要某种文化的熏陶,她们天性如此。倒是某种文化的熏陶,才使她们不但违逆原始天性,而且跌破普通人性的底线,做出类似法西斯的行为。 ( http://www.tecn.cn )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熏陶呢?“目的论”文化。
    看片时,我很注意片中她们的表情,那些女红卫兵的脸上充满了正义感,就是在打人时,她们的表情也是那么单纯、激昂、亢奋,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犯罪。甚至,她们的眼睛告诉我,她们正在行使正义。 ( http://www.tecn.cn )
    自己的目的是对的,动机是崇高的,意图是正义的,就可以不惜手段,包括致人于死。这就是“目的论”文化。“目的论”又称“目的伦理”或“意图伦理”,它的逻辑是:为了正义实现,哪怕血流成河。而“目的伦理”对正义的衡量,又仅仅在于目的。如果手段不正义而目的正义,目的就可以为手段“漂白”。此即西谚中“The Ends justify Means”(目的证明手段正当)。 ( http://www.tecn.cn )
    在我看来,打死卞仲耘,这正是女学生行凶时非但不自觉、反而以为自己正当的潜在缘由。否则,没有一个自以为崇高的目的,把人活活打死,常情下,女孩子下不了这个手。 ( http://www.tecn.cn )
    这是一个红卫兵为自己当年行为的辩解,它活生生地显示了,在“目的论”的逻辑中,罪恶如何转化为正义:
    “我要说,在红卫兵一代人身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其动机其潜力其源泉完全是正常的乃至是美好崇高的。……使我们追随毛泽东的最根本的原因毕竟不是丑陋、不是私利、更不是恐怖。一个红卫兵的忠诚和英雄的灵魂,其外在表现是愚昧、盲从、打架、凶暴,可是在他的内心中是正义的烈火、友谊的信念、斯巴达克思的幽灵,是壮美的精神境界和不屈不挠的追求。” ( http://www.tecn.cn )
    如果说,文革的罪恶是这样炼成的(当然还有其他原因),那么,富有历史意味的是,文革非自文革始。胡杰片子中有一位重要的口述者(作家林莽),他目睹了卞仲耘被批斗及死亡的全过程。这位历史在场者有一句话使片子产生了历史的纵深,他说:“这师大女附中的前身是女子师范大学”。 ( http://www.tecn.cn )
    是的,就是这所女子师范大学,早在一九二五年,就上演过学生冲击校长的一幕,那就是当时震惊北京教育界的“女师大风潮”。一边是以许广平为代表的女学生,一边是女校长杨荫榆。双方互相激化矛盾,以至不可收拾(保守的杨当负更多的责任)。在“驱杨”运动中,学生多有过激举动。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一面倒地指责杨荫榆,却从未对学生采用的手段做过哪怕是稍微的反思。过程不必描述,我们只消看许广平给鲁迅的信,看她是如何向支持自己的老师汇报的: ( http://www.tecn.cn )
    所可稍快心意的,是走至有一条大街,迎面看见杨婆子笑眯眯的瞅着我们大队时,我登即无名火起,改口高呼打倒杨荫榆,打倒杨荫榆,驱逐杨荫榆!同侪闻声响应,直喊至杨车离开了我们。这虽则似乎因公济私,公私混淆,而当时迎头一击的痛快,实在比游过午门的高兴,快活,可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先生,您看这匹“害群之马”简直不羁到不可收拾了。这可怎么办? ( http://www.tecn.cn )
    声口如见其人。然而,这只是一斑。至于她们把校长轰下台来、赶出会场,继而给校长室贴上封条,把东西扔出来,又在校门口贴大字报,警告校长不准进学校大门,且专门派人看守等,总之,如果读过一通“女师大风潮”,那么,即使在同情她们、并认可其一定正义性的同时,我也不得不指出其变态所在。就她们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来说,它已然是文革的原型,而文革初期的红卫兵,在某种意义上,未必不是当年“许广平们”的变本加厉。 ( http://www.tecn.cn )
    古人云“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任何事都有一个过程,杨荫榆和卞仲耘虽然命运不同,又分属不同时代;但,在她们俩人相隔的这几十年间,并不难寻绎其中历史发变的“草蛇灰线”。 ( http://www.tecn.cn )
    年轻的许广平无疑认为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没有问题,因为她的老师就是这样教导她的。
    鲁迅给许广平的信很直接:
    “我以为只要目的是正的——这所谓正不正,又只专凭自己判断——即可用无论什么手段。”
    这是“The Ends justify Means”的中国版。不仅如此,鲁迅对年轻人多次表述过同样的意思:
    “只要能达目的,无论什么手段都敢用……。
    革命者为达目的,可用任何手段的话,我是以为不错的。
    谋生之道,则不择手段。……以为‘问目的不问手段’是?的口诀,这是大错的。人们这样的很多,不过他们不肯说出口” ( http://www.tecn.cn )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女师大附中的女生们为了革命,为什么不可以打死反革命的校长? ( http://www.tecn.cn )
    “目的论”文化是二十世纪左翼激进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就这个世纪而言,它源远流长,并形成一种持续的精神遗传。文革有“目的论”的荼毒,而它的毒性至今仍在散发。所谓文革非自文革始,文革又非文革终。上述那个红卫兵为自己的辩白,是在文革三十年后的九十年代。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文化,有这样的价值支撑,便从体制和民间两方面潜伏了文革或类似文革的可能。 ( http://www.tecn.cn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历史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观胡杰新片,我的读感是,从“目的论”到“法西斯”,有时只有一步之遥。这是胡杰片中的一个定格:红色恐怖万岁!它坐实了“目的论”的逻辑:为了正义实现哪怕血流成河;因为它恰是用人血写就。 (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34

帖子

2542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17#
发表于 2008-9-8 1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inesepoet 于 2008-9-2 18:59 发表
其实我想在最根本上我们是没有分歧的,只不过我关心的是用暴力去获取爱的过程中,暴力对人心的侵蚀。我想《动物庄园》您应该看过吧?那不就是暴力对人心的侵蚀么?用暴力换来的幸福最终会被暴力摧毁。不是么。



既不能避免用战争解决问题,又要思考杀人应不应该(说不定在思考的时候,敌人的子弹早飞过来了。在战场上容不得哲学头脑);既需要使用暴力,又要考虑会不会损害一切人的人性。这是多么难!在当下除了空喊保持克制避免战争,不要“以恶制恶”之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苏联,是被一些人描写成魔鬼一样的国家,它的最终覆亡,在他们看来自然也是专制统治,也就是“以恶制恶必然导致以恶制善”的结果。但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疯狂的扩张霸权,接着被美国炮制的“星球大战”计划所愚弄,最后戈尔巴乔夫帮倒忙的“改革”终于大功告成。至于它制度性的弊病,如果没有这些原因,在和平稳定条件下是可能被克服的。难道西方国家就没有镇压屠杀、践踏人权的历史吗?但它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设法化解仇恨。

《动物庄园》我列入读书计划之内,但没来得及读(在《读者》上读过片段),但即使读了,我也不会改变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34

帖子

2542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18#
发表于 2008-9-8 11: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inesepoet 于 2008-9-2 19:03 发表
此外,我可能比较迂腐,所以我不适合政治那个舞台。但是很少有人能从那个泥潭脱身,常常怀着您这样的想法进去,但是却再没有出来。我想我们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正是在互相的斗争中促进人类的发展,任意强调一点都有可能 ...


政治避免不了权谋和诡计,因为别人也在使用这些。但即使当下政府突然消失了,政治不仅仍然存在,而且会因失控变得百倍的疯狂,我们再也无法安全地在这里打字了。政治的确是个泥潭,但真正有抱负有雄才的人需要怀着“我不入泥潭谁入泥潭”的决心跳进去,因为需要人跳进去。我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不愿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834

帖子

2542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19#
发表于 2008-9-8 14: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inesepoet 于 2008-9-8 10:17 发表
邵建:文革非自文革始,文革又非文革终——胡杰新片《我虽死去》  

标签: 文革  
● 邵建   

    二OO六年十月十五日下午两点,去胡杰那里看他今年拍的新片《我虽死去》。这部片子属于口述影像纪录,悲剧 ...


文革属于滥用暴力的问题,女师大学生属于过激行为的问题,没有那种时代,那种政策,使用暴力就必然是受到限制的。我不是不想多谈,是不想节外生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20#
发表于 2008-9-8 18:32 | 只看该作者
可是我说的就是滥用暴力的问题,你说受限制?如何做到?就像文革,想保持理性,从何做到?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4-25 16:32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