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3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雅可夫斯基同叶赛宁

[复制链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 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雅可夫斯基同叶赛宁


  马雅可夫斯基和叶赛宁都是俄罗斯的大诗人,是20世纪苏联诗坛上的两个中心人物。然而他们的关系并不好,只要一见面就争吵,甚至对骂。直到叶赛宁不幸早逝后,马雅可夫斯基对他仍耿耿于怀,在自己的诗歌中继续讥讽、嘲弄乃至抨击这位可怜的诗人。

  他俩几乎是同龄人,马雅可夫斯基生于1893年,叶赛宁比他小两岁。他们在对待生活和艺术的观点与态度存在很大分歧,

  两位诗人是在1911年于彼得格勒相识的。那时叶赛宁刚从家乡来到繁华的京城,他那些散发着大自然芳香的诗篇,深深博得广大读者的衷心喜爱,很快就成为首都诗坛上一颗升起的新星。马雅可夫斯基这时已是社会民主党成员,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那天,叶赛宁身穿一件绣着十字的农村衬衫,脚登一双树皮鞋。马雅可夫斯基认为他这是故作姿态,因为他已发表了许多作品,完全买得起一套西装和一双皮鞋。他上下打量了对方一番,说:“这是怎么回事?为了做广告吗?”

  “我们乡下人不懂得你们那一套,”叶赛宁笑着辩解道,“我们随随便便……按我们的习惯……·穿古老的粗布衣……”

  分别时,马雅可夫斯基对叶赛宁说:“我敢跟你打赌,你早晚会丢掉这双树皮鞋和这身演出服的!”

  当他们再见面时是在十月革命以后。叶赛宁早己不是当年那个乡村小伙子模样,他打扮入时,俨然一派城市翩翩少年的风度。马雅可夫斯基一见,马上大喊起来:“叶赛宁,还我的赌帐!瞧你身上又是西装又是领带!”

  叶赛宁很不高兴地躲开了他。

  到了20年代中期,无论是马雅可夫斯基,还是叶赛宁,都进入了创作的成熟阶段,然而他们两人却变得更加互不相容。

  马雅可夫斯基在1924年创作的两首诗中讽刺了叶赛宁。第一首是在纪念普希金诞辰125周年的诗里,他把自已同“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相提并论:死后/咱俩/几乎肩并肩;……/谁挤在咱们中间?/你让我与谁为伍?/我国的诗人/实在是/屈指可数。/至于当代诗人呢?/为换你一个/拿出50名/大概没错。接着他列举了一串当代诗人,最后提出叶赛宁:

  是的,还有个叶赛宁,/那是一名冒充农民的恶棍。/真可笑,像一头戴着羊皮手套的母牛。/仔细一听,/原来是大合唱的一员,/一个三弦琴手!

  在另一首诗《塔玛拉与恶魔》中,马雅可夫斯基写到高加索的一条叫捷列克的河,说这条河“迷得无数诗人歇斯底里大发作”,于是他也来领略捷列克河的风光:我大摇大摆/走下/公共马车,/朝捷列克河/吐口唾沫,/把手杖/在滚滚浪花里/戳戳。/好在哪里?/乱糟糟,闹哄哄!/随后他又拿叶赛宁取笑:好像警察局/拽来个喝醉了的叶赛宁!

  马雅可夫斯基多次挖苦叶赛宁,而叶赛宁似乎并不太计较,只在《在高加索》一诗中提到马雅可夫斯基:我珍视诗歌中的俄罗斯热情,/有个马雅可夫斯基,还有其他人,/而作为他们当中的主要彩绘师,/他把莫斯科农产品公司的瓶塞来歌颂。

  这里指的是马雅可夫斯基曾为莫斯科农产品公司的瓶塞写过广告诗。显然,叶赛宁不同意马雅可夫斯基把文艺与生产等同起来的观点与作法。

  叶赛宁虽然不像马雅可夫斯基那样锋芒毕露,但他对对方不以为然的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次在同作家爱伦堡聊天时,叶赛宁突然谈起马雅可夫斯基的诗。

  “那又算什么诗?”叶赛宁不屑地说。

  “为什么你不喜欢马雅可夫斯基?”爱伦堡问道。

  “他是个为了什么而写诗的诗人,而我是个由于什么而写诗的诗人。他准能活到80岁,人们会给他立纪念雕像。而我……我将在贴着他的诗篇的篱笆下面死去……反正我和他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爱伦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叶赛宁才勉强承认马雅可夫斯基是个诗人,不过他又补充了一句:马雅可夫斯基只是个很“乏味”的诗人。

  由于种种原因,1925年12月28日叶赛宁自缢身亡。因为他是自杀,因为他曾经写过一些感情忧伤的诗,因为他有众多狂热的崇拜者,于是一场全国性批判“叶赛宁情调”的运动开始了。在这场运动中马雅可夫斯基十分活跃,多次发表演讲,还写了一首诗《致叶赛宁》:你去了,/获得了所谓的/超升,/一片空虚……/你飞着/钻进群星。/再没有预支稿费,/没有娘儿们,/也没有啤酒馆,/从此清醒。

  后来马雅可夫斯基考虑到叶赛宁那些“娘儿们”都还活着,而且他的许多诗是怀着极大的温情献给她们的,所以发表时才将“没有娘儿们”一句删掉。在诗末尾,他针对叶赛宁绝笔诗里的“生活中死亡并不算新奇/而活着当然更不是奇迹”,提出了尖锐批判:在这人世间/死去/并不困难,/创造生活/可要困难得多。

  马雅可夫斯基这首诗得到官方好评,把批判“叶赛宁情调”运动推到了高潮。特别是最后两句,一时成为名言,成了 肃清叶赛宁流毒 的锐利武器。

  叶赛宁逝世5年后,马雅可夫斯基在长诗《放开喉咙歌唱》中仍不忘记抨击叶赛宁:后代同志们,/请听吧。/请听头号大嗓门的/鼓动家!/我跨过/一堆堆的抒情诗集,/盖过/滔滔不绝的诗的喧哗,/作为一个活人/同活人对话。/我将来到你们/共产主义的远方。

  但并不像/叶赛宁歌谣式的/假勇士那样。

  总之,在马雅可夫斯基眼里,叶赛宁是个地地道道的“反面教员”。

  两位诗人虽然积怨甚深,很多地方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死亡方式却出奇地一致。1930年4月14日,马雅可夫斯基因爱情失意等诸多原因而开枪自杀,那两句对叶赛宁的“批判名言”,恰恰也适用于他自己。

  两位大诗人的争论与笔战终于结束了。究竟谁是谁非,只能由历史来评说。

  来源:中华读书报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6

精华

2048

帖子

6209

积分

duke

Rank: 10Rank: 10

2#
发表于 2006-5-25 01:51 | 只看该作者
马雅可夫斯基太好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29

帖子

387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3#
发表于 2006-12-24 01:58 | 只看该作者
他们的行动,我怎么感觉像美国黑人说唱歌手之间的对骂呢。特别是马雅,要是现在还活着,一定比阿姆出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5

帖子

75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4#
发表于 2006-12-27 21:31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玩啊,第一次看见,冤家冤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5#
发表于 2007-1-7 16:24 | 只看该作者
“他准能活到80岁,人们会给他立纪念雕像。而我……我将在贴着他的诗篇的篱笆下面死去……”
真是无奈……多少本应伟大的作家……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6#
发表于 2007-1-7 16:2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马雅科夫斯基的诗完全是矫情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41

帖子

423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7#
发表于 2007-1-21 14:55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更喜欢叶赛宁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5-10 06:32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