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摘录一网友评论《沙与沫》

[复制链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7 1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对于我的大作问题,我觉得不便于跟人家沙与沫相比,但是,我觉得我发出评论,至少是发出一个我认为比较有道理的见解我还是有这个权利而且还是能做到的。说心里话,我真的认为有几篇文章(沙与沫里的),至少似乎就是沙的堆积,沫的开会,没有什么显现深奥之处,如此,真的会害了一批人,也会制造出一批文学骗子,很多人在表象地写道:我永远在闹市中行走,在男女和喧嚣的中间。汽车和俗人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头发吹乱。但是清醒和闹市,却将永远存在。很多人还常常炫耀地说:这是抽象、印象、梦像......主义。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意思本来是说,沙与沫这样的文章都是一些凭意识直觉表象和意识流淌(怎么看到的就怎么说)而来的内容,缺少深层次打造,我喜欢的是那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东西,这种白描式的手法纵然也可以显现出或被解释为一些深刻的道理,但是,一旦被捧起来奉若圭臬,则是我所不齿的,因为,这种手法真的学起来不难,其作用更多的会体现在蒙事上。老子也常常说,草很弱小,树很高大,风来的时候,树折了,而草仍盎。我认为这跟沙与沫是两种加工,老子的加工是在文章以外,在选择两种对象前,做了大量的哲理性选择。我的希望是,如果沙与沫被认为是很著名的文章,则我认之为悲哀,如果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著名,也可以经典,真的会出现文坛盛世陡然凸现的场面。如果这是一篇默默无声、不争艳的随思记录,则我却充满敬意。我称之为意识流,就是认为其是顺势而流,顺意而为,宜进行再度加工和压缩。


请大家谈谈看法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0

精华

202

帖子

606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06-3-18 20:07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恐怕这篇评论的作者说得有失偏颇了
关于他认为《沙与沫》“就是沙的堆积,沫的开会,没有什么显现深奥之处”,纪伯伦在题记中便说过“这本小小集子就是一捧沙,一勺沫”,“每个男人和每个女人的双翼都有着些许的沙与沫”,沙与沫的堆积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只是有的人羞于展现,纪伯伦本人不羞于展现罢了,但是他这么做的目的并非是去“争艳”啊!作者说到“默默无闻”,若真是默默无闻,恐怕他也读不到这种佳作了吧。
至少在我看来,《沙与沫》荟萃了纪伯伦的名言佳句,谈论了人生、爱情、艺术等等诸多方面,其中很多是很深刻的,值得玩味与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3#
 楼主| 发表于 2006-3-19 10:20 | 只看该作者
恩,我想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没有认真读《沙与沫》。

“我的希望是,如果沙与沫被认为是很著名的文章,则我认之为悲哀,如果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著名,也可以经典,真的会出现文坛盛世陡然凸现的场面。如果这是一篇默默无声、不争艳的随思记录,则我却充满敬意。我称之为意识流,就是认为其是顺势而流,顺意而为,宜进行再度加工和压缩。”

格言类的作品很容易被赏识,比如卡夫卡《蓝色笔记本》,尼采《格言集》,施勒格尔的《断片》等等,《沙与沫》的独特性又在哪里?我想是一种“埃及似的沉默”。《沙与沫》的主旨句在这里:

"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是一粒沙子;现在再让我们沉默下去吧。"

很多地方都是充满静谧、神秘、远古气息的:


我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了很久,沉默着而且忘却了季节。
然后太阳把生命给了我,我起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沙与沫》特点如此鲜明,为什么不能经典呢?
可能是审美取向不同吧。

至于作者援引的“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那一段……我觉得没什么道理哦:

这一小段开场白是存在主义的口吻,“但是海洋和沙岸,却将永远存在。”表达的神秘主义色彩很深厚,对于人的生命意义的思考;先造就一个环境:沙岸,无限的代表,人类只是一个脚印,时间并不因人的存在或者消亡而改变,它一直存在着并且会永远存在下去。人只能望洋兴叹。

至于作者改编的那个..基本是无理取闹..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精华

546

帖子

1688

积分

超级版主

4#
发表于 2006-3-19 10:42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写评论的人大约不能领会。。。也或许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成分。

沙与沫这样貌似简单但其实含博大精深(是,我没打错)宇宙的作品,读者在生命中不同阶段读,会有不同领会。小我上高中时同千年后的成了千年老妖后的今日,领会的东西是不同。。。知有生之年,这种领会的演变,依然会继续,如同剥洋葱,一层一层,生命不休,剥洋葱不止,说不准哪一日,洋葱让我们流泪,欢欣的或是痛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02

帖子

606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5#
发表于 2006-3-19 12:16 | 只看该作者
恩,《沙与沫》确实是带有很浓的神秘主义色彩(苏菲主义)
作者可能没有用心的去了解纪伯伦的创作理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11-22 12:03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