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2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激流中的守望——评利维斯《伟大的传统》

[复制链接]

1

精华

1082

帖子

3424

积分

牧场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3 1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iorgio 于 2010-2-24 11:30 编辑

关键词:利维斯 小说批评 伟大的传统
  摘 要:《伟大的传统》是弗·雷·利维斯小说批评的奠基之作。在其中,利维斯以超人的才智和无畏的勇气重新改写了英国小说史。本文旨在对这段批评史加以回顾、总结和点评,并指出其意义和缺憾所在。
  
  时下学术界的种种理论时尚不断破坏着人们文本阅读的兴味,搅乱了普通读者甚至是不少学者对文学原著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模糊了人们对文学批评真义的理解。英国学者弗·雷·利维斯(F. R. Leavis)的小说批评著作《伟大的传统》可以看成是对学术界近几年来理论译介与出版热潮的反动,也可以说是对理论话语淹没阅读实践的批评。当我们热衷于谈论“元话语”“元叙事”“根状思维”“能指符号”“谱系学”等术语,沉潜在语言的漩涡和文字游戏之中时,恐怕早已淡忘了小说的“道德意识”和“人性关怀”,忽略了批评的真正目的。那么,重新驻足聆听半个多世纪前一代批评大师那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声音,无疑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清新之感。
  
       1948年发表的《伟大的传统》是利维斯小说批评的奠基之作,是利维斯对英国小说所做的第一次认真的反思和清算。这部才华横溢的作品重新激活了“伟大传统”的概念,并使那些最好地代表了这一概念的惊世之作和经典作家再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向我们表明了某些作家和作品为何能够逃脱那足以淹没人类一切成果的时间之遗忘而幸存。通过书中大量的引文和利维斯精彩的点评,我们不难梳理出利维斯小说批评的基本要义:首先,伟大的小说必须显示出深刻的道德关怀,这是利维斯的一个主要观点;其次,利维斯认为伟大的小说家他们都有体验生活的巨大能力,都对生活持有一种崇敬而开放的态度,都明显有着一种强烈的道德意识;再者,小说家个人的成就离不开传统的滋润和培育,这是利维斯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最后,在许多场合他都强调过这样一个观点:在所有伟大的小说中,都存在着一个统驭全局的组织原则,即小说的有机整体论。正是按照这些基本的要义,利维斯抑扬褒贬,指点大家。在《伟大的传统》开篇,利维斯开宗明义、掷地有声:“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约瑟夫·康拉德都是英国小说家里堪称大家之人。”①他们构造出英国小说的伟大传统—— 一个一以贯之的、容纳伟大经典的文学脉络。言语之间颇显一个学者的自信、勇气和睿智。
  
       在利维斯看来,亨利·菲尔丁对于文学史里赋予他的重要地位自是当之无愧,但很难跻身于少数大家之列;《汤姆·琼斯》绝算不上什么具有“完美结构”之作,亨利·菲尔丁所“表现出来的根本意趣关怀实在有限得很……他对于人性的关怀,可谓简简单单”②。同样,理查逊在分析情感和道德状态上略有所长,然而“妄称理查逊可以经典作家之身再成时尚,却纯属徒劳”③。他的意义就在于他是构成简·奥斯汀身后背景的一个要员,因为他而有了简·奥斯汀,他开创了英国小说的伟大传统。但由于社会差别太大,理查逊的作品尚不能为简·奥斯直接利用。要待范妮·伯尼把它化入有教养的生活,简·奥斯汀才能汲取他的教诲。于是,利维斯的第一位大家就落到了紧随菲尔丁─理查逊─范妮·伯尼这条文学脉络而来的简·奥斯丁身上。利维斯把简·奥斯汀看作伟大传统的奠基人:“她不单为后来者创立了传统,她的成就,对我们而言,还有一个追溯的效用……正是她创立了我们看见传承至她的那个传统。”④“她对于‘谋篇布局’的兴趣,却不是什么可以被掉转过来把她对于生活的兴趣加以抵消的东西;她对于生活所抱的独特道德关怀,构成了她作品结构原则和情节发展的原则,而这种关怀又首先是对于生活加在她身上的一些所谓个人性问题的专注。她努力要在自己的艺术中对感觉到的种种道德紧张关系有个更加充分的认识,努力要了解为了生活她该如何处置它们,在此过程中,聪颖而严肃的她便得以把一己的这些感觉非个人化了。”显然,正是这种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对艺术形式把握的完美结合使简·奥斯汀成为了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奠基人。奥斯丁的后继者当属对她⑤推崇备至的乔治·艾略特了。在《伟大的传统》第二章中,利维斯专门探讨乔治·艾略特的作品,其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强。为了把这位惊世骇俗的女性小说大家置于简·奥斯汀所开创的这个伟大传统之中,他特别强调了乔治·艾略特与简·奥斯汀之间的蒙恩受惠关系。通过引用《费利克斯·霍尔特》、《米德尔·马契》的片段,利维斯暗示了简·奥斯汀和乔治·艾略特在使用反讽表达对生活的道德关怀上的相近性。不仅如此,在利维斯看来,乔治·艾略特正是发现了简·奥斯汀反讽背后的深刻意味以及她的艺术所展现的根本道德之关怀与自己作为小说家而感到的基本问题有最为直接的关联,她才从而习之。至此,我们看到了乔治·艾略特与简·奥斯汀之间的蒙恩受惠关系。我们的传统中又增添了另外一位要员——乔治·艾略特。利维斯从乔治·艾略特的道德关怀入手,试图对其作品归纳出连贯一致的总体评价:在他看来,她的早期作品尽管预示着一位伟大小说家的诞生,但只有《织工马南》中的道德意图令人感动。中期作品《罗慕拉》如亨利·詹姆斯所说是从她的道德意识中演变而来的,小说家对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文明的复杂走向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随后利维斯又对乔治·艾略特的杰作《米德尔·马契》进行了详察细析,认为这部小说极其成功地表现了人性的主题,充分反映了作者成熟的创造天才;而乔治·艾略特的最后一部作品《丹尼尔·狄隆达》不仅体现了她对人的道德本质的深刻洞见,也展示出其兴味关怀的本质和倾向。于是,在利维斯的眼里,乔治·艾略特比缺乏道德与人性内涵的福楼拜更伟大,其伟大之处直逼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可以看出,利维斯对乔治·艾略特偏爱有加,礼赞备至,其深入透彻的研究与充满激情的评析尽显一位批评家的真诚和坦荡。需要指出的是,利维斯并不是要描摹一幅刻板的道德家的肖像,而是要揭示乔治·艾略特作为小说大家的内在本质;他所提炼的道德要义也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更不是惩恶扬善的说教,而是一把浸透着人性关怀和社会批判的文学标尺。简·奥斯汀的另一位后继者亨利·詹姆斯完全认同乔治·艾略特主题中的道德要义。在利维斯看来《一位女士的画像》就是《丹尼尔·狄隆达》的一个变奏,乔治·艾略特主题所具有的道德要义,经詹姆斯的提炼,变成了与他赋予“高等文明”之上的价值相协一致的东西。在乔治·艾略特至为成熟的作品里,以前所未有的细腻精湛之笔,描写了体现出上等社会之文明的经验老到人物之间的人际关系,并在笔下使用了与她对人性心理的洞察和道德上的卓识相协对应的一种新颖的心理描写法。所有这些对于詹姆斯自己的问题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关系。通过两部作品的比较,我们看到了两位作家之间的重要关联,于是我们就有了另外一位小说大家。但是利维斯进一步澄清了这种关联的实质:存在于两个作家之间的关系不是模仿的关系,而是两个天才之间创造的关系。利维斯发前人之所未见,将詹姆斯广受好评的《专使》排除在优秀作品之列,极力推崇其早期作品《一位女士的肖像》和《波士顿人》,因为这两部小说交织着种种以个人问题和道德旨趣为内涵的兴味关怀。就此而言,利维斯确实抓住了詹姆斯小说创作的关键和内核。当然,对于他所礼赞的小说大家,利维斯也并非一味地加以袒护,而是尽现一位批评家的赤诚。这一点从他对晚期詹姆斯的评价就可以窥见一斑。在利维斯看来,创作晚期的詹姆斯一味追求文风上的隐晦曲折、复杂细腻,从而丧失了鲜活、敏锐的生活感受力,也丧失了道德触觉上的准确性,无法给人性以更加强烈而严肃的关注。除了《未成熟的少年时代里》和《梅兹所知》,他的小说已经变成了复杂的拼字游戏和迷宫,缺乏人生的意义,他的艺术总的说来是“合成式”的而不是真正的充满“诗意”。尽管利维斯将詹姆斯列入英国传统也许会有争议,他对后期詹姆斯的贬斥也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他还是以他独特的批评方法向我们推出了他的小说大家。探讨一位作家对另外一位作家的影响有时可能是一桩无足轻重的学术消遣,但对于利维斯来说,它不仅是确立伟大传统存在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确立英国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把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融入到了同一伟大传统的脉流之中。对于利维斯来说,与其他几位小说大家相比,把康拉德置于伟大传统之中是颇费些周折的。他没有强调康拉德与其他几位小说大家之间的蒙恩受惠关系,而在于论述他的外异性,他生为波兰人,却选择了英语来写作,这在利维斯看来主要是由他要表达的主题和兴味关怀所决定的。而这种关怀是与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完全一样的。在此,利维斯没有忘记强调康拉德艺术的独创性:“他从英国文学里汲取所需之物,以天才所特有的方法学而习之,这与模仿自是迥然有别的。”⑥换言之,正是通过英语这种语言,康拉德走进了伟大的传统,成为伟大传统中重要的一员。在讨论康拉德的小说时,利维斯将著名的《黑暗的心灵》看成是次要作品,于是在利维斯的经典中,《诺斯特罗莫》和《特务》就成了两部超一流的英语小说,前者通过具有道德意味的布局探讨了道德理想主义与物质利益关系的主题,后者则以复杂的道德关怀作为指导原则,探讨了对立的道德观点在反讽的作用下发生互动的主题。当下学界对康拉德的批评早已汗牛充栋,利维斯的观点也算是一家之言吧。康拉德之后,在这个传统之下的小说大家还有劳伦斯。利维斯对劳伦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在英语语言里我们这个时代的天才巨人,作为小说家,他代表的是生机勃勃且意义重大的发展方向。“他在形式、手法和技巧上是个非常大胆而激进的革新家,而驱使他去发明和实验的,则是他对生活所抱有的至为严肃而迫切的关怀。”⑦正是这种关怀把劳伦斯与乔治·艾略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虹》和《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的天才之作,在其中,劳伦斯阐发了他独到的兴味关怀和写作方法。利维斯以上旁征博引而又言之凿凿的点评使我们看到了英国文学一条清晰的传统血脉:菲尔丁、理查逊、范妮·伯尼、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约瑟夫·康拉德,以及劳伦斯。而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约瑟夫·康拉德以及劳伦斯都是这个传统中的小说大家。

       《伟大的传统》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人们有关小说的激烈争论。有的读者和批评家认为,利维斯的伟大传统是一个武断的、个人化的传统,在他们看来,把伟大的传统建立在艺术的精湛和以人性为中心是专横和狭隘的。似乎利维斯曾经认为或暗示过,只有他说过的那些作家才是伟大的或者只有这些他称之为伟大的作家才是值得一读的。不管怎样,如果说仅仅通过增加一些作家就可以使他的传统少一些个人化的色彩,这一点是值得探讨的。但有一点我们不会怀疑,没有哪位批评家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一位他并不喜欢的作家身上。所有重要的和有一定时间的批评研究都来源一种个人的偏爱。英国批评家加米尼·萨尔加多也曾向我们发出警告:“把一个伟大作家和一种文学传统联系起来谈论,危险之一就是我们易于动辄把他同化于这种传统,抹杀他的个性,使他变成其中平淡无奇的一员。我们常会忘记,任何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都不会像人们搬进备有家具的住房一样,消极地在传统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反,他通过自己与众不同的贡献彻底改变了传统。因此,倘若我们要把一位作家与传统相联系,那么努力抓住他的特殊性和独创性,应成为我们唯一的评论动机。”⑧庆幸的是,利维斯似乎充分意识到了加米尼·萨尔加多警告的危险性,他在强调这些小说大家传统性的同时,更着重于他们的独创性和创造性。在《莎士比亚前言》中,撒谬尔·约翰逊希望“我在此处并非固执却深思熟虑的话可以唤起人们对于戏剧原则的重新思考”⑨。不管读者选择怎样的方式去描述《伟大的传统》的写作方式,可以肯定的是,正如约翰逊希冀唤起人们对戏剧原则的重新思考,利维斯也唤起了人们对小说的重新思考。更值得记住的是,利维斯创作《伟大的传统》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重新改写对于英国小说所作的那些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观点。如果说在今天,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约瑟夫·康拉德作为伟大小说家的地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的话,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利维斯所作的评价功不可没。在这部力作中,利维斯以道德要义、生活趣味、非个性化、独创性为基准,点评了两百多年来的英国小说,不仅重新解读了英国小说的伟大传统,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普通读者阅读小说的习惯,大大扩展了严肃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唯有置身于当年的特定情景中,我们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利维斯的这一举动是何等的不俗和无畏。
  
       不过,《伟大的传统》也并非无可挑剔,其缺憾之处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其一,在《伟大的传统》中,利维斯并没有给简·奥斯汀这位伟大传统的开山鼻祖单列一章进行专门论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利维斯夫人已于1941年7月开始了关于简·奥斯汀作品的研究,因此,我们可以把利维斯夫人发表的《简·奥斯汀作品批评理论》(见于《细察》1941年第10期和1941年第12期)作为续篇来读。其二,正如陆建德博士在《伟大的传统》序言中所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伟大的传统》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⑩被誉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天才”劳伦斯的缺席尤为醒目,不能不说是这部伟大作品的缺憾之处。不过,利维斯后来专论这位小说家的两部著作《小说家劳伦斯》和《思想、话语和创造性:劳伦斯的艺术和思想》可算作对此缺憾的一个令人满意的弥补。其三,不可否认的是利维斯把狄更斯排除在伟大的小说家之外显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狄更斯非常明显地符合他的伟大标准。利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中用贬讽之笔品评了狄更斯。但令人玩味的是,利维斯却强调了狄更斯对其他小说大家的广泛影响。如在康拉德的《特务》、在詹姆斯的《罗德里克·赫德森》,其影响所及还到了劳伦斯的《迷途的姑娘》。只可惜利维斯在文中并没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这种联系,但如果说狄更斯对这些小说大家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那么,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说狄更斯也具备了小说大家的某些特质呢?在这里,利维斯的局限性和褊狭性就不言自明了。其四, 利维斯在评价劳伦斯时曾言道“他在形式、手法和技巧上是个非常大胆而激进的革新家”,如果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条甄别的标准,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质疑利维斯对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所进行的严厉批评“《尤利西斯》不是什么新开端;相反,它是一条死胡同,或至少是导向分崩离析的一个路标”{11}。最后,毫无疑问,利维斯细读文本的批评方法唤醒了我们久违的对于文本阅读的兴味,但大段大段的引文也让不熟悉英国文学的读者望文生畏,不知所云,而利维斯的批评语言也往往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换句话说,这种批评方法热衷于孤立地解读小说的某些片段,关注的是小说的肌理,而不是小说的结构。对此,美国大批评家雷纳·韦勒克曾有过中肯的评说:“不肯形成理论的态度对利维斯的实践导致了阻碍发挥的效果;这种态度也致使他摈弃技巧分析的工具和概念,而满足于印象或教条式说明的感受。利维斯的文笔拐弯抹角刻意经营,其中许多章节都令人不堪地显得苦于表达,纠缠于惯用的字眼,他的文笔固执地依附直接事物,似乎每每否定了理性的生命和光明。”{12}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利维斯的批评事业无法薪火相传,后继乏人。关于利维斯文学批评的实质, 雷纳·韦勒克论道:“利维斯论及语言问题的论调似乎每每语焉不详,或是注重个别文字的效果,或是探究意象,他兴趣不在文字风格或韵律,因此这类技巧分析一概避而不谈。他对小说的技巧问题也全然不感兴趣。他每每谈论‘文字后面的力量’{13}……看来这无非是对某种朦胧感情的一个姿态而已。其实他旋即撇开了表面文字,旨在界定一位作者所表达的特定感情或情调。……他感兴趣的主要是情调,因此不久他就变成了一位着眼于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批评家。”{14}在此,我们不愿完全认同这一观点,但至少它确实反映了利维斯文学批评的某种倾向。
  
       尽管利维斯的小说批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但并没有严重地损害他作为一位小说批评家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无法否认,他还是成功地界说了自己的趣味,确认了他视为核心地位的那种传统,唤起了人们对小说的重新思考。在20世纪的文学批评中,利维斯给人深刻印象的关键在于他试图把形式主义和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结合在一起。他把形式主义对于语言和结构的仔细分析同社会历史的方法对于社会学的浓厚兴趣结合起来,既没有陷入形式主义以牺牲内容为代价强调形式的泥潭,也没有重蹈社会学以牺牲形式为代价强调内容的覆辙。《伟大的传统》就是有着这一特点的经典之作。他强烈反对形式主义者为了语言分析而进行语言分析的倾向,以及他们在文学批评方面所表现出的无能和勉强。{15}在攻击形式主义者“天生的对于纯技巧的关注,剥夺文学的社会意义,把文学简化成一种审美活动”这一点上,利维斯无疑是最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同盟军。{16}但是,利维斯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对文学的关注回避了意识形态、政治和社会经济的考虑,他所追求的是文学的道德和精神价值。今天,没有人会怀疑利维斯小说批评遗产的意义。在20世纪的英国批评家中,利维斯的实际影响恐怕无人能比。
  
     ①②③④⑤⑥⑦⑩{11} [英]F.R.利维斯:《伟大的传统》,袁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页,第6页-第7页,第7页,第8页,第11页- 第12页,第29页,第40页,第25页,第42页-第43页。
  ⑧ 【英】加米尼·萨尔加多:《劳伦斯与浪漫主义》,转载于《劳伦斯评论集》,蒋炳贤编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370页。
  ⑨ Samuel Johnson, ‘Rasselas’, Poems, and Selected Prose, p.258.
  {13} F.R.Leavis, Revaluation: Tradition & Development in English Poetry, The Norton Library W.W.Norton & Company.Inc. New York, 1963, p56.
  {12}{14} 【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杨自武译,第五卷,第391页,第387页。
  {15} See his views Empson and Richards in Education and the University,pp71-72.
  {16} Terry Eagleton, Marxism and Literary Criticism,1976,p.20.

转自:http://www.studa.net/yingmei/090706/09525616.html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3

精华

681

帖子

2133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0-2-23 21:15 | 只看该作者
奇怪,利维斯推崇的这几位英国作家我都不怎么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82

帖子

3424

积分

牧场主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1:37 | 只看该作者
西门兄说来听听,英国作家里你喜欢哪一些?不会是哈代和高尔斯华绥吧?但我肯定你喜欢狄更斯。哈哈!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9

帖子

67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4#
发表于 2010-4-27 02:17 | 只看该作者
奇怪,利维斯推崇的这几位英国作家我都不怎么喜欢。
西门 发表于 2010-2-23 21:15


呵呵,那你所讨厌的,其实是英国文学的主流。

英国文学的主流,不是“美学的”文学。利维斯所以故意没有把《呼啸山庄》这样伟大的“美学的文学”放进来。
不过利维斯这么编书,除了说明英国人是个店小二的民族外,也没有其他功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82

帖子

3424

积分

牧场主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iorgio 于 2010-4-27 18:45 编辑

西门并没有说“讨厌”,他只是说“都不怎么喜欢”而已。

     关于“主流”这个词的提法,其实也还有可商榷之处。想想在英国的一度时期,也确实存在着“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分,不然,劳伦斯也不至于被他们撵得到处跑了。文学上的“主流”一旦和政治扯上关系就变得非常讨厌,但文学脱离了这些现实又失去了生存的意义,这确实无奈。根据本文的精神,提“血统”似乎更妥一些吧。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681

帖子

2133

积分

viscount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0-4-27 22:30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喜欢的英国作家(排名不分先后):阿加莎.克里斯蒂;查尔斯.狄更斯;司各特;格雷厄姆.格林;弗.福赛斯;约瑟芬.铁依;哈代;高尔斯华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82

帖子

3424

积分

牧场主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0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iorgio 于 2010-4-28 01:39 编辑

司各特和萨克雷未被列入《伟大的传统》的“大家”我感到遗憾,尽管从“血统”上看,两位似乎更“正”。也许是保皇派和王党的理想确实过时了吧,或者是他们有价值保存下来的只剩下他们的文风了。

    我原来曾经提到过“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和“消极浪漫主义文学”之间的对立,无疑具有社会性和斗争性。《伟大的传统》里的“大家”可能体现的是一种更新的自我,是超越于这两者的。而且我也相信拯救自己会比拯救世界来的更为切实。康拉德小说中的“我”,特罗洛普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我们”,劳伦斯小说的“我”和“她”,展现的其实作家对这个世界更深的精神关怀。他们提供了这个时代的人难以企及的良好个体行为示范,感染了人类最深处善良的心灵,指引的是人们灵魂的赎罪之路。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

帖子

11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8#
发表于 2010-5-17 00:0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利维斯的这部作品就是经典,可惜买回来到现在也只不过看了几十页,等看完再来和版主探讨。
望天的井底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82

帖子

3424

积分

牧场主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00:5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利维斯的这部作品就是经典,可惜买回来到现在也只不过看了几十页,等看完再来和版主探讨。
wanfengking 发表于 2010-5-17 00:08



    耐心等待中......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11-22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