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士德》是歌德以毕生精力创造出的融诗的巨大力量与哲学思想的无限深度为一体的杰作。它取材与16世纪有关的国江湖术士约翰 乔治 浮士德的民间传说。中心内容是描写中世纪学者浮士德为了追求新的生活和事业,与魔鬼梅非斯特定下合约。在魔鬼的帮助下,浮士德经历了一番对人生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探寻过程,最终认识的生命的根本意义何最高目的。对于时代何歌德本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具有总结意义的作品。全剧由魔鬼分别与上帝、浮士德的两次赌约和浮士德经历的五个阶段的悲剧组成。
“天上序幕”是情节的开端。天主和魔鬼梅非斯特就人的本性展开讨论。魔鬼认为人的本性难改,一旦失去理性,就显得比任何野兽还要粗野,像“长腿的蚱蜢一样,总是在飞”,生活灰暗而没有希望。天主却对人充满信心,认为“人在努力时,难离错误”,可“一个善人在黑暗的冲动下,也会意识到坦坦正途”,最后会走上正路。天主把浮士德作为人类的代表提出来,与魔鬼作了一场赌注。 此时的浮士德是个一辈子深居象牙塔中研究学问的垂垂老者。面对即将朽坏躯,他回顾自己的一生,精神苦闷之极。
唉!我到而今已把哲学,
医学和法律,
还有神学,
都已彻底发奋攻读。
到头来还是个可怜的愚人,
不见得比从前聪明半点儿。
知识的追求不仅没有改变他精神的贫乏,也没能改变他物质的处境。
我既无财产和金钱
也无浮世的名声和体面
就是狗也不愿这样贪生!
浮士德对自己毫无意义的一生怀疑、绝望,企图自杀未果。魔鬼梅非斯特乘虚而入,给他机会去品尝过去为了追求知识而放弃的一切生命体验,条件是等浮士德在满足的一瞬间,喊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浮士德的灵魂便永远归魔鬼所有。
订约后,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助下,喝下魔汤,返老还童,增加了享乐和情欲要求。爱上了美丽纯朴的少女葛丽卿,希望在爱情生活中找到满足。天真美丽的葛丽卿因用安眠药过量毒害了自己的母亲,她的哥哥因阻止她们私会死于浮士德的剑下。葛丽卿神经错乱,溺死自己的婴儿,被关进死囚牢。浮士德赶来相救,葛丽卿却为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拒绝逃走,甘愿受死。
葛丽卿之死使浮士德的精神受到莫大刺激。浮士德卧倒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落花缤纷,精灵们载歌载舞,使他忘记了过去的罪恶。浮士德一觉醒来,仿佛获得了新生。他已不满足于与葛丽卿的爱情那种小天地的生活了,决心到“大世界”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浮士德和魔鬼以大魔术师和弄臣的身份来到皇帝的宫庭,企图投身政治生活而有所作为,但很快发现自己根本无力改变现状,政治理想无从实现。
政治生活的悲剧,使浮士德逃离现实,转而寻求古典美。借魔鬼之力,浮士德回到古希腊时代,与美人海伦结合,生下儿子欧福里翁。欧福里翁出生不久就漫无限制地追求解放,飞向高空坠地而夭折。海伦悲痛不已,感叹美和幸福不能长久,最后消逝,只留下衣服和白色的面纱。
追求古典美幻灭后,浮士德又回到现实世界,内心燃起了更高的追求,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借魔鬼之力帮助皇帝平定叛乱,得到海边大片封地。于是浮士德带领人类填海围垦,开辟良田,把荒芜的海边变成了人间乐土,梦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我愿意看到这样的人群,在自由的土地上跟自由的人民结邻。”浮士德在这项伟大事业的建设中最终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得出了智慧的最后结论:
人必须每日去争取生活的自由,
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这最后的领悟使他喊出了“停一停吧,你真美丽”,然后倒地而死,结束了追求和探索的一生。
魔鬼梅非斯特没有得到浮士德的灵魂。浮士德的灵魂被天使接引上天。天使唱到:“凡是自强不息者,我们能将他搭救。”
《浮士德》的主要内容就是这样。“天上序幕”是全剧的总纲,提出了有关人类前途的重要思想:即人最终的发展方向是向恶,还是达善?再其后的五个悲剧中,歌德想告诉人们知识、爱情、政治、美与事业究竟对人,对人生有何等意义?浮士德经过漫长的遍历之后,发现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行动,在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通过实践不断追求真理,最后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人要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尼采在《查拉图士特拉如是说》的序言中说“人是应当被超越的……,一个单独的人,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弘扬整整一千年的人类生存——这就是一位在不完全、支离破碎的芸芸众生面前充实、丰富、伟大而完全的人。” 在歌德心中,浮士德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形象是全人类的代表。
施彭格乐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称浮士德是德意志整个文化时期的象征,他一生不断追求,积极的、奋斗的、克服的生存,在他看来,西方这段历史和文化都来源于这种“浮士德精神”。那么所谓“浮士德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第一是他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梅非斯特一开始就相信像浮士德这样好高骛远,想“摘下天上最美的星辰”,想“获得人间最大的快乐”,除此以外,一切都不能满足其心肠的雄心勃勃的追求者,最终必将导致堕落,被他引入魔路。浮士德自己也说:
只要我一旦躺在逍遥榻上偷安,
那我的一切都已算完了!
接下去又说:
假如我对某一瞬间说,
请停留一下,你真美丽!
那你尽可以将我枷锁,
我甘愿将自己销毁!
他敢于和魔鬼打赌,就是因为他知道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一个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必然又唤起新的欲望;一种要求达到之后,必然又产生新的要求。
浮士德在遭遇了爱情悲剧后,良心备受谴责,但不久就又恢复了活力,感到生命的脉博在新鲜活泼的鼓动,
大地“开始用欢乐将我包围”,
鼓励我,唤起我坚强的决心,
不断向最高的存在奋起直追。
人心须学会从悲伤中自拔。
而在生命将至的时刻,“忧愁”女神溜了进来,对他吹了一口忧愁之气,使他双目失明。这时的浮士德已是百岁老人,他一生积极进取,坚强不屈,几乎从不伤心悔恨,面对忧愁,心中依然充满战胜忧愁的信心。他说我知道忧愁“她有极大能量,她能使人失去一切积极的进取心,失去一切意志,使人虽生犹死。”但他却不肯低头。
不祥的幽灵!你们把人们
播弄了千百次,
连平淡的岁月也搅成一片混乱,
重重苦恼,处处纠缠。
忧愁啊,你的潜力纵然强大,
我却不会承认它。
最后,他说出了“停一停吧,你真美丽!”然后倒地而死。追求停止了,心灵满足了,生命也随之停止。可见,生命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永不停息追求之中。
浮士德集所有积极与消极的特征与一身,作为人不可避免的陷入迷误和过失之中,他的追求并非一帆风顺,整个探索与追求的过程处处体现了充满矛盾的精神:既有崇高的理想,又有平庸的欲念。一方面执着尘世、情欲强烈,给少女葛丽卿一家带来灾难;另一方面又不断反省,不断要求从平庸的个人生活中解脱出来,追求更高远的境界。如浮士德自己所说:“有两个灵魂住在我的胸中,它们总想相互分道扬镳;一个怀着一种强烈的情欲,以它的卷须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居地。”在前进的道路上,魔鬼一再利用他性格中恶的一面引他堕落,但他却从不沉湎于此,从不满足,“我只管渴望,只管实行,然后再希望,就这样以全副精神,冲出我的生路”。浮士德有平庸的缺点和卑下的欲念,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始终焦躁不安地追求,获得,再追求。他身上有一种不断行动、永不满足的活力,这种活力说明人类的愿望是没有止境的,止境是行动的终点,而人却是应该永远前进的。
“浮士德精神”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他重视实践的积极入世精神。走出书斋是他实践意识的朦胧觉醒。
上天把人放在生动的自然里,
你却背弃自然,
周围是烟尘与霉气,
甘愿与人骸和兽骨为伴。
纯粹的精神生活并不能使人认识真理,“灰色的是一切理论,绿色是生活的黄金树”。经过这种反思,浮士德决心摆脱僵死知识的束缚,投入时代的激流,找到自己愿为之献身的事业:
凡是赋予人类的一切,
我都要在我内心体味参详,
我的精神抓住至高至深的东西不放,
将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心上,
于是小我便扩展成全人类的大我,
最后我也和全人类一起消亡。
投入生活生活就难免经历磨难。但经过所有的失败后,他不断的重新开始,又不断的跌落下去,直到最后又重新抬头。尽管他失去了安宁,在生活中屡反错误,但浮士德没有停留,他向前的渴望超出任何停顿。他超出封闭的一己世界,走向了更高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在完成了自己伟大而艰难的精神探索后,最终达到了“人的幸福只存在与为他人尽力之中”的境界。
追求、实践、不满足、再追求,自强不息,精近不止构成了浮士德精神的本质内涵。还是用浮士德的自白来作为结尾吧,这些已经告诉了你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追求什么,实现什么。
我只是匆匆地周游世界一趟,
劈头抓牢了每种欲望,
不满意的,我抛掷一旁,
滑脱我手的,我听其长往。
我不断追求,不断促其实现,
然后又重新希望,尽力在生活中掀起波澜,
开始是规模宏伟而气魄磅礴,
可是如今则行动明智而谨慎思索。
我已熟悉这攘攘人环,
要离尘弃俗决无法办。
是痴人才眨眼望着上天,
幻想那云雾中有自己的同伴。
人要立定脚跟,向四周环顾,
这世界对于有为者并非默然无语。
你何必向那永恒之中驰骛?
凡是认识到的东西就不妨把握,
就这样把尘世光明度过;
纵有妖魔出现,也不改变道路。
在前进中他会遇到痛苦和幸福
可是他呀!随时随刻都不满足。
(若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