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笛五周年祝福版
2009.8.12~2010.8.12
当我的心灵还向着太阳,
以为阳光听得见它的跃动。
它把星星称作兄弟,
春天,看成神的旋律;
当小树林里气息浮动,
你的灵魂,你欢乐的灵魂,
在寂静的心之波里摇荡。
那时金色的日子将我怀抱。
——荷尔德林《给自然》
2005至2010这五年,或许是我们中许多人最好的一段时光。
芦笛2005年建立时,在我们的视野中只有七位作家(诗人)。当时的版面,可以在博物馆中的“芦笛图象历史 (2005 - 2009)”主题中见到。
五年之中,我们集体译出了维吉尔的《牧歌》。我们曾一度联系出版社,出版属于我们的《芦笛翻译精选集》。我们举办了诗歌大赛、辩论赛、林荫读书会,建立了芦笛写作小组…… 我们策划二十余位作家的“介绍月”活动。但在芦笛,这些只是文学的周边。而更多的日子,我们在读书。无论一个人,或是通过交流,我们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仍然热爱文学。更准确地说,我们热爱一种更为持久的生活。单纯的阅读,或简单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感受,这些就是更为持久的生活。无论我们在世界的什么地域,无论正值青春时光,或已步入中年。是的,文学给予了我们一种难得的自由。像从地下室中走出,要来地面大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而在书中我们与之交流的,大多是精神领域最优秀的人。若你能在芦笛里感受到这种自由,那么,芦笛可以称作是成功的。
芦笛不缺少有才华的会员,于创作,于翻译,于研究,于批评。我们,像是在黑夜里漫步的人。他人眼里,我们脚步匆匆,谈吐自然,似乎并无特别之处。但我们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熟悉文字,追求思想与美。我们有各自的理想。我们或要讲述,或要倾听。我们是业余读者,是专业读者,或是已将人生锁定在文学或语言上,正在书堆里计划未来人生的青年。别人不见不识,但我们懂得,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以及想成为怎样的人,而这些很有可能与文学专业毫无关系。
也许,你不常见我们在芦笛。也许只一次发言,或者,唯一一次发表的话题,不久便沉到了版底。但这些都无关紧要。芦笛为大家提供认识彼此的机会。还有他们,那些曾帮助过芦笛的朋友,在牧场感谢板中,你能找到每一个名字。
也许你在2005年便来到了芦笛,或是刚刚结识。在博物馆中有着芦笛的历史,随时向大家展示。或者说,芦笛每一个主题都是芦笛的历史。
“要书写巴黎,我需要离开很远。”芦笛五周年到来之时,倘若要动笔写这五年,我想应当重新站在最初的角度,再来审视现在的芦笛以及我们自身,这才更为准确。于我自身,我幸运地看到,倘若没有这五年,我或将是另一种样子。我们中的许多朋友,也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仍记得芦笛上许许多多朋友的ID,与发来的短消息、邮件,在虚拟的谈话中捕捉到源源不断的诗意。我的书架上仍摆放着五六本芦笛的朋友们邮寄来的诗集。芦笛接近1G的备份文件,在硬盘中记录着我们的时光。
我们都面临着选择。不管怎样,希望五年后会在芦笛再次见到大家。谢谢!
I love you not for whom you are, but who I am when I’m by your side. :)
牧场看守人
20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