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8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说

[复制链接]

1

精华

16

帖子

58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19 1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弗兰纳里·奥康纳,我手头只有《公园深处》的序言、《智血》的序言和一本属于“成就辉煌的残疾人丛书”系列的传记。在缺乏参考书的情况下,只能信任作者和译者了。语录次序依在原文出现的先后。我知道这样做不够严肃。


“就我的思想方法来说,唯一使我避免成为一个地区性作家的办法是当个天主教徒,而唯一使我避免成为一个天主教作家(狭义的)的办法是当个南方人。”

以上录自鹿金为《公园深处》写的序言。《公园深处》,[美]弗兰纳里·奥康纳著,主万、屠珍、贺哈定、杨怡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丛书”之一种,1986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75元。


“我的读者是那些认为上帝已经死了的人,我很清楚自己正是为这些人而写作的。”

“对于这个世界,我只重视它与基督赎罪的关系。”

“存在的核心便是圣灵。”

“对于耳背的人,你要大声疾呼;对于视力不清的人,你不得不画出大而惊人的人物。”

以上录自《精神荒漠中的希望之光——〈智血〉代序》,浦江著。《智血》,[美]弗兰纳里·奥康纳著,周欣译,译林出版社“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之一种,2001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0.70元。


“此书(《智血》——录者注)是以激情写就的,如可能,也应怀着激情阅读它。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基督徒的喜剧小说,故而是部严肃作品,因为任何的喜剧小说必须昭示生与死的内涵。”

“我发现但凡南方小说都被冠之以怪诞,而真正怪诞的小说却被说成现实主义的。”

“每当人们问我南方作家为什么尤其钟爱描写怪诞人物,我便说这是因为我们对他们仍能识别得出来。”她解释说由于南方人生活在宗教信仰极为浓厚的圣经地带,他们能够感悟人性的堕落,并如实地刻画道德上的罪人。她说:“我不愿意看到再过20年后,南方作家也可能开始热衷描写身着灰色法兰绒的人物,而不再能认清这些人物其实比我们现在所塑造的甚至更荒唐怪异。”

“但愿你能阻止别人为你举办聚会,别像我似的烦恼不堪。在我们这儿,哪怕你把当地猪身上长了多少根毛发表出来,每个人都得给你开个茶会。”

“在我们懂事之前很久,我们的所见、所听、所闻和所触就对我们产生了影响。从我们刚刚能辨别声音起,南方就在我们心灵上烙上了印记。当我们能凭借想象写小说时,我们发现我们的感官已不可改变的要对一种特定的现实做出呼应。”(《天主教作家在新教统治下的南方》)

“我父亲12或15年前患的也是狼疮,但那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等死;如今可服用可的松,所以我仍有足够的精力写作,而且除写作外我不需要做任何事,为此我可以藐视我的病,视它为一种福分。本来只能从远处观望的事,现在可近距离观察,反正我自己是这样认为。”

有一位叫“A”的年轻女子是奥康纳的主要通信者之一,奥康纳对她说她自己很喜欢《人造黑人》的故事。“在反映南方悲剧方面,什么东西也比不了我舅舅称之为的‘黑人雕塑’。其次才是彼得对(耶稣)的否认。整个悲剧便凝缩在此。”她还用更清晰的笔调对另一个朋友解释了这个故事:“我想通过人造黑人所暗示的是,黑人遭受的苦难赋有赎罪意味,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所有人。”

“诙谐与可怕……可能是一块铜币的两个方面。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写的所有滑稽的东西都是恐怖胜于滑稽,或因为恐怖才滑稽,乃至因为滑稽才恐怖。”

“事实是,我比任何人都喜爱这些小说(短篇小说集《好人难寻》——录者注),反复地读,反复地笑,而当我记起我就是写它们的作者又感到尴尬。”

“我觉得所有小说都是关于信仰改变的,”她对A解释说,“关于人物的改变……关于对神的皈依改变了人。”她进一步阐述说:“我写的全部故事都涉及这样的人物,他们很不情愿皈依上帝,但多数人都觉得这些小说冷酷、无望,甚至残暴。”

奥康纳完成这本书(《暴力夺魁》——录者注)后,在信中对A说:“我料想此书将遭到猛烈抨击,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但她同时已考虑写续集了。“要是哪天我鼓起足够的勇气,或许会写一个塔华特在城里的故事或中篇……我要尽快揭示出上帝的孩子们对他都做了什么……正像罗伯特(菲茨杰拉德)说的,艺术家的事就是昭示真理的怪异性,暴力并非是正常的。”

“我不能让我的人物在半途便停止发展,在长篇中至少不能这样。这无疑是天主教教育和天主教历史观使然——什么事物都要走向真实的终结或与其背离,一切都终将被拯救或丧失。”作为一名生活在新教原教旨主义分子中的天主教徒,她接着说:“南方的宗教是各自管自的宗教,作为一名天主教徒,我觉得这种宗教痛苦、感人并滑稽地残酷。”

“我们多数人已学会对恶无动于衷,我们紧盯着恶的面貌,却常在上面发现我们咧嘴笑的反影,因而并不与其争论,而善就不同了。很少有人长久盯着善的面孔,认清那上面也有荒诞,认清善在我们心中仍在构筑。恶的模式通常得到相应的表达。善的模式只得满足于一句陈词滥调的表述或是一句掩饰善的真实面目的词语。当我们看向善的面孔时,我们倾向于看到充满期望的玛丽·安式的面庞。”(《玛丽·安回忆录》序)

“我因病一直哪儿也没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得病比长途跋涉去欧洲更有教益,病中之人永远是孤独的,谁也不能随你而去。死前患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我觉得没有患过病的人失去了上帝的一次恩典。”

“我们不讨论问题;只讲故事。”

“宣称你自己是佐治亚作家无疑是表白你的局限,但它像所有局限一样,是通向现实的大门。若在自己的家乡就能找到别人需跋涉千里去寻觅的东西,对一个作家来说乃是巨大的福分,也许是最大的祝福。”

以上录自《弗兰纳里·奥康纳:南方文学的先知》。《弗兰纳里·奥康纳:南方文学的先知》,[美]苏珊·巴莱著,秋海译,世界知识出版社“成就辉煌的残疾人丛书”之一种,1998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8.00元。


(冯俊华录入)


http://www.ddfing.com/forum/forum_posts.asp?TID=115
Ding-Ding-Fing合作社
http://www.ddfing.com

1

精华

16

帖子

58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2#
 楼主| 发表于 2007-3-19 17:01 | 只看该作者
刚好看到摄影集子“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里面摘录了奥康纳的一段话,也放在这里:“我尽管说有种种真实,有你的真实,也有别的谁的真实,但在这所有的真实的背后,只有唯一的一个真实,那就是基本没有真实这个事实。我和这个教会要说的是,在所有真实的背后根本没有真实!你本来在的那个场所已经消失,你想去的场所在那边已经不存在了,你现在的立足之地只要不离开那里就成不了好地方。人的所有地在哪里?什么地方也没有。外面的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没有立足之地。”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94905/
从这个文章转引来的。《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是顾铮写的一本书。
Ding-Ding-Fing合作社
http://www.ddfing.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3#
发表于 2007-4-6 22:00 | 只看该作者
小传:Flannery O'Connor,1925_1964,当代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1925-1964)出生于佐治亚州。1945年毕业于佐治亚州女子学院,之后,获得了研究生奖学金,进入著名的依阿华大学作家培训班。39岁时死于癌症。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她创作了两篇长篇小说和三十一篇短篇小说,1957年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6

帖子

58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2:23 | 只看该作者
Ding-Ding-Fing合作社
http://www.ddfing.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19 06:27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