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血的背后——评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复制链接]

2

精华

79

帖子

257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6 0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抽象的名词,像光荣、荣誉、勇敢或者神圣,倘若跟具体的名称——例如村庄的名称、路的号数、河名、部队的番号和重大日期等等——放在一起,就简直令人厌恶。”
(《永别了,武器》海明威 上海译文出版社)

因为海明威有过一战的经历,而且凭着他清醒的意识,他比多数人更接近战争的本质——荒诞。引发战争的原因完全不像旁人理解的那么纯粹,但是这些善良、单纯的人的内心强烈的爱国热忱及虚荣心很容易被另有图谋的人利用、操纵,一主面成了刽子手,另一方面成了廉价的牺牲品。战争发展到后来,完全脱离了它维护正义的本质。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非常直接、严肃地坦言了他反战的立场。他并不像其他人试图制造一个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他只尊重事实,及每一个战争的受害者。

这群受害者无一不表露出对战争的厌恶,没有人明白战争的意义,唯一可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有无辜的、可爱的、年轻的生命瞬息间消失,而所谓的荣誉,类似于闪闪发光的银制勋章不过是用谎言捏造出来的。他们并不惧怕死亡,只是惧怕空虚,及生命的被践踏、污辱。所以他们痛恨战争的丑陋,虚伪。但同时,他们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除了用酗酒,互相挖苦的方式做低调的抵抗。在海明威的这部小说里,再次重返了荒诞,悲观绝望的主题。

唯一能够证实个体存在的价值的,是那些看得见的风景,“例如村庄的名称、路的号数、河名、部队的……”而那些经过了美化的夸大事实的诸如战争之类的事物,只会加速湮灭人们对理想的兴致。其实,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海明威对大自然的迷恋远大于对人的世界(无论从《永别了,武器》,还是《乞力马扎罗的雪》,或者《战地钟声》等),此二者恰好相对立的占据着美与丑的两端。顺便值得一提的是,《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永远不会比那只大马林鱼强大、坚韧。很显然的,他们之间的较量欠公平,圣地亚哥赢得并不光彩,似乎一条大鱼的位置应当在他之上。虽然圣地亚哥为着某种信念在坚持,但最后他仍然逃不脱孤独、一无所有的宿命。坚持一种没有结果的行为,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增进了悲剧的范畴。在卡夫卡的文字里,重复往往暗示着绝望。

小说发展到后来,故事的主人公亨利因为厌战带着女友从意大利逃到瑞士,但女友最终死于难产,继续延展悲剧的宿命。“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小人物在现实中是没有地位可言的,他们的精神世界永远是残缺的,他们的反抗,及圣地亚哥的博斗都带着浓重的、嘲讽的、苦涩的意味。

不仅仅是《永别了,武器》,包括《第二十二条军规》,《九三年》等等一系列同宗旨的作品,的确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重新审视战争的机会:不要盲目的流血,不要无谓的牺牲。

06年8月初草
且陶陶,乐尽天真.

0

精华

2

帖子

6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2#
发表于 2007-4-28 09:29 | 只看该作者
一看海明威就头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9

帖子

27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3#
发表于 2009-12-1 12:08 | 只看该作者
海明威,我的偶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4-28 23:32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