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法国当代作家,他凝注一生心血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是一百年间才出现一部的作品。在《似水》中普鲁斯特开辟了小说新的矿藏。之所以是新矿藏,原因在于普鲁斯特之前的小说多数专注于外部世界的刻画,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客观真实地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同巴尔扎克相比,普鲁斯特的兴趣不在外部世界,而是人类的内心,他重新把人的精神置于宇宙世界的中心,实现了一场逆向的哥白尼革命。
普鲁斯特过着一种自我封闭的生活,他的神经极度敏感脆弱,又体弱多病,患上严重的哮喘,这一切使他断绝了同周围事物的联系。他的记忆永远停留在过去,因此普鲁斯特的一生都在回忆中寻找那似水年华。
《似水》是一部结构复杂的长篇巨著,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情节,主要是主人公的回忆:马塞尔在一个失眠夜想起了童年往事,古老的小镇巴尔贝克,阔佬斯万,盖尔芒特伯爵夫人,她深爱的希尔伯特和阿尔贝蒂纳,朋友罗贝,贵族的沙龙…
回忆构成了小说情节的主题,同时也是结构的主题。一直以来我都迷恋小说的第一句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早早躺下了”一方面这句话揭示了一段时间里主人公的生活,早早躺下,彻夜难眠,靠回忆度过漫漫长夜,简单的几笔,看出作者恒常的形如囚禁的生活。另一方面,这句话向读者暗示,情节的第一个结构是作为叙述者的“我”在回忆,第二结构是失眠夜中的我的回忆。回忆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同时也成为小说的结构。因此普鲁斯特的回忆就上升到了小说诗学的层次,超越了一般的回忆小说。
从结构上来看,《似水》的主题可以概括为自我凭借回忆的方式寻找失去的时间,普鲁斯特尝试通过回忆,在过去的镜子中建构自我,获得自我的确认。但靠回忆真的能追回过去的时间吗?显然这只是想象上的确认而已。人类对此在的时间一无所知,只能通过过去的经验来确认现在,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无法把握住次现在流逝的时间,只有过去的记忆才是真实让我们确认的东西。仔细想想,人类的可悲就在于只能用已经远去的幻想来支撑自己。普鲁斯特当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知道通过时间回忆虽然可以留下记忆,但时间还可以摧毁记忆,寻找失去的时间其实只不过是一种与由时间带来的遗忘相抗衡的方式。
普鲁斯特在通过回忆寻找时间的同时,已开始感受到20世纪空间对时间的压迫。在科技进步的二十世纪,人类已没有时间去回忆,每天新闻和网络的消息铺天盖地,世界纳入了统一的时区,我们可以同时看到某场灾难,某某演唱会,或者某个精彩的比赛。虽然便捷,但由此带来的空间共时性却在压迫着人们,由于时间的深度被剥离了,人类心理的稳定渐渐遗失,与普鲁斯特相比,我们或许连遗忘都做不到。普鲁斯特的最终启示是:记忆是现代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或许,这是《似水》一书在现代社会的最大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