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五角大楼印象记
陈伯江
听说我要去参观美国国防部办公地的五角大楼,年已85岁高龄的房东迈克一下兴奋起来,他不仅给我找出了一堆有关五角大楼的介绍材料,而且拿来了一叠他亲自拍摄的照片:从五角大楼破土动工到最后建成的竣工典礼的各个阶段,他竟都留下了珍贵的镜头。他在以见证人的身份详细介绍了五角大楼的有关情况之后,还就五角大楼的“大”,讲了两则在美国广为流传的笑话:一则笑话是说某男子在星期二走进五角大楼,在迷宫般的大楼里不停地走,就这样一直走到星期六才走出了门,抬头一看原来已到了费城。另一则笑话更为玄乎。说是有一天一个妇女从五角大楼匆匆跑向卫兵,要求卫兵赶快带她出去,因为她感到就要生孩子了。卫兵问她,挺着大肚子为何不在家休息?那女子辩解道:可我进五角大楼时还没有怀孕呢!
第一次五角大楼之行是应在美国参联会工作的一位中校的邀请而去的。与这位中校的相识是在一次学术活动中。去五角大楼坐地铁最为方便,因为地铁站的出口直接与五角大楼的入口相连。当我按约定的时间走出地铁站时,邀请我的中校已等在五角大楼的入口。我在这位中校的带领下进入五角大楼,并依次参观了五角大楼的各个部分,包括各军种的办公区以及国防部长和参联会主席的办公室,最后我们来到五角大楼的内院。院子正中有一个黑色的小五角亭,显然这个小亭就是整个五角大楼的正中心。中校指着小五角亭对我说,冷战期间,这个五角亭一直是前苏联导弹瞄准的目标。然后他又继续说,其实这个亭子是一个咖啡间,但只在夏季及其前后一段时间开放。五角大楼内包括各办公室都禁止抽烟。要抽烟的人便都只好到内院来。另外,长时间办公的人可在内院散步休息,在天气炎热、咖啡亭开放的时候,便可顺便喝杯咖啡。
五角大楼是美国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所在地,对公众来说它是神秘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是开放的。除节假日外,这里每天都免费接待公众包括外国游客参观。在五角大楼入口一侧有一个接待游客的大休息室,休息室里摆放着用不同文字印制的说明书供游客选择。游客登记之后,以20~30人左右为单位,由一名军容整齐的军士带领,进入五角大楼参观。导游军士在参观过程中始终面向游客,以退步行进,边走边向游客作讲解。整个参观过程为1小时,其中还包括12分钟看录像。我在告别中校走出五角大楼之后,为了体验随团游览的情景,又自行登记参加了一次这种“随团游”。从说明书和军士导游的介绍中,更增加了一份对五角大楼的了解。
五角大楼位于华盛顿市西南部的阿灵顿区,占地达29英亩。五角大楼的修建始于1941年8月,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向美国逼近的时候,不到4个月之后的12月17日,便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战争的硝烟大大加速了这一工程的进展,到1943年1月,仅仅16个月的时间,这一号称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办公建筑物就宣告竣工,并按其建筑外形命名五角大楼立即投入使用,在二战的后期发挥了重要的军事指挥功能。1949年,在五角大楼办公的原美国军务部正式改称国防部,下设陆军部1789年建立、海军部1798年建立、空军部1947年建立,五角大楼从此成为美国国防部的代称。二战以后,所有美国军队参加的重大军事行动,几乎都是在这里策划、指挥的,许多美国著名的将领,也都在这里留下了工作的痕迹。
说明书中列举的一串数字,说明五角大楼之大确实名不虚传:它拥有办公面积380万平方米,是纽约帝国大厦的三倍,现有约23000名工作人员包括军人和文职人员在此办公,据说最大容量可供4万人同时办公;楼内走廊总长度达28公里多,电话线总长至少16万公里,每天至少有20万个电话进出,每天接收邮件逾120万份;楼内有各种时钟4200个,饮水器691个,厕所284间,各种电灯16250个;此外,楼内餐饮、商店、邮局、银行、书店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楼外4个大停车场可停放汽车约1万辆。因而,与其说五角大楼是一座大办公楼,倒不如说是一座功能齐全的“办公城”。
五角大楼欢迎参观,当然不只是为了向公众展示其大。走进楼内,实际上就像走进了一个大型的军事展览馆。在每个军兵种和国防机构的办公区内,宽敞的走廊两侧都精心布置着反映本军兵种的军史、战史的油画、照片、图表和各种实物,包括各个时期和战争中使用过的枪支、头盔等军械;著名军事人物穿过的军服、用过的手枪、望远镜、钢笔等物;著名战斗英雄、烈士的事迹和遗物。因此,当游客随军士导游走出五角大楼时,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一次国防和军事知识的教育。这大概正是五角大楼对公众开放的真正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