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为存在主义的开山鼻祖索伦·克尔凯戈尔,很多人都称他为最忧郁的哲学家,或者一个完完全全的疯子,短短42年的人生历程(1713.5.5-1755.11.11,我和他一天生日,很奇怪的事,他的生卒年月里的所有数字都是奇数)在生前几乎默默无闻,到了死后才名声大噪,被奉为哲学中存在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老克认为,个人的心理体验是唯一的实在的东西,这种体验不是单纯的感性的或者理性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纯粹主观性。由此老克把“人的存在”的问题放到了哲学的中心地位。此后存在主义开始逐渐盛行,并且从哲学领域一直延伸到文学领域。
《或此或彼》是老克的第一本著作,这是一本奇怪的著作,他有很多部分组成,有些部分像诗歌,有些部分像散文,或者有些地方又是小说。在书中,老克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审美的人生”和“道德的人生”。“审美的人生”老克举了像唐璜和艺术家的例子,这样的一种人生方式把追求快乐等心理的满足作为目的,并且为了达到这样的一种目的而对他人和道义都采取不承担的态度。老克精心设计了一个“勾引家”,以勾引少女来获得性的满足,但是这样的快乐都是短暂的,很可能造成生活本身的丧失。
另一种对立的人生方式是“道德的人生”。道德的人生方式以固有的伦理道德为支柱,再通过献身于自己认为正当的事业获得最终的幸福。然而克尔凯戈尔也并不欣赏这样的人生:“……我对于为责任而生存的人毫不赞赏,就好比我不会去赞赏一个书呆子一样,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责任不会在他面前解释自己整个意义的人,就像一个学者,是十分可怜的……”
克尔凯戈尔提出了人生的选择的问题,也就是例如书名所表达的那种形式:或此?或彼?在老克那里,对于个体来说,恐怕这两种生活方式都并不是完美的,并且不存在谁更优越的问题,对于个人的个体人生来说,二者只能选择其一,或此或彼,选择也就意味着抛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