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读后写下的东西,很凌乱,权且一笑吧
《双重人格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
分几次读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和《地下室手记》。
我认为这两部小说都属于对作者而言很重要,但缺乏充分可读性的作品。我所指的可读性,是指这个故事的情节对读者而言太简单,这也同时相对于这两部作品的篇幅而言。也就是说,一般的情况下,用这么长的篇幅来叙述一个相对没有什么起伏的故事,是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晦涩不堪的。
但这两部作品对作者而言却非常重要。
《双重人格》是陀的第二部作品,他到死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并对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对该作品先赞后贬的态度感到深受伤害,异常不满。
我花了很长时间读这本小说。其过程是断断续续的。在前三章我就反复了几次。并且跳跃性的对后面的部分进行了随机选择性的阅读。我想,我同意大部分人当时的批评和指责,这部小说“枯燥乏味,不堪卒读”。甚至任何一个明智的人会从根本上抗拒这本小说。
《双重人格》说了什么?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就是小人物戈利亚德金换有精神分裂症后产生了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恶劣的人的幻觉的故事。陀处理这个故事的手法,在我看来非常可怕。他为了这个故事基本上放弃了所谓的情节,高潮之类的需要,而是完全把这个故事建筑在戈利亚德金的个人心理状态之上。他没能给读者一个超然于事外的立足之地,就算他留了一点,恐怕那地方也是不够我们站住脚的。这个故事强迫每个人必须成为戈利亚德金,才能明白这究竟在干些什么。否则,只需要读开头和结尾的够了。开头暗示戈利亚德金患有精神病,结尾按时戈利亚德金被送往精神病院。但中间,都是戈利亚德金自身的感受历程。如果陀安排一个比较固定比较客观的固定角色,比如那位精神病医生在中间部分一再出现,一再为戈利亚德金诊断,那么这部小说对读者而言将会更轻松,更容易被接受。
但陀放弃了这一点。我认为,他会认为这个注意糟糕透了,因为中间部分中的自我与自我的争斗是一个不容被外人打断的过程。这部分的真正力量令人惶恐不安。我认为,陀的小说有一个一贯的主题。就是爱。他经常是以不同的极端手段在描述爱在各种景遇下的形态,被拯救的,拯救他人的,被侮辱的,被打压的,不被相信的,等等。陀所描述的爱,正面形象的有一种宗教的圣洁感,那是一种从心底渴望得到并奇迹般降临在一个人面前的爱;而他所描述的负面形象有两种,一种是极为怯懦的,被强烈压抑着躲藏在角落里的爱,另一种是极为狂暴的,甚至是以魔鬼般形式宣泄但同时让人觉得无法抗拒的狂热的爱。而他所描述的这两种负面形象在很多时候是无法区分,融合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双重人格》中没有说明戈利亚德金为什么会疯,而只是描述了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就是戈利亚德金爱慕着他所不配爱慕的女子——他上司的上司的女儿奥尔苏菲耶娜。我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如下。这份爱慕是一个核心,他主导了故事中戈利亚德金烦恼与分裂的线索。戈利亚德金爱慕着这个女子,他也更深的爱慕着这个女子所代表的他始终无法进入的世界。他是一个怯懦的人,他不知道如何去宣泄他内心中的不满,而且他也认为他内心中的不满也是不对的,是值得羞愧的。但和一般的人格分裂故事不同,这个故事里出现的另一个戈利亚德金不是一个能帮他赢得荣誉,抱得美人归的英雄,(这种情节就该是童话般的言情小说了),而是一个把他更深的推到了地狱中的人——他幻想中的戈利亚德金是个更卑鄙,趋炎附势的小人,最有趣的一点是,这个幻象一点都不同情他,反而更买力的在众人面前做出值得羞耻的事情,并且无情的把一切罪名推到了他的身上,大声的向所有人嘲笑他。
这是一个惊悚的形象。陀要告诉大家一个人遭受了不公的对待,他内心中所包含的不是值得人怜悯的善良感情,而是肮脏的黑暗的情感。他要求大家怜悯这样一个小人物,他没有半点让我们觉得有优越感,他要求我们正视一个如同阴沟里的老鼠一样的人的内心,并实际上告诉我们,我们要接受的就是这个。这的确很难令人忍受。
同时,这个惊悚的形象继续发展了陀人物的特性——一种走向极端的特性。戈利亚德金在人格分裂的幻想中,最强烈,最焦躁的感觉他恐惧,坐立不安,他觉得有另外一个人在取代他,糟糕的是这个取代他自己的自己比自己还坏。戈利亚德金挣扎的结果是他的仍个分裂,而他人格分裂的指向是希望自己更坏,成为一个捣乱者,以这种极端的性格发展来施展他潜意识里的报复,甚至报复了自己原本很善良单纯的爱慕——他幻想了一次不名誉的私奔以及随后的背叛。
所以,陀的主人公很难是一个正常的人,因为当他们面对一个由陀提出的困境时,他们的性格就失去了平衡点。他们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他们要不成为圣人,要不成为魔鬼,要不接受一切要不抗拒一切,否则他们在这个困境面前永无宁日。
《地下室手记》是另一部对陀很重要的作品。我觉得这个作品里的地下人就是我所说的把怯懦的角落之爱与狂暴的地狱之爱结合在一起的形象。陀把地狱里来的魔鬼始终置身于一个非常狭小的角落里。让魔鬼始终带有一种委琐的不能见光的感觉。
不过,这不是我对《地下室手记》最深的感受,而是陀开始探讨一个主题——没有根源的情感。
陀的作品一直在深入。他的人物有一种癫痫式的激动与狂躁,似乎他们根本就不能安静的生活。我觉得这是因为他在探究。他希望找到决定人们情绪,尤其是爱与原谅的根源。而且他基本排除了外部因素,而仅仅关注人的内在。这是一条隔绝的向内的道路,必然走向先验式的问题。在他探索人情感的根源的同时,他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根源的情感。是否我们为自身情感所提供的一切解释都是借口,这些借口模糊了所有人的视线甚至模糊了自己的视线,而其真实的答案令人无法接受,那就是根本没有借口,没有根源,我们产生了没有根源的爱,没有根源的残酷。没有根源的善良以及没有根源的邪恶。而任何一个没有根源的答案,一个有信仰的人最终将会给出一个有信仰的先验性的结论——这个结论将停止于上帝。
当然,《地下室手记》中这种没有根源的情感只是有个萌芽状态。地下人首先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是,自我的情感和四周的真实,哪一种更高。用小说中的话就是说,二加二等于四这种铁定的规律对我个人的感受究竟有什么用?地下人顽固的捍卫着自己的感受。因此发生了小说中唯一能称得上是情节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参加了一个根本不欢迎他参加的聚会随后为了报复别人对他的欺负他在妓院里让一个本来已经服从于命运施加的屈辱的妓女重新感觉到了她极力忘记的痛苦和希望。但唯一地下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依旧渴望被爱。他焦虑的等待着那个妓女来找他,爱上他。但他又急切的毁掉了这个妓女爱上他的一切可能,最后他说他觉得“内心痛苦得好像活不下去”。
我所说的没有根源的情感就是来源于此。地下人规定了他的行为情感模式——他反对一切。但当他反对一切时,他无法反对他产生的爱。这种令他痛苦的,不该在他行为模式里的情感就是“没有根源的情感”。地下人是没有根源的情感的第一个持有者和发问者,是地下人——斯塔夫罗金——伊凡和他的魔鬼这条轨迹上的开端。
这条轨迹不是一条好的轨迹。地下人没有根源的情感实际上还是被作者给出了一个理由——他是个孤儿,他没能得到正常的关爱。这是他憎恨一切的起点,也自然可以成为他希望的起点。到了斯塔夫罗金那里,这些外界的因素都彻底的被消除了,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服从于内心中魔鬼声音的人。没有任何原因能解释他为什么会故意犯罪或者犯错,如果他承认一切只是一种实验,那么这种实验的欲望又来自哪里?一个一个的想下去,最后的答案是没有原因。因此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不能得到原谅的。但同时,斯塔夫罗金重复了地下人爱的经历——毁掉了自己爱的可能然后又不可抗拒的产生了爱的希望。这其实是一种挽救,一种对没有根源的情感问题探究的解答。一种没有根源的感情只能用另一种没有根源的感情来对抗。没有根源的邪恶只能由没有根源的善良,没有根源的爱来终结。这也最终成为阿辽沙和伊凡的对立,阿辽沙的上帝和伊凡的魔鬼的对立。
地下室手记中,地下人说,小说中应当存在一名英雄,所以他不该写下他自己的故事。
但陀的小说中不需要英雄,而需要圣人。存在于他所提出的困境中的,只能是可以引为依靠的,稳固经久的,可以指望可以信任的,一种解救,这个力量开始于《穷人》中那位善良的姑娘,成了梅纳金公爵,最后成了阿辽莎。但在《双重人格》和《地下室手记》中,这种力量太微薄了,《双重人格》中没有一个人真正的怜悯的爱着这个小人物,《地下室手记》中这力量只暂时的落在了那位妓女身上,转瞬即失。所以,这两部作品把人过深的拉入了一种思想和意想的不协调剧变和旋涡般的运动中。它们不能安慰,反而激发回避与反抗,感觉沮丧。
关于《地下室手记》感想的一些补遗
《地下室手记》中的第一部分《地下室》的第五部分摘抄如下:
“一个人甚至都敢在自己受屈辱的感情中寻找乐趣,难道这人能够,难道这人能够哪怕或多或少地尊重他自己吗?现在我说这话并不是出于一种令人作呕的忏悔。再说,一般说,我也最讨嫌说什么“饶恕我,神父,我以后再不了”——倒不是因为我不会说,而是相反,也许正因为我太擅长这样说和这样做了,而且还是此中高手!常常,我甚至毫无过错,却偏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落进这一怪圈。这就让人太恶心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而且会深受感动,追悔莫及,痛苦流涕,当然,我这是在欺骗自己,虽然我根本不是假装。这时不由得让人恶心……这时甚至都不能怪罪自然规律,虽然这自然规律经常欺负我,欺负了我一被子,更甚于其他事物。想到这一切都让人恶心。再说回想这事本身就够恶心的了。要知道才过了区区一分钟,我已经在恶狠狠的想(这是常事),这一切都是假的,假的,令人恶心的虚情假意,也就是说所有这些忏悔呀,所有这些感动呀,所有这些发誓和立志悔改呀,等等,都是假的。你们可能会问,我这样装模做样地糟蹋自己,折磨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回答:为的是无所事事地坐着太无聊了;于是我就矫柔造作一番。没错,正是这样。诸位,最好你们留意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那时候你们就会明白真是这样。我自己给自己编造了一套奇异的经历,自己给自己编造了一套身世,以便优哉优哉,聊以卒岁。我曾经多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比如说吧,摆出一副受委屈的样子,并不是因为出了什么事,而是存心要这样;因为,你自己也知道,常常,这气生得毫无道理,可是却故意摆出一副生气的样子,以致后来把自己弄得毫无道理,可是却故意摆出一副生气的样子,以致后来把自己弄得,真的,还当真生气了。我这辈子不知道为什么还就玩这套巴西,以致到后来我自己都管不住自己了。有一回我还自做多情地爱上了一个人,甚至发生了两次。诸位,告诉你们吧,我当时很痛苦。我在心灵深处也不相信我会感到痛苦,我暗自嘲笑自己,可是我毕竟很痛苦,而且还是真正名副其实的痛苦;我嫉妒,我怒不可抑,……而一切都是因为无聊,诸位,一切都是因为无聊。”
我摘抄这部分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这一段话几乎可以原封不动的放在我的身上,非常合适;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想借这段话来说明我在上一篇中提到的“没有根源的感情”的问题。
这段话读起来充满了愤恨。在其后的段落中,地下人自己也说“当然,愤恨足以战胜一切,足以战胜我的所有疑惑,可见,正因为愤恨并不是原因,所以它能够顺顺当当地完全取代那个始初的原因。”地下人充满了愤恨,他为自己制造出一种反抗一切的愤恨。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已经向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它能“顺顺当当的完全取代那个初始的原因”。这个初始的原因又是什么?地下人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暂时回避了这个问题,但最终他依旧是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来的。我将其下的段落摘抄如下:
“但是,如果我连愤恨都没有,那怎么办呢(要知道方才我就是从这点开始谈起的)。我心中的愤恨,又由于意识的这些可恶的规律遭到了化学分解。睁开眼睛一看——对象挥发掉了,理由蒸发掉了,找不到有罪的人,侮辱也就变成了不是侮辱,变成了命该如此,这在某方面颇像牙疼,谁也没有错,因此剩下的只有同样的出路——狠狠的捶墙。你只好挥挥手,因为你找不到始初的原因。”
这就是无根据的感情。因为我们找不到始初的原因。然后该怎么做?地下人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你不妨盲目的听从自己感情的驱使,不要发议论,不要寻找始初的原因,驱散你的意识,哪怕就赶走这一小会儿也行;恨或爱,只要不无所事事地坐着就成。”而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答案在其后,“后天,这已经是最后期限了,你一定会开始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因为你在明明白白的自欺欺人。”
地下人为我们提出了建议,跟着我们感情的驱使为所欲为,这是斯塔夫罗金所做的,但不是他自己所做的。地下人本身决定愤恨。地下人和斯塔夫罗金都把自己造就为折磨一切的人,他们之间的细微区别在于地下人在愤恨着,而斯塔夫罗金无所愤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轻率的把地下人与斯塔夫罗金简单的认为是个藐视道德与法律的人。他们存心挑衅,但并不是对其不管不顾。事实上,他们先于所有人对自己的行为已经判刑了,因为他们是最早的知情者。当然这里有点岔开我所要讨论的。接下来回到正题上,我们要继续看地下人对自己为我们提出的提议所预测的后果,“开始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这是一条另类的自我认识之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歧途,但我至少没有看到过其他探究自我的人到达过另一条道路——这说明,在道路的末端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自己欺骗自己;二,相信上帝之类的终极关怀。这两种选择都把我们本身打压到一个极其卑微的地位,在这个地位上,当我们运用自我意志的时候就只能是在欺骗。这是一个可悲的结局,甚至可怕。而这个结局的起点是因为我们终于认识到”找不到初始的原因”。
另外一个我想提到的话题恐怕更多的出自我坚持摘抄这些文字的第一个原因。所有这以下的评论是建立在我个人相似的感情经验之上的。第一段充满了自我嘲弄的感觉。承认自己是个骗子,因为自己连自己的感情都疑虑。这种情况听起来很荒谬。但我个人知道这的确是真实的。的确,当一个人对自己了解到一定程度,他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感情。这竟然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情。而且如果一个人很孤独,他的确会比常人更多的运用到自己复杂多变的感情。人们常说,一个孤独的人是冷漠的,难以接近的。很多情况下,这种感觉是因为当人们接近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的情感不是连贯的,而是突发性的,焦躁,而且对其原因摸不到头脑,如同地下人所说的一样,他因为无聊竟以此为玩具。他因为知道没有一个“始初的原因”所以为所欲为,这也是一种绝望。而在其他人看来,他所关注的这个“始初的原因”却根本称不上是个问题,所以认为他在“折磨自己”。这是一种认知上的本质差异,是不可能希望能彼此了解的,除非地下人能把对方拉到与自己一样的境地。但至少我是不会这么做的。第一段这种嘲弄的语气一直延续到他提到他觉得自己的爱也是虚假的。在这里,我认为言辞间的语气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多次提到了痛苦。并且承认了痛苦的真实程度。痛苦,为什么这种描述会显得重要?因为实际上他不该承认他痛苦,因为实际上他一直避免的就是承认他的痛苦。他伪装了,伪装成一个折磨他人的人,就像他在上一个章节谈到牙疼的时候说到一个人牙疼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人和他一起遭受痛苦。但在这个地方,他说,“我暗自嘲笑我自己,可是我毕竟很痛苦。”到了这里,地下人一直嘲弄的方式最终刺破了他自身设置的屏障。事实上,他是一直痛苦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