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每个人都有他生于这个年代的意义。每个人,不管生于哪个年代都有他相信的或是不相信的东西,而称之为宗教,我为其取名为自我的宗教(它有别于上帝的宗教)。当达到一定境界,便愿为之死、为之活。世人称之为发狂、发疯,或称之为无私。
但是人人都是自私的,当他为一件事无私的时候,必然因另一件事自私。或者说他的无私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础上的。因为他愿意为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去牺牲自我,而不考虑其他。即使有各方面的让自己放不下的东西,在经历痛苦的挣扎之后,也会选择自我解脱。比如:为了爱情抛弃父母,或是因为父母抛弃爱情;或因爱情抛弃事业,或因事业抛弃爱情;或因金钱抛弃朋友,或因朋友舍去金钱。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个人是对的,那个人是错的。在理论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评判除他以外的任何人的对与错。
当我看到拉乌尔因为自己深爱的拉瓦利埃尔小姐爱上了国王而情愿去死时(而最终上帝成全了他),我憎恨拉瓦利埃尔小姐的铁石心肠。我认为再冷酷的心都会被拉乌尔那强烈的爱所融化。可是另一方面,路易丝(拉瓦利埃尔的小名)作为一个女人,作为拉乌尔的未婚妻,也情愿因为爱情而舍去自己的名誉,并抵挡住各方的压力和轻视。而阿多斯,因为自己心爱的儿子远征,而且凶多吉少,心被掏空了,整日整日地沉陷在幻梦中。当听说自己的儿子战死沙场时,他在床上平静、安详地带着微笑离去了。他遵守了他的诺言,陪着心爱的儿子一同离去。阿拉密斯因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而跟随富凯先生,发动叛变而遭流放。波尔多斯因为最终厌恶无所事事的生活,相信他的朋友,相信阿拉密斯,参与叛变而死去。当达尔大尼央带着波尔多斯的死讯来找阿多斯时,看到的却是另一个躺在床上的死人。这个曾经对待他就像父亲对儿子一样的人,这个他曾经象父亲一样敬重的人就这样离去了。法国就剩下他一人。父亲和儿子应该已经在天堂相遇了吧,而他,在承受了好友相继离去的痛苦时,注定要为荣誉而亡。我是同情达尔大尼央的,他承受了命运带给他的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一次又一次的考验,虽然最终还是没能安享晚年,但至少他还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法国元帅的权杖。
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热爱的事、物或是人而死去。
四个曾经生龙活虎、相依为命、形影不离的不能只用好来形容的朋友就这样相继离开人世。唯一留下的人也只剩下躯壳而已。
岁月啊,无情的岁月,你带来平静,也带来激情。而当激情退却后,只剩下一件件沧桑的往事。它们渐渐老去,最后随着它的主人一起在坟墓里安息。
那是动荡的年代,不知在动荡的年代里发生了多少类似这样的激情岁月。他们有关忠诚、有关背叛、有关幸福、有关悲惨、有关繁华、有关凄凉、有关友情、有关亲情、有关爱情……
应该还发生了许许多多在我们这个和平年代不知道的事情……
悲恸的事情……
人终究要老去,终究要死去,关于怎么死,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执着。每个人都有令人憎恶的一面,每个人都有可爱的一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那个弱点就是自己最在乎的事、物或是人。
相信一件事吧,热爱一件事吧,至少在你死时,不会感到遗憾…… |
|